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小時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

徠24小時尿蛋白定量亦稱為24小時尿蛋白排泄,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可以反映患者的腎臟功能。

簡介


● 檢驗別稱:24小時尿蛋白排泄率
● 英文名稱: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
● 英文簡稱:PRO
● 標本類型:尿液
● 所屬項目:尿生化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遺傳性腎小管病等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檢查人群


● 用於疑似腎病綜合征、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的患者,來監測病情變化和治療反應。

標本採集


● 24小時留尿法。
● 是否空腹:否。

檢查前

● 注意事項:患者應了解標本採集的具體步驟。
● ● 採集方法:在開始標本採集當天(如早晨8點),患者排尿並棄去尿液,從此時間開始計時並開始留取尿液,將24h的尿液全部收集到容器內。在結束留取尿液標本的次日(如第日早8點),患者排尿且留尿於一個容器,測量總量並記錄在申請單上。混勻取少量(2~3ml)尿液送檢,避免污染。

參考區間


● 30~130mg/24小時
● (數據來源: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臨床意義


正常尿中有少量蛋白,一般≤150mg/24h,或≤4mg(/m2·h),當尿蛋白含量>150mg/24h,或>4mg(/m2·h),蛋白定性試驗陽性反應即稱為蛋白尿

蛋白尿分類

1.1:蛋白尿的性質分類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所謂“生理性”蛋白尿指在發熱、劇烈運動后出現的一過性蛋白尿,患者腎臟無器質性病變;而病理性蛋白尿則是腎臟有器質性病變造成的蛋白尿,一般多為持續性蛋白尿。診斷“生理性”蛋白尿要特別慎重,因為腎臟器質性病變早期也可以有類似的表現,長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還是非常必要的。
1.2蛋白尿的來源分類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性及組織性蛋白尿。
1.3蛋白程度分類輕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0.5g/24h;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0.5~2.0g/24h;重度蛋白尿;>2.0g/24h。
1.4蛋白尿的選擇性分類分為選擇性蛋白尿和非選擇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對蛋白質分子量大小有選擇性濾過,當尿中有少量大分子蛋白質排出時,為選擇性蛋白尿;當尿中有大量大分子蛋白質排出時,為非選擇性蛋白尿。

生理性

生理性蛋白尿指完全沒有疾病的癥狀和其他表現,蛋白尿為惟一癥狀的狀態,可分為功能性蛋白尿及體位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過(+),定量常<0.5g/24h,多見青少年。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徠2.1功能性蛋白尿
指機體由於劇烈運動、發熱、低溫刺激、精神緊張、交感神經興奮等所致的暫時性、輕度蛋白尿。在臨床中頗為常見,據統計,在青年人其發生率可達5%。功能性蛋白尿本身無需處理,但應注意與腎臟疾病所致病理性蛋白尿相區別。短暫的循環變化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誘發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其中以熱性蛋白尿、運動性蛋白尿最為重要。
2.1.1熱性蛋白尿
在急性熱病的早期出現的蛋白尿,隨著發熱減輕而消失。除蛋白尿外,尿中還可有白細胞、上皮細胞和管型,但紅細胞較少見。尿蛋白量一般較少,<0.5g/24h。尿蛋白組成成分的特點是球蛋白增加,蛋白電泳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縮小,α2球蛋白明顯增加。這是由於在發熱性疾病時,血中α2球蛋白增加,並從通透性增強的腎小球濾出所致。
2.1.2運動性蛋白尿
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后出現的一過性蛋白尿。這種功能性蛋白尿持續的時間與運動強度相關,通常在24h內消失,激烈而長時間的運動(如馬拉松等)所引起的蛋白尿可持續1~3周,甚至3周以上,有時伴有輕度的血尿和管型尿,一般不引起腎實質障礙,尿內增加的蛋白質以白蛋白佔主要成分。運動強度大時,分子質量較大的球蛋白相對地增加。
雖然運動性蛋白尿存在著缺血、腎毛細血管壁屏障作用或腎組織結構的變化、腎單位出現急性損害等可能原因,但這種情況都是短暫的,不存在持久的病理變化基礎。
2.2體位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
是指由於直立體位或腰部前突時引起的蛋白尿。發生機制可能與直立時左腎靜脈受壓(即胡桃夾現象),或直立時腎的位置下移,使腎靜脈扭曲而至腎臟處於淤血狀態以及淋巴、血流受阻有關。本症常見於青春期青少年,占兒童和青少年的2%~5%,尤其是體型瘦長者,通常尿蛋白<1.0g/d,>2.0g/d者罕見。其預后良好,隨訪20年大約有80%以上尿蛋白消失,部分雖有尿蛋白持續存在,但血壓、腎功能正常。
體位性蛋白尿有時被分類於生理性蛋白尿之外。許多學者認為,體位性蛋白尿仍有可能隱藏著器質性腎臟病的背景。根據其出現時間的不同,又可區分為“一過性”(間歇性)及“固定再現性”兩類。前者只是暫時性,變換體位後有時出現、有時不出現。後者每逢體位改變即可出現,這種情況甚至可持續5~10年以上。大多認為間歇性直立性蛋白尿屬於功能性者居多,而固定性直立性蛋白尿有可能包括一部分極早期或輕型的腎小球疾病,需要臨床上高度重視。

