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陛橋
丹陛橋
丹陛橋位於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是一座巨大漫長的磚石平台,長360米、寬30米,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
丹陛橋
丹陛橋橋東有一方形磚台,稱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欄桿,是皇帝祭祀時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舉行祈谷禮時,先在此台上支搭圓形幄帳,稱為“幄次”,通稱“小金殿”,是個活動的房屋。皇帝由齋宮到祈年殿行禮,先到這“小金殿”中更換禮服。明朝皇帝到這裡時,還要脫掉鞋再到祈年殿上行禮。這表示潔凈,不將微塵帶到神壇上。脫鞋以後,所經過的神路(即丹陛橋)便是鋪滿棕毯的走道了。這條寬大的甬道直通祈年殿。
大道下有一東西走向的券洞,叫進牲門,每次祭祀,都用黃絨線將“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魚,擊鼓奏樂穿門而過,因此此洞也叫鬼門關。
丹陛橋
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丹陛橋
14萬塊城磚打造出丹陛橋的清末原貌
1976年丹陛橋改建時,橋面城磚被拆除,代之以水泥方磚。2007年6月8日至9月30日天壇丹陛橋進行了恢復歷史原貌的修繕。修繕工程根據舊有的照片和歷史文獻資料,採用城磚海墁的傳統形制、材料和工藝,恢復其歷史原貌。本次整個工程佔地24231平方米,用磚量達14萬塊。
丹陛橋
其中,“祭天儀仗”展演在丹陛橋上舉行,“祭天樂舞”展演在祈年殿院內舉行,“天壇古樂藝術”展演在神樂署凝禧殿舉行。展演活動在服裝道具、禮儀規制等方面都盡量遵循了清代“祭天”大典原貌。為了將該活動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管理處對祭祀音樂、旗幟、禮器等內容都進行了進一步考證。
活動具體時間為:“祭天儀仗”展演在每天上午10時、下午13時30分開始;“祭天樂舞”展演每天上午11時、下午14時40分開始;“天壇古樂藝術”展演每天上午9時、10時、11時,下午13時30分、14時30分、15時30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