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護林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
黃護林,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獲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學學士學位;主要從事太陽能利用、磁流體流動與傳熱、衛星電源與熱控制等研究。先後主持和完成了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航空基金、江蘇省高技術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發表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一本。
1990年7月至1992年9月在江洲造船廠工作,任助理工程師; 1996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1996年12月至1998年6於東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獲德國工業協會獎學金在德國愛爾朗根西門子能源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工作並任副研究員;2000年4月至2002年11月在美國加州大學工作,任副研究員。2006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
(1)太陽能利用;
(2)磁流體流動與傳熱;
(3)微小衛星的電源與熱控制技術;
(1) 太陽能利用研究
意義:在當今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開發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經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但其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密度低,加上其晝夜和陰晴的不連續性,限制了對其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太陽能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必要途徑之一。該方向已經獲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新基金、江蘇省高技術計劃項目的資助。
(2) 磁流體流動與傳熱
特點:導電流體在磁場中運動時將產生誘導電流,該誘導電流與磁場相互作用在流體內部產生洛侖茲體積力(Lorentz forces),該體積力將對流體的流動和傳熱特性產生重要影響。
(3) 微小衛星的電源與熱控制技術
特點:研究衛星的電源、衛星的熱環境等問題。
意義:空間衛星的電源主要來自於太陽能,減少能耗、提高能量效率可以減輕發射重量。同時合理的熱控制系統可以不使用電源,及降低表面的光學亮度,達到隱身的目的。目前該方向已經獲得軍口863-701、702預研項目等的資助。
1.透明隔熱系統的太陽能熱利用
理論和試驗調查了透明蜂窩及結構對太陽輻射的透過率、熱損係數等,並研究了蜂窩結構的製造方法。對一些太陽能實用裝置的應用性能進行了理論和試驗研究,如帶有透明隔熱材料的太陽房的實用設計;大型雙積分球的設計和建造。在《太陽能學報》上總計發表論文16篇。
2.超常傳熱傳質機理
用激波理論調查核電站事故中高溫(3000K)金屬液粒與過冷水接觸時,多相流體中快速傳熱傳質特性及由此產生的壓力波對核反應堆的防護牆的破壞的可能性。通過理論和實驗對多孔介質在乾燥過程中的快速傳熱傳質的調查,發現濕應力比熱應力影響更大,是引起乾燥物破裂和變形的原因。在《J. Thermal Science》上發表論文多篇。
3.自由表面液體金屬的磁流體流動和傳熱理論和主動控制
主要應用vof自由表面的跟蹤方法和誘導磁場方程模擬聚變核能中液體牆的液體金屬自由表面的磁流體流場特性和熱傳導的機理。在多種國際國內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4.研究太陽能吸附和吸收式空調製冷、聚焦式太陽能分散式熱發電系統的冷、熱、電三聯供、太陽能與建築的一體化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