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鋌而走險的結果 展開

鋌而走險

漢語成語

鋌而走險,漢語成語,拼音是tǐng ér zǒu xiǎn,意思是指無路可走時採取冒險行為。出自先秦左丘明《徠左傳·文公十七年》。

基本釋義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詳細釋義


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

成語出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碰了荒年,也少不了這班人,不然,鬧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

成語辨析


【近義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反義詞】:畏縮不前

用法搭配


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冒險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徠歇後語:赤腳踩鋼絲;大肚子踩鋼絲——鋌(挺)而走險;疊肚皮過獨木橋。

成語典故


《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杜預註:“鋌,疾走貌。言急則欲蔭茠於楚,如鹿赴險。”后因以“鋌而走險”喻指因無路可走而採取冒險行動。《明史.蔡道憲傳》:“王不愛民,一旦鋌而走險,能獨與此曹保富貴乎?”峻青《海嘯》四章八:“但他們當中,畢竟大部分是窮苦的勞動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壓迫鋌而走險逼上梁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