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

都梁著長篇小說

《亮劍》是都梁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軍魂”的故事:主人公李雲龍是一個叱吒風雲、百戰沙場的職業軍人,是一個一生都在血與火中搏鬥的名將。他的人生信條是: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在戰爭與和平的時空轉換中,他的人生註定要成為一個傳奇。

《亮劍》是一部糅合了史詩風格和悲劇色彩的戰爭題材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風格。

2017年7月12日,《2017貓片 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發布,《亮劍》位列28位。 2019年9月23日,《亮劍》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為消滅我華北太行山地區八路軍主力部隊,於1941年,派出其精銳日軍山崎大隊,突進八路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腹地——水腰子兵工廠。戰鬥打響后,日軍憑藉險要據守,我軍傷亡慘重,李雲龍獨立團獲命出戰,他先掘坑道後用手榴彈轟炸,以獨特的戰術殲滅了山崎大隊。
日軍憲兵隊長平田一郎的生日宴上,來了兩個特別的客人——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和國軍358團團長楚雲飛。兩人大顯身手,幹掉了日偽軍守備部隊的全體軍官。李楚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嚴冬,在野狼峪伏擊日軍運輸隊的獨立團遭遇了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的日軍關東軍,敵我人數相當,李雲龍出其不意地率領部隊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全殲日軍兩個中隊。1942年初冬,李雲龍在團部趙家峪村舉行婚禮。遭到山本一木大佐率領的日軍特種部隊偷襲。李雲龍的獨立團損兵折將,雖突出重圍,可是新婚妻子秀芹被日軍捉走,政委受傷。憤怒至極的李雲龍下令以一個團的兵力攻打日軍特種部隊逃進的縣城。此戰牽動了我、友、敵軍三方的幾十萬兵力.戰況空前激烈。日軍以李雲龍的妻子相要挾,李雲龍不顧勸阻,毅然下令以炮轟城,全殲日軍特種部隊和縣城守敵。
李雲龍的警衛員魏大勇(綽號和尚)是武藝高強的少林弟子,他在去師部送信的途中被即將由孔捷新二團收編的土匪殺害了。李雲龍不聽任何人勸阻,下令包圍黑雲寨並砍了匪首的腦袋給和尚報仇。此事使上級極為震怒,李雲龍第四次被降級為一營營長。
抗戰勝利了,楚雲飛設下“鴻門宴”請李雲龍赴宴,本想加害於他卻沒有想到酒足飯飽后的李雲龍解開大衣。露出纏滿全身的炸藥。楚雲飛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李雲龍離去。1948年,李雲龍、楚雲飛兩位師長在淮海戰場上相遇,李被楚雲飛一方的迫擊炮彈炸得昏死,楚也被對方的機槍重傷。李雲龍在醫院治傷時喜歡上了18歲的女護士田雨,並最終求婚成功。隨後結了婚。
急於返回部隊的李雲龍在歸隊的途中擊潰了國民黨散兵和土匪的伏擊,當他趕到駐地廈門時,我軍已打響金門戰役。我軍第一梯隊的八千多將士,在金門島上激戰兩天後全部犧牲。李雲龍悲痛欲絕。決心充分準備以圖再戰。
李雲龍被任命為代理軍長,朝鮮戰爭的爆發迫使再攻金門的計劃被取消,他憤恨難平。他和田雨介紹趙剛和馮楠相識,並促成了二人的婚姻。
李雲龍多次向上級請求赴朝參戰,卻被通知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在南京軍事學院。李雲龍遇到了脾氣相投的老戰友孔捷軍長和丁偉軍長。這三人瞧不起曾為手下敗將的原國民黨軍隊教員,因在課堂上鬧事,被院長劉伯承批評。後來。李雲龍等三人又因嫌少將軍銜低而發牢騷,故意穿舊式軍裝不佩軍銜出操,頂撞了帶隊的常軍長,又被劉伯承元帥嚴斥。在畢業論文答辯會上。李雲龍的特種作戰理論與丁偉的關於重組國土防禦戰略大格局的構想都引起極大反響。
回到老部隊任軍長的李雲龍要組建特種部隊,他找來段鵬選拔人員。段鵬選拔了108名身懷絕技的戰士。組成代號為“梁山”的特種分隊。梁山分隊在和軍部警衛連進行的對抗演習中,神出鬼沒地讓一號首長李雲龍當了俘虜。1958年9月炮轟金門時,特種分隊發揮作用,炸死守敵三個將軍。
1960年大飢荒中很多人被餓死。“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去改造的岳父去世等等,使李雲龍感到有些迷茫……隨後,“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李雲龍先是積極參與,可是感覺有點不對。當他得知老搭檔趙剛夫婦因不堪迫害自殺后,他如發瘋一般,痛苦、困惑。當全國性的大規模武鬥蔓延到李雲龍部所在城市時,他已忍無可忍,為挽救群眾而再次亮劍。他指揮梁山分隊秘密出動,破壞了造反派的武鬥。當造反派佔領野戰軍的師部將搶走大批武器裝備和絕密文件時,他下令攻擊造反派,奪回了師部。這讓與李雲龍不和的政委馬天生抓住了把柄,將此事上報中央文革小組。成為“現行反革命分子”的李雲龍被批鬥,不屈服的他遭受了毆打。梁山分隊救出了李雲龍並勸他外出躲避。但是他拒絕了。回到家中后。他拿出當年楚雲飛送的手槍,結束了自己高傲倔強的生命。兩天後,田雨割腕自殺。20年後,幾個中年將校到李雲龍曾住過的小樓憑弔,痛哭起來。

