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凡

中國科學院院士、內科學家

侯凡凡,女,1950年10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寧波,內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內科學系教授,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器官衰竭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3年侯凡凡獲得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98年回國后擔任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腎臟病中心主任;1999年擔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曾獲2003年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部級)、2004年和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同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侯凡凡主要從事慢性腎臟病防治研究。她系統研究了慢性腎臟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首次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的危險性,發現了蛋白質氧化產物等促進腎臟病變進展和心血管併發症的新致病分子。

人物經歷


侯凡凡
侯凡凡
1950年10月,侯凡凡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省寧波市。
1968年,侯凡凡當兵時自告奮勇去炊事班養豬;1969年提前提干。
1970年,侯凡凡成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學習。
1973年,侯凡凡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1979年,侯凡凡考入南京軍區總醫院,接受專科深造培訓。
1989年,侯凡凡在南方醫院被評為副主任醫師,高級職稱。
1993年,侯凡凡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95年6月,侯凡凡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工作(至1998年12月)。
1996年,侯凡凡獲得歐洲透析、移植學會“傑出科學報告獎”。
侯凡凡
侯凡凡
1997年,侯凡凡獲得美國腎臟病學會“藍綏帶獎”,同年還獲得國際腎臟病學會“研究員獎”,並由博士后研究人員晉陞為首席研究員。
1998年,哈佛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腎臟基金會同時給侯凡凡發了聘書,任命她為高級研究員,年薪10萬美金。她毅然謝絕了高薪聘請,帶著自己平時節儉購買的大量實驗用品和資料回國,回國后擔任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腎臟病中心主任。
1999年,侯凡凡擔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現南方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
2009年12月,侯凡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侯凡凡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同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侯凡凡是國際AGE協研會執行委員,香港腎臟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委,全軍腎臟病學會副主委,《JNEPHROL》、《中華腎臟病》、《中華內科雜誌》等11家國內外期刊副主編或常務編委。
香港腎臟教育研究基金會客座教授等學術職務和14家國內外期刊的欄目主編、副主編或編委。兼任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香港腎臟教育研究基金會客座教授等學術職務和14家國內外期刊的欄目主編、副主編或編委。國際AGE協研會執行委員,香港腎臟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委,全軍腎臟病學會副主委,《JNEPHROL》、《中華腎臟病》、《中華內科雜誌》等11家國內外期刊副主編或常務編委。擔任Nephrology、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等SCI收錄期刊的欄目主編或編委,兼任香港腎臟教育研究基金會等機構和院校的客座教授。

個人生活


1996年,侯凡凡進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在這醫學科學園地里跋涉探索。她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起早貪黑,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在實驗室里度過;實驗需要人的血細胞,為了加速研究進程,她記不清有多少次將50毫升的針筒,扎向自己的手臂。常常是餓了啃幾口麵包,渴了喝幾口冷水,困了飲一杯咖啡提神,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外的先進儀器和實驗條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早日學成,報效祖國。
侯凡凡為滿足慕名求醫的患者,她在門診經常連續工作7小時以上。為搶救猝死患者,在沒有器械的情況下她用口對口吸出病人嘔吐物,挽救了患者生命。

獲得榮譽


獎項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4年度慢性腎衰及透析併發症的發病機制與臨床防治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度慢性腎臟病防治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度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機制和臨床防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2019年10月12日​2019年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成就獎
​2003年​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
​2004年​廣東省第七屆丁穎科技獎
​2005年​第二屆中國醫師獎
​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9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全國醫患和諧典型人物
​2011年2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3年​感動廣州60年十大最美女性
​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第六屆“南粵巾幗十傑”
​解放軍總後勤部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白雲公德公益之星
​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主要成就


取得成績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5項,省部級重點基金3項。發表論著292篇,多次在國際腎臟病學會、美國腎臟病學會等國際學會獲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項目1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等榮譽。曾多次在國際主要學會獲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
發表論著292篇,多次在國際腎臟病學會、美國腎臟病學會等國際學會獲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
曾獲2003年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部級)、2004年和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2003年獲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
榮獲“何梁何利獎”(2006年)、第二屆“中國醫師獎”(2005年)、第七屆“丁穎科技獎”(2004年)和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2002年)。第六屆“南粵巾幗十傑”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侯凡凡通過系統的臨床隨機對照、前瞻性隊列等循證醫學研究,揭示了中國人群慢性腎臟病及其主要併發症的發病規律和危險因素,創建了防止或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和防治其致死、致殘併發症的臨床新策略。
侯凡凡通過臨床循證醫學研究,創建了延緩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的臨床新策略,使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症的風險降低了43%;創建了治療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新方法,使這類患者發生尿毒症的風險降低了50%。她針對中國患者的特點,創建了一系列預警、診斷急性腎損傷和腎纖維化的新方法。揭示了中國人群急、慢性腎臟損傷的發病規律和危險因素,為臨床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據。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2月,侯凡凡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侯凡凡已在《“NEnglJMed》《JAmSocNephrol》《KidneyInt》和《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等SCI收錄的國際期刊發表論著42篇,其中影響因子4-52期刊20篇。國際腎臟病學會曾以“AVoyagefromChina”為題在其機關刊物ISNNEWS對她作專題報道。
學術交流
2001年以來,侯凡凡19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專題報告。論文4次在國際主要專業學會獲獎(歐洲腎臟病學會“傑出科學報告獎”;美國腎臟病學會“藍綬帶獎”;國際腎臟病學會“最佳論文一等獎”和“優秀論文獎”)。
承擔項目
截至2012年9月,侯凡凡作為負責人,先後主持國家973、國家支撐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5項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1999年侯凡凡成為腎內科主任后,一直要求全科人員奉行兩個行醫原則:一是對病人態度不能不好;二是不能把行醫當做牟利行為,不該用的葯一樣也不能用。抗生素必須在病人真正需要的情況下才可以開,一般預防性的治療不準亂開。在南方醫院,腎內科的抗生素使用率是最低的。有了這樣的傳統,這麼多年來,科室里醫患關係一直十分和諧。從1989年至2011年,腎內科20多年來沒有一起醫療糾紛,保持著20年“零投訴”的紀錄。
團隊建設
侯凡凡帶出了一支臨床與科研相結合的中青年骨幹隊伍,科室有醫護人員近60人。她領導的學科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和教育部、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獲總後勤部“先進基層單位”和廣東省“優秀研究團隊”稱號。

