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市街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轄街道
從史籍記載,馬市街的名稱,最初出現在明萬曆版《徐州志·疆域》“街十四”條下,即有“馬市”。
馬市街是東西街,先說路北。徐州著名小吃馬市街飠它湯,即在馬市街東首路北,據說開設於清代光緒年間,起初是一家小飯鋪,而今成為徐州人美味早餐。
古時,徐州地區是養馬、產馬之地。楚漢之前,南山之下就已經出現了馬的集市,駿馬聚集。正因為此,項羽便會命部下來此山此市,挑選徵集馬匹,為征戰服務;才會在南山上築台。如此促使南山下的馬市愈加興盛,宋楚齊魯之地的馬商集聚。
戶部山
其實項羽在南山上“戲馬”,觀看操練兵馬,是在他滅秦之後,此際秋風戲馬,雖是兵馬操練,也是顯示威風。“尚想巍台上,鐵槊擁萬馬。酒酣笳鼓鳴,旌旗蔽原野。”(元·陳孚)何等恢弘!那英雄氣概,使得南山的鐵馬雄風沿襲下來。
馬市街的變遷
明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黃河淹城,洪水3年不退,徐州先遷城至雲龍山東,后遷城至城南二十五里堡。戶部主事張璇將戶部分司署遷至南山戲馬台聚奎堂,因此,南山改名為戶部山。隨著徐州城域的擴張,特別是城南的建設,行商坐賈,達官貴人開始湧向城南,商家選時經營,官人擇地建宅。樓台庭院鱗次櫛比依戶部山而建,徐州民謠“窮北關,富南關,有錢的住在戶部山”。馬市街已經形成貫通東西,並且與戶部山街巷相通的鋪面林立的繁華大街。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為府,徐州外城除有南關土城,又增建西關土城和北關土城,隨南關人流的增加,因其他商業發展的需要,南關已不適宜再設馬市。清光緒年間,將馬市遷往設有演武廳教場,並且較為空曠的西關土城。從此,馬市街上百貨、紙張文具、油漆染料、棉紗等商業經營逐漸興盛起來。
“文革”期間更名為育紅街,1971年因馬市街東首的三民街更名為解放路,而改稱解放街,1981年恢復為馬市街。2001年後隨著戶部山商城的建設,馬市街進行改造,現在馬市街成為戶部山商城中一條集餐飲、茶葉、服裝、禮品、旅館、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商業街。
中華名小吃
飠它湯的歷史
徐州古稱彭城,相傳是中國烹飪鼻祖--彭祖的分封之地。徐州飠它湯的歷史,要從4300多年以前彭祖的雉羹說起。當時,彭祖用野雞配些藥材和稷米製作出了味道鮮美的野雞湯,也叫雉羹,獻給生病的堯帝,堯帝喝了以後很快恢復了健康,於是把彭祖加封在了大彭氏國,大彭氏國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因此,雉羹也有了“中華第一羹”的美譽。
雉羹和飠它湯的關係
徐州民俗專家、徐州市烹飪協會的高級顧問王文正先生解釋說,它們兩個其實都是一回事。雉是書面的文字的東西,比較雅的,自古以來真正落在史書上的都叫雉羹,沒有叫飠它湯的。這個飠它湯是徐州人的土語,老百姓、廚師特地造的這麼一個字。
馬市街飠它湯的歷史
1997年12月,徐州飠它湯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1999年11月,國家商標局批准正式註冊“馬市街飠它湯”商標。
2006年,當地媒體舉行城市名片推選活動,徐州飠它湯被百姓評選為“徐州城市飲食名片”。
2011年,馬市街飠它湯獲國家商務部正式認定,上榜第二批“中華老字號”。
今天的馬市街飠它湯
在徐州,要想喝到最正宗最地道的飠它湯,一定要去徐州解放南路上的馬市街飠它湯店。早上6、7點鐘,來這兒吃早餐的徐州市民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店堂內也是摩肩接踵,十分熱鬧。飠它湯乍看上去貌不驚人,顏色灰撲撲的,質地粘糊糊的,裡面摻和著幾絲蛋花,如果用筷子一攪動,立刻就會香氣撲鼻,喝一口進嘴裡品一下,那更是鮮美醇香,糯軟滋潤。馬市街飠它湯店一天製作平均在1800碗左右,分店也都在一天幾百碗,整個算起來,一天也得達到2800碗左右。
飠它湯的用料和製作
馬市街啥湯
徐州馬市街位於戶部山內,馬市街是徐州僅存的古街之一,明代末期至清代中葉,因騾馬市聞名,陸續演變成集馬鞍具、染料坊、雜貨鋪、小吃鋪等商家雲集、買賣興隆的商業街,記載著徐州興盛的貿易流通史。而戶部山位於徐州中心商區,具有2000多年歷史,300多年商業史,成為徐州商業文化、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