創作背景


都梁寫小說純粹屬於偶然。愛看小說的都梁和朋友一起聊天,閑談中談到了文學。刻薄的他把目光所及的小說數落個遍。朋友激他,你說人家不行,你寫本出來看看。為了踐諾,都梁拼掉八個月的業餘時間,《亮劍》完成,由朋友介紹給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董保存
據都梁介紹,李雲龍源於王近山將軍。王近山將軍,生於1915年,湖北省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在八路軍129師、太岳軍區、陝甘寧留守兵團等部隊任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副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一二軍軍長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曾負傷住院,同時入院的還有八路軍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小說中李雲龍在醫院所結識的田雨,其生活原型即該醫院的女護士韓燦岩。王近山喜歡韓燦岩,在陳錫聯的撮合下,兩人喜結連理。

人物介紹


李雲龍
李雲龍是小說的絕對主人公,他具有以往英雄所有的優點:英勇威猛、“膽識過人、意志堅毅”,同時,他“桀驁不馴……處事不拘泥於形式,是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紀律性差,善做離經叛道之事……對政治缺乏興趣”等等。他常常以沒文化、“大老粗”自居,脾氣暴躁,點火就著,動輒髒話連篇,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是一個絕對的獨裁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點與缺點並存、缺點突出的英雄人物,卻能獲得大眾的喜愛,以至讓讀者手不釋卷,掩卷深思。
李雲龍無組織紀律,三次違反軍規,三次被降職,他的反叛、逆向思維、顛覆性秉性在戰亂頻繁的戰爭年代被曉勇善戰、戰無不勝的光環所取代,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那些“離經叛道”的特點愈加突顯,他的政治觀點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權力話語南轅北轍,他因剛正不阿的個性而成了時代“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他堅定了一生的信條“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最終葬送了他的生命,他的最後一次亮劍竟是他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換來和平環境下的人民暴動。分享和平陽光二十年的人民群眾,並沒有睜開“雪亮的眼睛”,而是被狂熱、愚昧蒙住了雙眼,參與殘害李雲龍等革命老幹部的活動。
李雲龍早就預見了自己的死亡,或者說在面對文革中的動亂時,他己經為自己的歸宿做了規劃,所以李雲龍在將他和趙剛的孩子送到好友孔捷處之前說到:“作為一個老百姓,怕死並不丟臉,如果作為軍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丟面子的事”,也正是心中有著這一份信念,當李雲龍在被部下從批鬥會上救出之後,他毅然放棄了生的機會,因為“一個軍人,可以在肉搏戰中被敵人砍掉腦袋,但他絕不可以被侮辱,軍人可以去死,但絕不能失去尊嚴”,所以在選擇死亡的時候,李雲龍異常的坦然和決絕。在《亮劍》中,作者多次描寫到李雲龍在作戰中非常珍愛戰士的生命,儘可能地採用戰略戰術減少戰士的死亡,而非一味的衝殺,所以一位珍惜生命的人為什麼能夠勇敢地選擇死亡?本來他已經被部下救出,他可以選擇隱姓埋名,也可以選擇遠走高飛,投奔戰友,可是一切他都沒有選擇,他回到了家中,並且通知到處追捕自己的馬天生等人,靜待死亡的來臨。李雲龍之所以義無反顧的選擇死亡,就是因為前面我們所說的“尊嚴”和“氣節”,這些己經遠超於死亡,死亡的價值超越了生存,所以死亡己經成為他抗爭的方式,道德意義超越於生命的存在之上,也就是說他用死亡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氣節,彰顯了精神的力量。
楚雲飛
楚雲飛可以說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軍人,沉著、血性、野心、霸氣、精通戰術,這些並不會因為他屬於某個政黨就得被覆蓋。他和李雲龍的爭鬥,是基於不同政黨的立揚,而他們的友情,則是在愛國的大前提下的惺惺相惜,是男人間的友誼。在《亮劍》中通過對楚雲飛的描述,從側面表達了對國民黨抗戰功績的肯定,以及對國民黨將士的肯定。
國共兩軍曾是戰場上的死敵,他們兩人又惺惺相惜,雖然在意識形態方面有分歧,但是在總的國家利益面前,兩人可以拋棄成見真誠合作,展現了做為一名軍人的風采。可以說楚雲飛是一個學者式的軍人。這個學者式的軍人是否又是某些國民黨軍官的縮影呢?歷史上絕對有這樣的國民黨軍官存在。可以這樣說,《亮劍》對國民黨軍人做到了公正和真實的反映。之前,不少影視作品里的國民黨軍人形象都被不同程度地歪曲了。在中國的戰爭史上,國民黨與共產黨攜手共戰是事實,像楚雲飛這樣的國民黨軍官也存在,他身上的精神絕對是真實的。這也是人性的一種體現。在這裡,作品消除了以往很多戰爭小說中的簡單的二元化分法。這不僅包括對於戰爭雙方的是非曲直不再是簡單的以敵我的標準來定義,還包括在人物的思想境界上也不再簡單的用敵我的標準來界定,通過楚雲飛和李雲龍之間的爭爭鬥斗,展現了人性的複雜性,同時也展現了戰爭的複雜性,由一個長期約定俗成的二元思維(即敵我雙方)轉化為一種多元化的思考。對國民黨將領的處理不再簡單化,國民黨軍人和共產黨軍人在作品中不再是一種完全對立的關係,而是充滿了複雜性,這與以前作品中簡單化地突顯敵人猙獰的面孔有了極大的不同,這裡,更注重人性的存在和思考。李雲龍和楚雲飛在戰場上碰面可以毫不猶豫地相互開火,但是,在被搶救過來后,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方的安危。這種複雜的情感,只能用人性的複雜性來解釋。
趙剛
