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魚

豆魚

豆魚是一道傳統特色小吃,屬於川菜,以綠豆芽為製作主料,豆魚的烹飪技巧以生煎為主,口味屬於麻辣味。口感:麻、辣、脆、嫩、鮮、香,爽口不膩,便飯、宴會皆宜。條長似魚,而以豆油皮、豆芽菜為之,故名豆魚。

烹飪方法


1.綠豆芽擇去根,開水燙熟晾涼;
豆魚
豆魚
2.蔥切成末;
3.蛋清兌澱粉調成稀糊;
4.油皮平鋪案上,抹上蛋糊,在直的一面(向里)放上豆芽,捲成直徑2.5厘米的扁形條;
5.用蔥末、醬油、醋、糖、麻醬、味精、花椒面、辣椒油兌成汁;
6.鍋燒熱,注入少量花生油,油沸時,將卷兩面都煎成黃色;
7.、煎好后取出切成6厘米長的段,擺入盤中,澆上兌好的汁即可。本品為四川傳統名菜,條長似魚,而以豆油皮、豆芽菜為之,故名豆魚。

製作提示


1.氽豆芽菜時水要多,火要旺,速度要快,不可久煮,以免不脆;
2.因有過油煎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200克。

營養分析


豆魚
豆魚
油皮:豆腐皮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營養價值較高。
綠豆芽: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治療壞血病;它還有清除血管壁中膽固醇和脂肪的堆積、防止心血管病變的作用;綠豆芽中還含有核黃素,對口腔潰瘍的人很適合食用;它還富含膳食纖維,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預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腸癌)功效;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很高,常吃豆芽,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雞蛋清:雞蛋清不但可以使皮膚變白,而且能使皮膚細嫩。這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少量醋酸,蛋白質可以增強皮膚的潤滑作用,醋酸可以保護皮膚的微酸性,以防細菌感染。此外,雞蛋清還具有清熱解毒作用。
澱粉(蠶豆):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錳、磷脂等,是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並含有豐富的膽鹼,有增加記憶力和健腦作用。對於正在應付考試或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槨、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同時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一定的作用。

適合人群


油皮適合人群:
油皮
油皮
一般人皆可食用
1.適宜身體虛弱,營養不良,氣血雙虧,年老贏瘦之人食用;適宜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
2.平素脾胃虛寒,經常腹瀉便溏之人忌食。
綠豆芽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特別適合壞血病患者、口腔潰瘍、消化道癌症和減肥人士食用,嗜煙酒、肥膩者也適宜常吃;
2.豆芽膳食纖維較粗,不易消化,且性質偏寒,所以脾胃虛寒之人,不宜久食。
雞蛋清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患高熱、腹瀉、肝炎、腎炎、膽囊炎及膽結石的人應忌食或少食為好;嬰兒不宜吃雞蛋清。

食療作用


油皮食療作用: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綠豆芽食療作用:
綠豆芽
綠豆芽
綠豆芽味甘,性寒,歸,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
雞蛋清食療作用:
雞蛋清性微寒而氣清,能易經補氣,潤肺利咽,清熱解毒,補充優質蛋白質,護膚,美容,有助於延緩衰老。
食療葯膳:取白糖50克,雞蛋清2個;用雞蛋清將白糖化開,每服1--2匙,每天2--3次,治療慢性咽炎。

做法指導


油皮做法指導:
豆腐皮為半乾性製品,是素饌中的上等原料;切成細絲,可經燙或煮后,供拌、熗食用或用於炒菜、燒菜、燴菜;可配葷料、蔬菜,如肉絲,韭菜,白菜等等,也可單獨成菜。
綠豆芽做法指導:
1.綠豆芽性寒,烹調時應配上一點薑絲,以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適於夏季食用;
2.烹調時油鹽不宜太多,要盡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
3.芽菜下鍋后要迅速翻炒,適當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維生素C,口感才好;
4.綠豆芽150~200克,煎湯,可解酒毒、熱毒。
雞蛋清做法指導:
需要用雞蛋白時,可用針在蛋殼的兩端各扎1個孔,蛋白會從孔流出來,而蛋黃仍留在蛋殼裡;也可用紙捲成1個漏斗,漏鬥口下放1隻杯子或碗,把蛋打開倒進紙漏斗里,蛋白順著漏斗流入容器內,而蛋黃則整個留在漏斗里;如果把蛋殼打成兩瓣,下面放一容器,把蛋黃在兩瓣蛋殼裡互相倒2、3次,蛋白、蛋黃即可分開。

食物相剋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糖精、豆漿、兔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營養成分


能量1640.85千卡、維生素B60.15毫克、蛋白質121.3克、脂肪107.54克、、72.29克、葉酸30.76微克、膳食纖維25.48克、維生素A117.55微克、胡蘿蔔素696.4微克、硫胺素0.61毫克、核黃素0.52毫克、煙酸5.44毫克、維生素C20.21毫克、維生素E130.31毫克、鈣848.92毫克、磷1287.79毫克、鉀2149.01毫克、鈉1807.19毫克、碘12.28微克、鎂547.87毫克、鐵39.93毫克、鋅10.65毫克、硒9.41微克、銅2.92毫克、錳6.8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