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廉潔的結果 展開
廉潔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廉潔,孔子弟子,名列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字子庸,出生地周代諸侯國衛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作“廉潔,字子庸”,生平事迹不詳;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為“苔父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胙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廉子”。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這“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也是儒學的積極傳播者。
《孔門七十二賢像傳記》內容簡介
廉潔[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孔門七十二賢像傳記》序言
序
歲在己丑,時當仲夏,戴敦邦先生偕門弟子周一新君,奉新作《孔門七十二賢像傳》,獻贈上海文廟,以為夫子兩千五百六十年誕辰禮祭。二君含毫九十有餘日,畫像七十又三幀,均秩依《史記》,高可真人:洵畫苑之盛事,海上之美談也。
惟夫繪事唯難,當為人物;人物之難,最在羣像。蓋羣以類聚,不免雷同;氣分彼此,莫可懸揣。況復去聖既久,往跡疏略;而摹賢有後,幾同一轍。若非沈潛史料,暗識神遇;心總百術,技合中西:則必無所措手足矣。今觀戴、周二君力作,雖褒袖大服,爾雅同風;然動靜正側,手足耳目,乃至服色華儉,佩飾器用,莫不備極細微而各具情態。同為德行:顏子溫清謙抑,斂手正肅,是陋巷簞瓢,不遷怒、不貳過者寫真也;冉耕掩袖半側,敝衣枯槁,則惡疾纏身,自牗間握手夫子者剪影也。共屬政事:鬚髮戟張、以手結纓者,是子路氏正冠以就死也;手掐目應,清須三綹者,則冉求氏長於理財,百乘千室之才略也。宰我、子貢均以言語稱,而前者側首瞑目,意態不羈,知晝寢故事者,當會心一笑;後者意氣風發,指划口講似懸河狀,明一出而變五國史跡者,必拍案稱絕。文學一科,言偃、卜商:偃抱琴作臨風而立狀,是武城宰弦歌之容與也;商冠帶而為掩泣之態,則魏侯師喪子之極哀也。十哲而外,其事迹略有可考者,亦必於細節描摹而頓見精神。杖頭立雀者,必公冶長之通於鳥語;懷《易》沉思者,洵商子木之傳於夫子。澹臺滅明行修而貌惡,故側其身以健其氣;漆雕子開習《尚書》而不樂仕,故旋其體而回其首。其有父子同在聖門而均預賢人之列者,則顏無繇之於顏子,曾子晳之於曾子:無繇垂首弓身,謹厚可念,啟人子喪而無以營葬之想,更有以明夫子“短命”之悲慨;子晳春服臨風,浴沂風雩,或有得於參之善養,而宜乎夫子“與點”之嘆美。更有門弟子而狀貌似聖人者,有若子有是也。夫子沒後,弟子思慕,曾以師禮事若。然對照聖賢二像,眉目口鼻,雖稱酷肖,而氣度儀態,則未可齊觀。和易可親,若也固得夫子之一脈,而和易中見宏毅寬遠,不怒自威,是夫子此像之神髓也。按史載聖人生於野而圩其頂,此像不則是言,而集筆力於凡中見聖,既有當於“子不語怪力亂神”本意,亦有以見畫師之意匠經營。其線條弧中取直而參以橫斜變化,其體態遂於魁岸之中見圓腴豐潤;其額廣,其須揚,其眉龎,其目光與手勢順逆相應,更於平易和順中見神怡志遠。孟軻氏稱夫子金聲玉振,聖之時者,於焉得見;而摩詰所云“傳神寫照”,謝赫所謂“氣韻生動”者,今而有傳。余不敏,讀書既少而於畫藝未入門檻。倘有博雅君子,能通研聖門事迹而兼通繪事甘苦者,齋心默讀此七十三幀,則必能剔其精微,發其奧妙,而更有助於讀者諸君雲。
夫文廟,亦海上之名勝也。余幼時,家居近是,先祖父常牽手而四季往謁焉,雖勝況已非舊時可比,然殿廡規模猶在,十景尚得四五,園胥奉帚,灑掃以時,巡禮之際,敬畏之心,常油然而生。所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始,左風頻吹,廟樹凋零。“文革”中,余由京師南歸而往尋舊跡,但見瓦牆剝落,狼藉遍地,商販入踞,塵囂遮日。不禁因風涙下,扼腕太息。所幸改革開放以來,國運日昌,人心思齊,文廟則初闢為書市,繼之有“講堂”;文會萃中西學者,成禮集及冠少年。加以泮水再清,映照歇山重檐;曉鍾長鳴,繚繞雲影天光,已儼然而為莘莘學子心儀之教育基地。而尤可觀賞者,舊觀之外,更有海內名家,題贈頗豐。余尤所深賞者,為劉小晴先生《論語》楷書碑刻,而猶感不足者,則聖賢羣像,尚付闕如。今戴、周二先生髮應天之宏願,奮如椽之妙筆,以手寫心,慷慨捐贈,當使明倫堂前,光華耀熠;二廡殿上,觀者似堵。其翊聖輔教而沾溉後人之功德,允稱圓滿。
敦邦先生,余之師友也。其人物畫返俗為雅,典型老成。所繪《紅樓》、《水滸》,播在人口,不脛而走;仙道人物,張之仰殿,素壁生輝。今觀夫孔門賢者像傳,有大格局,具大氣象,所謂竿頭百尺,後出轉精者是也。吾友鄧明君嘗盛讚先生人物畫云:“任伯年以後,一人而已。”而周一新君心香一瓣,克紹師風而宏斯偉業,吾因是更嘆曰:“戴門有繼,其發揚光大,當指日可待也。”因承乏為二君序。
趙昌平
廉潔蘇州石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