李愛宏

李愛宏

李愛宏現任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輕簡栽培技術研製和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發表研究論文36篇。獲得科技成果獎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及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參加工作以來,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輕簡栽培技術研製和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承擔國家、部(省)重大科研項目28項。作為重要骨幹,育成水稻新品種(組合)24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9個,公告3個。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公告2項。負責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年均創自身純效益200萬元以上;研究成果累計推廣1.1億畝,創社會經濟效益70多億元。
在育種實踐中,勇於開拓創新。他先後育成“揚稻6號”、“揚粳9538”、“豐優香占”、“揚兩優6號”等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種。其中,“揚稻6號”既是頂尖的常規稻品種,又是兩系、三系雜交稻的骨幹配組父本。先後通過蘇、皖、鄂三省和國家審定定名,至2003年累計推廣種植6370.7萬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26.45億元。同時配製出“兩優培九”、“揚兩優6號”、“豐兩優1號”、“粵優938”、“紅蓮優6號”、“Y優1號”等超級稻先鋒組合,是當前全國應用面積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兩系和紅蓮型三系雜交稻恢復系,並被用作中國水稻(秈稻基因組測序研究對象,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育成的“揚粳9538”,列為2004、2005年江蘇省良種補貼工程的定點品種,迅速推廣應用1000多萬畝,對緩解江蘇省條紋葉枯病的肆虐危害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2006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育成的優質雜交稻“豐優香占”,品質達國標一級優質米標準,米飯香嫩柔滑,與泰國頂級香米相媲美,在2002年中國(淮安)優質米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譽為“賽泰米”,被列為江蘇省農業上第一個高新技術產品;育成的優質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抗白葉枯病稻瘟病褐飛虱,是全國為數極少的多抗組合,被譽為革命性的超級稻,正成為長江中下游應用面積最大的優勢品種之一。
積極探索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的高效育種技術路徑。他精確定位紋枯病主效抗性基因,並將其應用於育種實踐,培育出數個抗性明顯優於雙親的新品系。該成果“水稻抗紋枯病遺傳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標記研究”,2001年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在水稻抗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白葉枯病的標記輔助選擇、基因聚合及抗螟蟲基因Cry1Ab的育種利用等方面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T-DNA標籤方法,成功克隆了一個與水稻穎殼發育相關的基因DH1(DEGENERATED HULL1),首次證明LBD基因參與水稻穎花的發育調控,對闡明和豐富水稻穎花發育的分子調控理論具有重要意義。論文已被國際權威期刊“Plant molecular biology”所接受,有關該基因的詳細信息及克隆方法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參與了輕簡栽培技術及物化產品的研究工作。他研製發明的“葯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具有蓄水供水、殺菌滅蟲、補素促長、壯苗壯根、增產增效等多種功能,2003年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2004年通過農業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目前已在全國16個省市累計推廣2000萬畝以上。參與研究推出麥茬全量還田、低茬拋秧和淺旋拋秧稻作方式,獲國家發明專利。
李愛宏同志事業心、責任感強,科研態度嚴謹。勤于思考,勇於開拓。科研、開發成績突出,是青年科技人員中的傑出代表。先後兩次破格晉陞中、高級技術職稱,三次被嘉獎。2002、2007年分別被授予“揚州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和“揚州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2008年9月被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人事廳江蘇省科協評為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06-2008年度揚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