人物事件


研究

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首次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的危險性,結果被一些國際上經典教科書引用,推動了臨床醫學界對此類患者治療策略的改進,為提高腎臟保護療效和治療心血管併發症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為防治透析主要致死、致殘併發症建立了新方法。她還通過系統的基礎研究,發現了蛋白質氧化產物等促進腎臟病變進展和心血管併發症的新致病分子,闡明了透析相關澱粉樣變的發病機制,為防治慢性腎臟病及其併發症提供了新靶標。
侯凡凡 院士
侯凡凡 院士
作為一名在臨床摸爬滾打20多年的醫生,侯凡凡深切體會到,臨床科研一定要為病人服務,緊靠患者的需求,要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降低醫療費用為努力的方向。那種為科研而科研,只會“殺老鼠”,卻不能為患者解決診治難題的醫生不足取。幾年前,一位慢性腎衰的患者急需腎移植,移植前查體發現病人肺里有一個鈣化灶,X線檢查及結核常規檢查(如皮試)結果都顯示陰性,就放心做了移植。可是,病人術后不久病情突變——因抗排異處理引髮結核全身性播散而導致死亡。患者的死,給侯凡凡深深的刺激。她和導師張訓教授決心解開這個迷。經研究發現,慢性腎衰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結核感染率是正常人的6倍,而且70%的結核發生在肺部以外,難以捕捉和控制,延誤診治是這類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為了找到一種簡便快捷的檢測方法,侯凡凡展開了大量臨床病例的收集,足跡遍布粵、閩等地。她從自己做抗原干起,對慢性腎衰及腎移植后結核感染的治療、活動性評價、預防治療特徵及方法等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在國內首先採用檢測血清抗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來早期診斷慢性腎衰伴發的結核,解決了這一特殊人群結核感染的診斷難題。作為腎病專家,目睹了慢性腎衰病人因感染反覆住院,往往由於承受不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含淚放棄治療時,侯凡凡就暗下決心找原因,為此她不惜花費十年的時間去尋求答案。經過一系列體內、外實驗,她從整體、細胞到分子等不同層面對慢性腎衰時單核、淋巴、紅細胞等免疫缺陷發生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一些重要的創新性發現,如慢性腎衰時,單核細胞調理素受體功能有缺陷,因此通過為病人補充該調理素(纖維連接蛋白)就可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由於這類發現,目前經治療的慢性腎衰病人有多達20%得以恢復正常工作。國內10餘家醫療單位初步應用該成果后,病人的免疫狀況都得到了改善,感染率下降了26%-30%,每年為患者和社會節省醫療費用約1.7億元。作為醫學專家,侯凡凡就是這樣時時刻刻把患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運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患者服務,為患者帶來實惠。

人物評價


從養豬女兵,到工農兵學員,40歲讀博士,45歲留學哈佛,59歲當選中科院院士,改變了廣東8年沒有女院士的局面。她的一項研究成果,被國際譽為“改變了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策略”。侯凡凡也是一位醫術精良、醫德高尚、深受患者及家屬愛戴的優秀臨床醫生。
侯凡凡從養豬女兵,到工農兵學員,40歲讀博士,45歲留學哈佛,59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改變了廣東8年沒有女院士的局面。她的一項研究成果,被國際譽為“改變了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策略”。同時,侯凡凡也是一位醫術精良、醫德高尚、深受患者及家屬愛戴的優秀臨床醫生。(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評)
侯凡凡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醫療工作40多年,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平凡的醫療工作崗位上,以自己高尚的醫德醫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的工作方法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南方醫科大學評)
侯凡凡是中國著名的腎臟病臨床醫學科學家。在急、慢性腎臟病防治領域做出了系統、創新的貢獻。(器官衰竭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