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周劍,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3年至1997年於四川師範大學攻讀學士學位;1999年至2004年於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唐勇院士;2004至2005於日本東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導師:Shū Kobayashi教授);2005年至2008年於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導師:Benjamin List教授)。2008年起於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擔任教授,一直圍繞“全取代碳手性中心的不對稱催化高效構建”開展研究工作。立足於協同催化的理念,通過發展新型手性催化劑、新試劑和新合成策略,從而設計開發新反應,導向具有“全取代碳手性中心”的藥物優勢骨架的高效構建。獨立工作以來,共發表通訊作者論文63篇(近5年SCI他引2179次),包括J. Am. Chem. Soc.五篇,Angew. Chem. Int. Ed.六篇,Chem. Sci. 一篇和Chem. Rev. 一篇。應Wiley邀請,撰寫出版專著《Multicatalyst System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2011年以來,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上海市優秀 學術帶頭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榮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擔任《化學學報》、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期刊的顧問編委。

個人簡歷


2008.11 -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
2005.10 - 2008.9: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Benjamin List教授小組進行博士后研究;
2004. 9 - 2005. 8: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院Shu Kobayashi教授小組進行博士后研究;
1999. 9-2004. 7: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在唐勇研究員指導下進行碩博連讀‚研究生會主席;
1997. 7 - 1999. 8:四川教育學院組織人事處‚助教;
1993. 9 - 1997. 7: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校學生會主席。

獲獎情況


2018年 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5年 The CSJ Asi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Awarded byChemistry Society of Japan (CSJ)
2014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3年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2012年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
2012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完成人:唐勇、孫秀麗、葉松、周劍、康彥彪
2011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2011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1年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完成人:唐勇、孫秀麗、葉松、周劍、葉龍武
2010年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2006年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006年 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
2005年 中國科學院50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1996年 四川省十佳大學生

學術研究


課題組致力於“具有四取代碳手性中心的不對稱催化構建”。
catalyst-free
catalyst-free
四取代碳手性中心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包括季碳、雜原子取代、螺環等多種類型。發展高效構建方法可以促進相關活性分子的合成與修飾,以及構效關係研究,對於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合成與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利用不對稱催化的方法構建四取代碳手性中心,特別是季碳手性中心,是有機合成化學一個重要前沿研究課題,因為反應過渡態較擁擠,反應活性往往較低,而且潛手性中心的取代基的位阻差異性較小,選擇性識別很困難。
我們課題組運用“協同活化”的理念,採用“雙功能催化”和“多種催化劑協同催化”這兩種實現協同效應的策略,來提高反應速度和加強選擇性控制,從而發展構建全取代碳手性中心的不對稱催化新反應。通過幾年的探索,我們形成了以下的特色研究成果:
第一、發展了一種新的實現“協同催化”的策略:“副產物作為(助)催化劑”的串聯反應,被同行認為是一個概念性的突破;開發了胺-膦醯胺新型手性雙功能催化劑;利用手性雙金絡合物實現了首例金催化的烯烴與重氮化合物的不對稱環丙烷化反應。
第二、圍繞具有四取代碳手性中心的藥物核心骨架如3,3-雙取代氧化吲哚、螺環氧化吲哚、C-四取代氨基酸和叔醇等,發展了一系列不對稱催化的新反應。例如,首次利用不對稱催化的炔烴和疊氮的環加成反應,6π電環化反應和Morita-Baylis-Hillman(MBH)反應來構建四取代碳手性中心。
共發表通訊作者論文57篇,包括J. Am. Chem. Soc. (4篇);Angew. Chem. Int. Ed. (5篇);Chem. Sci. (1篇)。通訊作者論文SCI他引1760次。此外申請9項中國專利(6項獲授權)。多篇論文被Synfacts(9篇次),Chemistryviews,Organic Chemistry Portal和《有機化學》作為亮點評述。
應Wiley出版社邀請撰寫並出版專著《Multicatalyst System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我們的研究工作已經在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參加截至2016年2月的引用統計情況和引用前10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