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滇桐的結果 展開

滇桐

椴樹科滇桐屬植物

滇桐(學名:Craigia yunnanensis),椴樹科,落葉喬木,系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和挽救的瀕危植物之一。中國僅存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現僅存6株。為中國西南特有種,也是滇桐屬這一寡種屬的主要樹種之一,在區系地理研究和選育珍貴樹種應用中均有重要價值。

形態特徵


滇桐
滇桐
落葉喬木,高6-20米;嫩枝無毛,頂芽有灰白色毛。葉紙質,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5-11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圓形,上面干后暗綠色,不發亮,無毛,下面同色,禿凈,基出脈3條,兩側脈離邊緣8-10毫米,上行不過半,中脈有側脈5-7對,邊緣有小齒突;葉柄長1.5-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長約3厘米,有花2-5朵;花柄有節;萼片5片,長圓形,長約1厘米,外面被毛;花瓣缺;外輪雄蕊退化,10枚,內輪能育雄蕊20枚,比萼片短;子房無毛,5室,每室有胚珠6顆,花柱5條。具翅蒴果橢圓形,長3.5厘米,寬2.5-3厘米,翅薄,膜質,5棱;種子長約1厘米。花期7月,果期10-11月。

分佈情況


分佈於雲南南部、貴州南部及廣西西南部。具體在雲南瑞麗,麻栗坡,西疇廣西靖西那坡;貴州獨山。
越南北部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滇桐圖冊
滇桐圖冊
滇桐主要分佈在南亞熱帶乾濕交替炎熱氣候區及海拔1700 米一帶的山地林中。氣候特點是:冬短夏長,冬暖夏熱,雨量充足,霜雪少見。多大雨暴雨,蒸發大於降水,冬旱連接春旱,乾濕季節交替明顯。年均溫18-20℃,≥10℃積溫6000-6500℃,1月均溫8-9℃,7月均溫28℃以上,絕對最低溫大於4℃,生長期340天以上,降雨量1000-1400毫米。土壤為黑石灰土,PH值6.9-7.5,滇桐能適應石隙生境,主要散生於石灰岩季節性雨林或半常綠季雨林中。

保護現狀


• 保護等級: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和IUCN列為瀕危植物。
• 現狀:瀕危種。滇桐分佈區域狹窄,居群稀少,數量不多,加之植被不斷受到破壞,生存受到危脅。僅在雲南省的東南部文山地區和西南部德宏地區找到6個野生滇桐居群。嚴重威脅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人們大量種植草果,侵佔了滇桐的棲息地;二是林區樹木被砍伐,使滇桐生存條件失衡。
• 保護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嚴禁砍伐,並進行繁殖實驗,遷地保存。

繁殖栽培


滇桐圖冊
滇桐圖冊
種子繁殖。
在秋季採收種子,晾乾、貯存第二年早春播種。苗應宜選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土或摻混石灰的砂質壤土。造林地應選在石灰岩石山下坡,並避開內澇的谷地。

主要價值


研究價值

滇桐隸屬於椴樹科滇桐屬,由於沒有與其類似的物種,滇桐屬也被稱作寡種屬。滇桐屬為一古老的第三紀孑遺屬,滇桐作為滇桐屬這一寡種屬的主要樹種之一,滇桐居群是研究滇桐屬系統演化的關鍵類群,科學研究價值高。

相關研究

研究分析表明,滇桐存在種子和萌生兩種更新方式,種植草果對滇桐棲息地的侵佔和樹木砍伐是兩個嚴重威脅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在自然條件下滇桐的座果率較低(56.67±3.85%),結籽率較小(6.26±0.75%),這可能與傳粉昆蟲少,效率低下等因素有關;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六個研究居群在測量的11個種子和幼苗相關性狀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P < 0.05);相關分析表明,除單個果實中的種子數(r = 0.93,P < 0.01)外,其餘性狀指標的居群均值與居群大小之間均無顯著相關性。採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對六個滇桐居群共105個成年個體的進行了遺傳學特徵研究,結果表明,滇桐在物種水平上的遺傳多樣性較高(PPL = 69.19%, HE = 0.221),但居群內的遺傳多樣性卻較低(居群平均:PPL = 26.22%, HE = 0.095),文山地區居群與德宏地區居群之間存在較大遺傳差異。
(PPL:多態位點百分率,HE:平均期望雜合度)

植物文化


滇桐之最
墨江縣景星鄉路思村的壩卡箐頭,發現一株樹齡約千年以上的古滇桐樹。該樹生長在海拔1820米,坡度為31°的中山地中。該樹高39.1米,胸徑2.52米,胸圍7.9米,樹基直徑3.78米,基圍11.87米,樹冠覆蓋面積52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