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莉迪雅的結果 展開

莉迪雅

小說人物

莉迪雅·克魯頓·艾歇爾巴頓谷瑞惠所寫的日本輕小說系列作品《伯爵與妖精》中的女主角,妖精博士。在前往倫敦與父親相見的途中,捲入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騷動。

角色設定


莉迪雅
莉迪雅
繼承了亡母、立志要成為妖精博士的少女。可以看到妖精以及和妖精說話,並且自由出入妖精界,所以常常被當作“異類”。有著焦糖(蜜糖/糖漿)色的頭髮(自己認為紅褐色如鐵鏽般故很討厭),像妖精般金綠色的眼睛,因為從不隱瞞能看見妖精並與之對話的事情,故而被人敬而遠之,也因為無法被人接受而感到心灰意冷。由於母親早逝,不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與人類的羈絆很弱,故經常認為自己是交換之子。雖然有著性急且不服輸的剛毅個性,但是其實是個大好人,天生熱心助人。
莉迪雅的母親奧蘿拉出身於蘇格蘭高地上具有妖精博士能力的氏族——馬齊魯家,是妖精的交換之子。為了保存妖精博士的能力,馬齊魯氏族一直在和妖精交換孩子,也是為了守護氏族聖地中沉睡的預言者。為了讓預言者覺醒,必須要讓一位具有妖精博士能力的未滿20歲的女孩與預言者訂下婚約,奧蘿拉和莉迪雅都背負有這樣的責任。
她的朋友是一隻有點任性的妖精貓尼可,尼可也是她母親奧蘿拉的工作夥伴。

角色經歷


平時獨自住在蘇格蘭愛丁堡近郊的小鎮,因為父親邀請她到倫敦共度復活節,進而前往倫敦。在搭上了開往倫敦的船上,卻被突然出現的年輕男子綁架。自稱為愛德格的男子宣稱自己是青騎士伯爵的後裔,並委託莉迪雅協助找尋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印有梅洛歐之星的寶劍,儘管他的形跡可疑,莉迪雅還是與他簽訂了契約。在驚險的過程中,莉迪雅運用自己的知識協助愛德格取得寶劍,並讓梅洛歐承認愛德格為新的青騎士伯爵。雖然成功完成委託,但莉迪雅還是被那超乎常人的自負激怒,認為愛德格是個貨真價實傲慢的惡徒,絕對不想再跟他有任何牽扯。兩周之後,還是被迫成為伯爵家的妖精顧問。在最初的時候被愛德格用各種手段逼迫著為他工作,連續上了愛德格的當,因此最初的時候非常討厭愛德格。
伯爵與妖精
伯爵與妖精
莉迪雅正式成為艾歇爾巴頓伯爵家的妖精博士之後,開始調查某位男爵千金的失蹤事件。事件背後隱藏著被稱為妖精之卵的瑪瑙,以及邪惡妖精霧男的計謀。在霧男事件中,慢慢了解到愛德格的過去,對於愛德格為達目地不擇手段的做法和對無關的人見死不救的態度感到既生氣又心痛,想把去幫助別人的心情傳遞給他,因為他雖然總是輕浮地極盡逗弄莉迪雅,但是卻能夠完全體會她的感受和真正想說的話,他就是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人。最後在妖精西爾芙的幫助下,逃出霧男的危險,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作為妖精博士的經驗遠遠不足,向愛德格提出辭職卻被回絕了。
某日,出現了來自原野的金盞花妖精,妖精前來迎接青騎士伯爵愛德格成為妖精女王的新郎,但是應該交給新郎的信物“月亮”卻被偷走了。同時,兇猛的妖精格魯比也千里迢迢地從莉迪雅的故鄉來到倫敦找她。聽說莉迪雅曾被這個妖精求婚的愛德格醋意大發。愛德格連哄帶騙給莉迪雅帶上訂婚戒指。
一直認為愛德格是報著玩笑的心態對待自己,不相信他會愛上自己,想離開卻因為無法放下痛苦的愛德格不管而留在他身邊。但當愛德格真正愛上了她時,她卻不相信愛德格的愛是真的,認為他是在逢場作戲。第10卷終於答應愛德格的求婚並決定和他結婚。第17卷和愛德格舉行婚禮,第23卷出發去往妖精國,第28捲髮現自己懷孕,第31卷和愛得格攜手消滅了王子。第32卷中描述婚後共有3個孩子。

動畫版角色歌


「ソネット集」(シェイクスビア作)八番
我的音樂,為何聽音樂會生悲?
甜蜜不相剋,快樂使快樂歡笑。
為何愛那你不高興愛的東西,
或者為何樂於接受你的煩惱?
如果悅耳的聲音的完美和諧
和親摯的協調會惹起你煩憂,
它們不過委婉地責備你不該
用獨奏窒息你心中那部合奏。
試看這一根弦,另一根的良人,
怎樣融洽地互相呼應和振蕩;
宛如父親、兒子和快活的母親,
它們聯成了一片,齊聲在歡唱。
它們的無言之歌都異曲同工
對你唱著:"你獨身就一切皆空。"
SONNET #8
by: William Shakespeare
MUSIC to hear, why hear'st thou music sadly?
Sweets with sweets war not, joy delights in joy:
Why lov'st thou that which thou receiv'st not gladly,
Or else receiv'st with pleasure thine annoy?
If the true concord of well-tunèd sounds,
By unions married, do offend thine ear,
They do but sweetly chide thee,
who confounds In singleness the parts that thou shouldst bear.
Mark how one string, sweet husband to another,
Strikes each in each by mutual ordering;
Resembling sire and child and happy mother,
Who, all in one, one pleasing note do sing;
Whose speechless song, being many, seeming one,
Sings this to thee, 'Thou single wilt prove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