趙剛是《亮劍》里的另一個悲情英雄,他是一個時刻用深沉的目光審視自身存在價值的人,就像卡西爾認為一樣:“人被宣稱應當是不斷探索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生存狀況的存在物。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恰恰就存在於這種審視中,存在於這種對人類生活的批判態度中。”正因為他時刻審視自己同時也審視國家,所以他活得痛苦,他和李雲龍,用不同的方式,對當時的政治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反抗。從本質上說,趙剛比李雲龍更接近一個西方意義的共產黨員。因為西方意義的共產黨,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階級為主,作為知識分子的趙剛,和這個身份是平行的。而作為農民的李雲龍,其本身代表的階級在理論上屬於封建社會的一部分。所以,趙剛和李雲龍,分別代表著兩個不同階層的人對於左傾特別是文革路線的反抗。趙剛,屬於馬列主義者內部的反抗,他懂得主義,他明白事情出了問題,甚至知道出在哪裡,只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和傳統意義上的戰士,他選擇的不是幻滅,而是否定和犧牲。這是趙剛的剛烈之處,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正如他臨死前所說的:“該輪到十二月黨人要上絞刑架了”那樣,表明趙剛已經看到革命階層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且決意犧牲。
秀芹
秀芹,從小沒爹沒娘,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積極投身抗日戰爭,大膽潑辣的她喜歡李雲龍,主動向李雲龍求愛。然而他們結婚當晚,日軍偷襲,秀芹被捉。李雲龍調集部隊攻打了平安縣城,六門山炮對準城樓要救出秀芹。日軍把秀芹拉上樓道逼李雲龍撤兵,生死關頭,秀芹視死如歸,高叫李雲龍開炮,下輩子再嫁給李雲龍做老婆。李雲龍毅然開炮,全殲守敵,秀芹壯烈犧牲。
田雨
田雨,出身於一個名門望族的知識分子家庭,獨生女的她讀書時離家出走參加解放軍。當了一名護士,仰慕李雲龍而嫁給了李雲龍。與李雲龍文化教養差距很大的田雨在與李雲龍相處中,雖曾有過誤會,曾有過後悔,卻最終在人生價值取向認同上,深刻理解了這個土包子男人的出類拔萃。當黑雲壓城,李雲龍不惜以卵擊石,用肉身的毀滅拯救一座城市和滿城百姓。田雨義無反顧站在丈夫一邊。在生死離別之際,田雨對李雲龍喊:“老李,將軍有將軍的尊嚴。可殺不可辱。要硬就硬到底,這才是我的丈夫。要是有一天你不在了。我絕不苟活在這世上……我們生是夫妻,死是夫妻。誰也不可能拆散我們……”。就在丈夫以死明志的第二天深夜,田雨在獄中割脈自盡。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小說塑造了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展現了這些英雄的悲劇以及其中深刻的意義。他們具有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也毅然“亮劍”。在作者的筆下,李雲龍的形象更為深刻,與以前的英雄形象有著巨大的的差別。李雲龍之死是小說的濃墨重彩之處,這時的李雲龍不但具有著超乎常人的英雄意志和英雄業績,同時還具備了大徹大悟的英雄的精神力量,他的死亡是撼人心魄的悲劇,是面對更為強大的外在力量的不屈抗爭,他以死來肯定生,以他的毅然亮劍來張揚生命的尊嚴與高貴。
文學有著深刻而豐富的魅力,它的全部魅力就在於對人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描繪與刻劃。小說《亮劍》正是以它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對中國當代文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它的貢獻就在於對悲劇美的拓展與揭示上。文革是中華民族的一場精神劫難,作者勇敢正視並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其中所蘊涵的悲劇性,在揭示中反思和批判,在揭示中引發讀者深刻的思索,在揭示中張揚了民族精神和人性的崇高與偉大。
從《亮劍》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可以找到英雄之間的共同點,那就是精神上的至高無上與不可戰勝。他們在面對強大的外敵時表現出了萬眾一心,其利斷金的偉大決心,還有可歌可泣的生命的高貴與尊嚴。
勇往直前、慷慨無畏的亮劍精神,用主人公李雲龍的話描述,就是:“面對強大的敵人,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種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堅忍不拔的亮劍精神,其動機、動力與目的,來自於“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大忠大義。民是國之本,為民即為國;“為人民服務”,是軍隊的宗旨,也是軍人的天職;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個人生死榮辱是那樣微不足道。
作者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塑造英雄,人道主義簡言之就是批判和摒棄無視甚至踐踏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封建價值觀,強調人的尊嚴、自由和發展。以人道主義的情懷錶現戰爭,不僅寫出了戰爭中雙方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而且寫出了人的生命的寶貴、人的尊嚴的神聖以及戰爭對人的生命和價值的破壞和毀滅,達到了一種人性的高度,表現了一種進步的現代意義的戰爭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性和反人類性,這樣的戰爭表現才能更適合人類的精神需要,更符合人類的審美理想。

