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慢性腎衰竭的結果 展開

慢性腎衰竭

以全身各系統癥狀為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慢性腎衰竭(CRF)為各種慢性腎臟病持續進展的共同結局。慢性腎衰竭是以代謝產物瀦留,水、電解質及酸鹼代謝失衡和全身各系統癥狀為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慢性腎衰竭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原發性與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疾病、腎小管疾病、遺傳性腎病等。慢性腎衰竭早期癥狀較隱匿,一般有腰酸、高血壓、貧血等癥狀,後期會出現夜尿增多、乏力、納差、水腫等癥狀。慢性腎衰竭主要分為以下四期:代償期、失代償期、腎衰竭期和尿毒症期。腎臟替代治療是終末期腎衰患者的最佳治療選擇,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

就診科室


病因


● 慢性腎衰竭的主要病因有:
● 腎小球病變:原發性與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IgA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狼瘡性腎炎等)。
● 腎小管間質病變:如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酸性腎病、梗阻性腎病、藥物性腎病等。
● 腎血管病變。
● 遺傳性腎病:如多囊腎遺傳性腎炎等。

癥狀


● 患有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通常會有以下表現。
● 消化系統: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
●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咳嗽、咳痰、胸悶、憋氣等。
● 循環系統:可有高血壓、心前區疼痛、胸骨后壓迫感等。
● 腎性骨病:骨折、骨骼變形等。
● 神經、肌肉系統:可有記憶力減退、失眠、幻覺、肌無力、易疲勞等。
● 血液系統
● (1)貧血 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癥狀。貧血程度與尿毒症(腎功能)程度相平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減少為主要原因。
● (2)出血傾向 可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等,與血小板破壞增多,出血時間延長等有關,可能是毒素引起的,透析可糾正。
(3)白細胞異常 白細胞減少,趨化、吞噬和殺菌能力減弱,易發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 心血管系統
是腎衰最常見的死因。
(1)高血壓 大部分病人(80%以上)有不同程度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左室肥大、心功能衰竭。
(2)心功能衰竭 常出現心肌病的表現,由水鈉瀦留、高血壓、尿毒症性心肌病等所致。
(3)心包炎 尿素症性或透析不充分所致,多為血性,一般為晚期的表現。
(4)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 進展可迅速,血透者更甚,冠狀動脈、腦動脈、全身周圍動脈均可發生,主要是由高脂血症和高血壓所致。
● 皮膚
皮膚瘙癢、尿素霜沉積、尿毒症面容,透析不能改善。
● 內分泌失調
主要表現有:
(1)腎臟本身內分泌功能紊亂 如1,25(OH)2維生素D3、紅細胞生成素不足和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過多;
(2)外周內分泌腺功能紊亂 大多數病人均有繼發性甲旁亢(血PTH升高)、胰島素受體障礙、胰高血糖素升高等。約1/4病人有輕度甲狀腺素水平降低。部分病人可有性腺功能減退,表現為性腺成熟障礙或萎縮、性慾低下、閉經、不育等,可能與血清性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有關。

檢查


● 診斷慢性腎衰竭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

● 包括尿常規、腎功能、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酸、血脂以及血電解質(K,Na,Cl,Ca,P,Mg等)、動脈血氣分析等。

影像學檢查

● B超檢查:以除外結石、腎結核、腎囊性疾病等。
● 腎圖檢查:表現為雙腎血管段和分泌段排泄功能很差,則一般提示有CRF的存在。

診斷


● 醫生診斷慢性腎衰竭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

實驗室檢查

● 項目包括尿常規、腎功能、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酸、血脂等以及血電解質(K,Na,Cl,Ca,P,Mg等)、動脈血氣分析等。
● 檢查腎小球濾過功能的主要方法有:檢測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放射性核素法測GFR等。我國Ccr正常值為:90±10ml/min。對不同人群來說,其Scr、Ccr值可能有顯著差別,臨床醫師需正確判斷。

影像學檢查

● 一般只需做B型超聲檢查,以除外結石、腎結核、腎囊性疾病等。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做放射性核素腎圖、靜脈腎盂造影、腎臟CT和磁共振(MRI)檢查等。腎圖檢查對急、慢性腎衰的鑒別診斷有幫助。如腎圖結果表現為雙腎血管段、分泌段、排泄功能均很差,則一般提示有CRF存在;如腎圖表現為雙腎血管段較好,排泄功能很差,呈“梗阻型”(拋物線狀),則一般提示可能有急性腎衰竭存在。

鑒別診斷


● 腎前性氨質血症:在有效血容量補足48 ~72小時后腎前性氮質血症患者腎功能即可恢復,而慢性腎衰竭腎功能則難以恢復。
急性腎損傷:根據患者病史即可作出鑒別。在患者病史欠詳時,可藉助影像學檢查或腎圖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如雙腎明顯縮小,或腎圖提示慢性病變,則支持慢性腎衰竭的診斷。

