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話

通行於江西等地的都昌贛語

都昌話即都昌贛語,屬於贛語昌都片,它保留了贛語的諸多共性,同時也不乏自身的特色。贛語昌都片以南昌話為代表,通行於江西的南昌市、新建、安義永修德安星子、都昌、湖口修水高安奉新靖安武寧銅鼓的部分地區,景德鎮市城區以及湖南的平江

分佈範圍


江西方言分布圖
江西方言分布圖
都昌話屬於贛語的一支。都昌贛語淵源流長,與南昌景德鎮撫州等地贛語有諸多接近之處,彼此之間可以後方言交談。都昌縣境內除大港鄉少數村莊(如大田、碾子灣等11個自然村)說中原話(居民民國間從河南遷來),春橋鄉部分利庄說贛語湖口話外,絕大多數鄉鎮都說都昌話。都昌方言的語音複雜,舊志有“語不無吳楚駛舌之餘音”的記載,今仍是江西最難懂的方言之一。都昌方言的疑問詞語“么的嘎”(什麼)遠近聞名,幾乎是人們認識都昌人的一個突出標誌。

語言特點


都昌各鄉鎮方言,亦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差異。其間以東西差異較大.南北差異較小。東部由大港、鹽田至中館、南峰、萬戶一帶,韻母有撮口呼,沒有輔音八聲韻尾,古入聲字今全部或部分並八舒聲調類。而西部和中部則沒有撮口呼,古入聲字今讀入聲,等等。雖有這些方言差異,但各鄉鎮之間通話沒有大的困難。如果按相近的程度再加以細分,東部可分三小片:大港、鹽田和鳴山一小片,中館、獅山一小片,南鋒、薌溪和萬戶一小片,西部和中部可分五小片;都昌鎮、北山、汪墩和七角一小片,多寶、左里和蘇山一小片。北炎、春橋(部分)、徐埠和張嶺一小片,土塘、化民和杭橋一小片,周溪、西源、三汊港陽峰、和合、大沙和大港 小片。在各小片中,縣城都昌鎮話在全縣具有代表性。

語法現象

都昌在江西的北部,古代有“吳頭楚尾”之說,因此都昌話受古吳語和古楚語的影響較大。都昌話保留入聲韻尾,分尖團,保留全濁聲母,無送氣聲母,大多數地方無撮口呼,聲調多達十一個之多。西部的陽平、陽去、陽入分甲乙兩個調值,東部北部只有一個甲調值,無乙的調值。南部無陽入乙, 歸併陽入甲。西部的入聲調較急促,都昌人會說西部的話音有些硬,其餘地方相對舒緩一些,被說成“話要軟一些”。
1.都昌話的人稱代詞單、複數的表示:
普通話→都昌話普通話→都昌話普通話→都昌話
單數我→哦儂你→儂、嗯儂他|她→茄儂、爺儂
複數我們→哦哩、哦嗙嚀、俺嗙嚀你們→嗯哩、嗯嗙嚀他們|她們→茄哩、爺嗙嚀
2.指示代詞的表示:
這個→哩扎這裡→哩得這樣的→哩樣個
那個→嗯扎那裡→嗯得那樣的→嗯樣個
哪個→ 啦扎哪裡→啦哩、啦哩得哪樣的→啦樣個
3.疑問代詞:
普通話都昌話
問人誰、哪位、什麼人啦個、么嚀、民
問物什麼么得、么寺
問地方那裡、什麼地方啦哩、么得踢方(么斯位子)
問數量多少幾多得
問時間什麼時候么時得、么得時干
4.簡單例句:
普通話:什麼,我聽不懂?
都昌話:么得個,哦聽(tiang)北懂?
普通話:我是中館人。你是哪裡人?
都昌話:哦是中館嚀。儂是蠟踢嚀?

現狀

由於全國推廣普通話的影響,都昌方言開始顯現出向普通話 靠攏的趨勢,但跟其他地方相比.變化很慢。

贛語概況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學上是指分佈於江西贛北、贛中贛東贛西以及湖南東部(包括洞口縣以及綏寧隆回的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較大相似性的一種語言,包括近一百個縣市,使用人口約5500萬,是漢語八大語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