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
語言手法將李雲龍塑造的極為有個性,使之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不服輸的軍人:他打仗時具有謀略,能將生死置之度外,性格中有鮮活的狡猾和錙銖必較。他幾乎張嘴就是老子,閉嘴就要罵娘,這種土匪無賴式的語言特色讓人讚不絕口。這些語言特色與觀眾欣賞的口味相符合,讓觀眾倍感親切,似乎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原型或者感受到真實背景下的真實生活。我們都可以通過其作品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感受生活的真實與語言之美。
讀《亮劍》,會發現人物形象是三維的,既有特定時期獸性的一面,又有鮮為人知的人性化一面,正面形象也好,相對反面也罷,所有人物都是血肉之軀,都是生活中確有的原型和真實,這正是小說的魅力所在。
戰爭描寫
《亮劍》這部小說堅持從生活出發,從客觀事實出發,寫出了戰爭開始、高潮、結局等發展過程中的偶然性、曲折性、複雜性,寫出了戰役發展過程中的不為人所控制、所設計的複雜性,給人以濃重的逼真感。戰場上態勢瞬間萬變,敵我雙方都會根據戰場情況都會隨時調整、改變自己的部署。《亮劍》給人的強烈衝擊是,打破了長期以來被傳統理性細細梳理了的歷史頭上的浪漫光環,真實地展現了戰爭的無序、混亂的事實真相,對戰爭作多側面、多層次上的體現。

作品影響


《亮劍》自1999年底問世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到2006年10月,小說印刷23次,印數達40餘萬冊,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一度在各大電視台熱播,受眾激增。
從小說《亮劍》多次再版重印,到電視連續劇《亮劍》反覆重播,前後近10年間,逐漸在中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產生了深刻影響,尤其是近年來,學界、商界、實業界、政界、軍界及社會各層面反響熱烈。現象之一,由小說熱到電視劇熱,又電視劇與小說同熱;現象之二,書評、影評、書與劇比較評論交相輝映;現象之三,從禮讚英雄李雲龍到張揚小說與連續劇《亮劍》所展示的我們國家、民族、軍人可歌可泣、發人深省的亮劍精神。
《亮劍》張揚的體現中華民族特質的亮劍情神,它穿越時空,跨越地域,聯動民眾,是中華民族崛起征程中應對世紀風雲變幻的巨大精神動力。它的意義在於,面對困難,明知可能無法戰勝,也要勇於挑戰,開拓進取。

作者簡介


都梁
都梁
都梁,原名梁戰,1954年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2000年,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亮劍》 。2004年,擔任編劇的青春愛情劇《血色浪漫》首播。2005年,擔任戰爭劇《亮劍》的編劇,他憑藉該劇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第2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獎。2009年,擔任抗戰劇《狼煙北平》的編劇。2011年,擔任編劇的戰爭劇《新亮劍》首播。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大崩潰》 。2019年9月23日,都梁長篇小說《亮劍》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