病理性

主要是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障礙的結果。其特點常為持續性的,蛋白量較多。且常伴有紅細胞尿、白細胞尿、管型尿及相應臨床表現。可分為腎前性、腎性、腎后性蛋白尿。
3.1腎前性蛋白尿
多為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血液流經腎臟前的疾病引起,例如多發性骨髓瘤、骨骼肌嚴重損失、急性溶血等,這些疾病導致尿中出現大量低分子量蛋白。如本-周蛋白、肌紅蛋白及血紅蛋白。
3.2腎性蛋白尿見於腎小球腎小管疾病
3.2.1腎小球性蛋白尿:
是因炎症、中毒等原因導致濾過孔徑或電荷屏障破壞,出現通透性增加至血漿蛋白大量濾出,其中70%~80%是白蛋白大量進入Bowman囊,超過近端腎小管對蛋白質的重吸收所致蛋白尿,以白蛋白為主,尿蛋白含量常≥2g/24h或≥40mg(/m2·h);
3.2.2腎小管性蛋白尿:是近曲小管對低分子量蛋白重吸收功能減退而致的蛋白尿,以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溶菌酶等增多為主,一般尿蛋白含量較低,常<2g/24h或<40mg(/m2·h);
3.2.3混合性蛋白尿:腎小球與腎小管同時受累導致的蛋白尿,尿中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蛋白同時增多,甚至可見大分子免疫球蛋白;
3.2.4組織性蛋白尿:是腎小管代謝和腎組織破壞分解產生的蛋白,由於炎症等因素導致此類蛋白排出增多形成的蛋白尿,見於重度腎小管炎症。
3.3腎后性蛋白尿尿中混有多量血、膿、黏液等成分導致尿蛋白定性陽性,主要見於泌尿道炎症、結石、腫瘤、損傷出血等,一般不伴有腎臟本身損害。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概述


正常人尿中蛋白含量甚微,尿蛋白的持續增多不僅是腎臟損害的標誌,也是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蛋白尿的檢測對指導慢性腎臟病治療、評價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后都具有重要意義。24小時尿蛋白定量法是最準確的測定尿蛋白的方法。由於要求留取尿液時間長,常常存在定時不準確、留尿時部分尿樣丟失、病人依從性差等的問題,影響結果的判斷。清晨第一次尿或隨意一次尿尿蛋白/尿肌酐(urinary pmtein/creatatineP/C)測定,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不同腎功能的腎臟病人。

尿液的保存


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留取樣本和妥善保存並及時送檢是得到準確檢驗結果的基礎。對患者來說,收集24h尿液的缺點是麻煩、費時、不方便,且標本收集準確性差,尤其是兒童、門診患者。而病情危重、少尿、休克、昏迷、年老體弱的患者更加難以準確地收集24h尿液。留尿后提取標本時未充分搖勻、尿液濃縮或稀釋、過度活動等均可影響尿蛋白含量,進而影響臨床醫師的判斷。尿液中的尿蛋白成分不穩定,溫度對尿蛋白測定影響較大,在室溫條件24h內可致尿蛋白測定假性升高,故測定24小時尿蛋白需將標本放置在2~8攝氏度冰箱保存,一般不應加入防腐劑,如遇特殊情況需加入防腐劑時宜使用二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