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與價值
敘事與價值
眾所周知,從上世紀初開始到七八十年代之交完成,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經歷了一場重大的範式轉換,這一轉換被恰當地稱為“語言論轉向”(Linguis“ctum)。
與古代的本體論進路、近代的認識論進路相比,語言論轉向後的哲學、文學、史學及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一系列研究領域,其面貌均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無論是研究的對象、主題,還是研究的方法和觀念旨趣,都已迥然不同於以往。以至今天,任何關於人、社會、文化和歷史的思考,如果不能被納入或觸及語言之維,那幾乎就不可能是深入而有效的。
但是,語言之維並不意味著一切。如果不與自然之維、實踐之維有機地聯繫起來,那麼,由語言論轉向所開啟的研究範式的偏面性,也不見得會更少。事實上,實證主義和形式主義的語言分析,或者以語言為“中心”、“存在”、“本體”的追思,並沒有完全克服傳統形而上學及現代主體性帶來的困境,問題只是被懸擱或置換了。不僅如此,人們還可以進一步看到,與“語言論轉向”相伴生的是精神一人文科學陷入了“合法性危機”。由於語言學與倫理學、敘事學與美學的日益分離乃至互不相容,由於放棄了“超驗”預設后又無法在“經驗”層面的實證性上落腳,更由於脫離了事物的壓力和人的生存實踐……
全書共七章二十一節,但大多章節皆可獨立成篇。由於是合作項目,且大多章節曾以單篇形式發表,故集結成書時未再對錶述風格上的差異強求統一。這使本書沒有抽繹成教科書式的嚴整的體系構架,而有點像不同透視點的隨機聚合。但通讀全書仍可以發現,敘事與價值問題的諸多節點不僅在理論上得到了較為系統的闡發,並找到了相應的表達範疇,而且也能有效地被運用於對當代文學與批評現實的具體考察。按章節順序,我們有可能對全書的思路作出如下概略性的把握。
第一章,敘事視域;第二章,故事的基礎;第三章,敘述的本質;第四章,敘事現時間;第五章,敘事語態;第六章,敘事話語的功能;第七章,意義與價值。
曲春景,南陽人,華中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上海大學景視學院教授兼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其專著和論文《閱讀的理性》、《論電視文化批評》、《跟隨故事的轉移》等曾被多家刊物轉載、介紹和引用。
序言
第一章 敘事視域
一、回到語言的切身性
二、小說與精神視域
三、軸心故事的分裂
第二章 故事的基礎
一、沒有行動的主體性
二、沒有記憶與內疚的人生
三、沒有故事的生活
第三章 敘事的本質
一、神話與隱喻
二、反烏托邦
三、與日常存在照面
第四章 敘事與時間
一、宏大敘述的時間形態
二、末世學的革命
三、非連續性與共時性
第五章 敘事語態
一、祈禱、反諷與默想
二、講述:女人與男人
三、講述:個人與歷史
第六章 敘事話語的功能
一、話語及其想象物
二、改變世界與改變語言
三、詩學還是社會學
第七章 意義與價值
一、語言的反思
二、在界面上
三、形容詞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