治療


● 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主要包括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及腎臟替代治療。

營養治療

● 限制蛋白飲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能夠減少含氮代謝物生成,減輕癥狀及相關併發症,甚至可能延緩病情進展。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可同時補充適量的必需氨基酸和(或)a-酮酸。注意補充維生素及葉酸等營養素以及控制鉀磷等的攝入。

藥物治療

● 糾正酸中毒和水、電解質紊亂
● ● 糾正代謝性中毒:主要為口服碳酸氫鈉
● ● 水、鈉紊亂的防治:適當限制鈉攝入量。
● ● 高鉀血症的防治:當GFR<25ml/min 時,應適當限制鉀攝人。同時,還應注意及時糾正酸中毒,並適當應用利尿劑,增加尿鉀排出。
● 高血壓的治療
● ● ACEI、ARB、鈣通道阻滯劑(CCB)、袢利尿劑、β-受體拮抗劑、血管擴張劑等均可應用。應用ACEI、ARB需根據血肌酐水平調整劑量,防止高血鉀
● 貧血的治療和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 HuUEPO)的應用
● ● 當血紅蛋白(Hb)<110g/L或紅細胞壓積(Hct)<33%時,應檢查貧血原因。如有缺鐵,應予補鐵治療,必要時可應用ESA治療,包括人類重組紅細胞生成素(rHuEPO)、達依泊丁等,直至Hb上升至110~120g/L。
低鈣血症高磷血症和腎性骨營養不良的治療
● ● GFR<30m/min 時,除限制磷攝入外,還應加用磷結合劑口服,如碳酸鈣(含鈣40% )、醋酸鈣(含鈣25%)、司維拉姆、碳酸鑭等。
● ● 對明顯高磷血症或血清鈣濃度升高者,則應暫停應用鈣劑,以防止轉移性鈣化的加重。
● ● 對明顯低鈣血症患者,可口服1,25-(0H)2D2(骨化三醇)。
● 防治感染
● ● 應用抗生素預防各種病原體感染。
● 高脂血症的治療
● ● 透析前患者與一般高血脂患者治療原則相同,應積極治療。
● 口服吸附療法和導瀉療法
● ● 主要應用於透析前患者,對減輕氮質血症起到一定輔助作用。
● 其他
● ● 糖尿病腎衰竭患者:隨著GFR下降,必需相應調整胰島素用量,一般應逐漸減少。
● ● 高尿酸血症:如有痛風,則予以別嘌醇治療。
● ● 皮膚瘙癢:口服抗組胺藥物,控制高磷血症及強化透析,對部分患者有效。

腎臟替代治療

● 當GFR小於10m/min並有明顯尿毒症表現,則應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可適當提前至GFR10-15ml/min時安排替代治療。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

危害


● 慢性腎衰竭發展至後期,造成尿毒症,需要定期血液透析,給患者帶來痛苦的同時,還對家庭帶來經濟上的壓力。
● 慢性腎衰竭癥狀嚴重者,會造成患者死亡。

預后


● 慢性腎衰竭的病因多樣,其預后也因人而異。
● 若經過合理、規範的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病的時間即可延長。
● 但如果患者早期無任何癥狀,也未做常規體檢,發現時已經為終末期腎病,如果積極進行透析治療或腎移植,有一定的生存期;但如果不進行替代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可能非常短。

預防


● 增強體質,加強身體鍛煉。
● 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疾病。
● 起居有常,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早睡早起,睡眠充足,不要勞累。
● 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忌酗酒。
● 保持樂觀心態。
● 不要隨意用藥,一定要遵守醫囑使用藥物。

分期


慢性腎衰竭(CRF)時稱尿毒症,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各種病因引起腎臟損害並進行性惡化,當發展到終末期,腎功能接近於正常10%~15%時,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綜合癥狀。
(一)由於腎功能損害多是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不同階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點,我國傳統地將腎功能水平分成以下幾期:
1.腎功能代償期
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值1/2時,血尿素氮和肌酐不升高、體內代謝平衡,不出現癥狀(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2mg/dl))。
2.腎功能不全期
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值50%以下,血肌酐(Scr)水平上升至177μmol/L(2mg/dl)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mmol/L(20mg/d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輕度貧血等癥狀。
3.腎功能衰竭期
當內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到20ml/min以下,BUN水平高於17.9~21.4mmol/L(50~60mg/dl),Scr升至442μmol/L(5mg/dl)以上,病人出現貧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鈣下降,代謝性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等。
4.尿毒症終末期
Ccr在10ml/min以下,Scr升至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顯,出現各系統癥狀,以致昏迷。
(二)美國腎臟病基金會DOQI專家組對慢性腎臟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議。該分期方法,已為臨床廣泛認可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