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巷子

窄巷子

窄巷子是寬窄巷子景區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基本介紹


簡介
窄巷子
窄巷子
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圖上的名字叫太平衚衕。清兵的進駐給了戰亂中的成都人希望,衚衕的命名也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衚衕,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沒有戰爭,成都的老百姓能夠平安祥和的過日子。如今的窄巷子的業態以西餐、咖啡、會所、主題文化商業等為主。這裡是國際化的業態,是擁有世界眼界的時尚中心,這裡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緩慢的下午和時光的停駐。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
歷史沿革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爾之亂后,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滿清沒落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此間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衚衕,窄巷子名叫太平衚衕,井巷子叫如意衚衕(明德衚衕)。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總督趙爾豐隨後交出政權,拆除了少城的城牆,一些達官貴人來此辟公館、民宅,于右任,田頌堯、李家鈺、楊森,劉文輝等先後定居在這裡,蔣介石也曾經來過,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將“衚衕”改為“巷子”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測一中,傳說當時的工作人員在度量之後,便隨手將寬一點的巷子標註為“寬巷子”,窄一點的那條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條就是“井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