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藩
陳彬藩
陳彬藩,1934年5月出生,在福建省長樂縣,1954年畢業於安徽大學農學院茶葉專業,誓言繼承陸羽所創立的茶葉科學,弘揚茶文化。1998年,被推選為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首屆會長。
陳彬藩1934年5月出生在福建省長樂縣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陳益春是當地知名中醫師,酷愛讀書,不僅對中醫學造詣良深,而且對古代文學和詩歌也很有研究;母親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婦女,一生勤儉,但樂於資助貧困親友。父親常以“誠以待人,勤以攻讀,儉以持家,樂以助人,和以處事,忠以報國”教育子女,陳彬藩後來將這六句話命名為“益春家訓”作為全家的座右銘。
自提一詩云:
“莫道改革是與非,十年豐績驚春雷。
自身甘為馬前卒,成敗何須計安危。”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茶聖陸羽就有《茶經》傳下。為了弘揚中國的茶文化,促使其走向世界,1998年,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茶葉專家在紐約聚首,成立了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在這次會議上,因十多部茶業專著和在日本推銷烏龍茶的成功經歷而在茶業界享有盛名的陳彬藩,被全體與會者推選為首屆會長。
陳彬藩在四川省農業廳從事茶葉技術工作22年,跑遍100多個產茶縣和無數茶場,撰寫了《科學種茶》等專著。1976,他調任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后,利用到日本考察的機會對當地的茶葉市場進行了認真調查,將自己的著作《茶經新篇》譯成日文出版,為中國烏龍茶在日本的推廣鳴鑼開道。
1981年,他升任福建省外貿總公司駐日本全權代表,打響了富有戲劇性的中國烏龍茶佔領日本市場的貿易大戰。陳彬藩在日本推銷中國烏龍茶的總體戰略是“文化搭台,經貿唱戲。”他與日本名作家和醫學界專家廣交朋友,給他們提供茶葉歷史資料和烏龍茶樣品,促使他們進行茶文化和茶對人體健康效應的研究,並在全國報刊和N.H.K.電視台上發表其研究成果。
陳彬藩曾與山口百惠齊名的日本著名歌星平古代爾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說,自己是由於喝了中國烏龍茶而變得更苗條、更漂亮了。一時間,在全日本的婦女中,掀起了一個搶購中國烏龍茶的熱潮,烏龍茶的年銷售量由數百噸增加到一萬噸。
陳彬藩從中悟到,商品廣告要靠名人效應,但名人不應只限於文藝界,還應該包括政界。1982年,中國副總理王震赴日本參加中日邦交十周年慶典,他在接見陳彬藩時,對陳彬藩的工作加以讚揚和鼓勵,並問需要什麼支持,陳彬藩說:我給您兩箱烏龍茶,請您作為禮品送給日本國家領導人。王震哈哈大笑說:好,那我就當您的義務推銷員。兩天以後,中國烏龍茶就成為國家級的禮品送到了田中角榮等日本政要手中。烏龍茶由此身價倍增,成了日本市場上的送禮珍品。烏龍茶消費群體的形成和穩固,令陳彬藩出師大捷。
陳彬藩一直在探索推銷中國烏龍茶的最佳方式和途徑。他發現,按傳統方法喝熱茶太費時間,不能適應日本人快速的生活節奏,要普及飲茶,就必須考慮如何把茶由熱飲改為冷飲。於是,他和經銷商伊藤圓聯手,研究生產並推銷易拉罐冷飲烏龍茶。他的計劃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他們將此稱作“離茶經,叛茶道”,說茶几千年來都是用來熱飲的,品茗藝術十分講究,如果搞成冷飲,一罐茶几口就喝光,還有什麼藝術可言?陳彬藩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主張。他認為市場決定商品,飲料的冷飲化是大趨勢,為熱茶所創立的一套品茗藝術,可以作為傳統文化來保留,但在日常生活中難於普及。不搞茶葉冷飲,最終會失去寶貴的市場。不久,罐裝的中國烏龍茶像初生的太陽出現在日本海島,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越升越高。那時起,中國每年銷往日本的1500多噸烏龍茶,其中90%都是用作罐裝茶原料。以後,日本又生產了既可冷飲又可自然加熱的罐裝茶,中國福建也成功製成烏龍茶濃縮液銷往世界。
二十年來,中國烏龍茶在日本經久不衰銷量甚至超過了可口可樂。當中國人到日本考察訪問,看到全國各地的機場車站都設有中國烏龍茶的自動售貨機時,無不感到興奮和驕傲。中國經貿部部長鄭拓彬說:中國在日本推銷最成功的商品是福建烏龍茶,這是陳彬藩為中國外貿事業作出的一大貢獻。日本茶葉界和新聞界也稱讚說,陳彬藩是一流的茶葉專家,一流的貿易行家。
由於在日本推銷烏龍茶的業績,陳彬藩升任福建省駐香港代表處華閩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因為使華閩公司迅速扭虧為盈,他又於1985年升任福建省副省長兼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后先後擔任中國信託投資公司香港集團副董事長,浙江省政府特任顧問兼香港富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湖南省副省長,中國僑聯副主席,全國政協第八屆常務委員等職。1996年辭去政壇所有領導職務,只保留湖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名譽教授職務。
1998年,陳彬藩去美國探親,因心臟病突發需要進行心臟器官移植手術而一直客居紐約。除了擔任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會長,他還是中國旅美科技協會顧問、美中網路集團公司董事長和美國文摘雜誌社名譽社長。
進入新世紀,陳彬藩又完成了兩部新著,一部是與國內茶文化專家一起編輯出版的長達250多萬字的《中國茶文化經典》,另一部是與陳杭生合著的英文版《茶的科學與文化》。
他一如既往地撰寫著他的茶葉新篇,他的中國茶文化情結難以割捨。茶,使他不斷追求人生完美的境界。
陳彬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