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題目的結果 展開
- 題目
- 文件標題
題目
題目
題目,指文章或詩篇的標名;考試時要求應試人作答的問題;比喻為把柄。見漢 王充《論衡·正說》:“《尚書》《春秋》事較易,略正題目麤粗之說,以照篇中微妙之文。”
1.[subject;topic]∶讓我們別再談這個題目了吧。
2.[exercise problem;examination question]∶練習題目,複習題目。
3.[excuse;pretext;name]∶借口;名義。
4.[comment to]∶評論;品題。
1.標題;篇目。
《隋書·經籍志一》:“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割析辭義,淺薄不經。”
宋 蘇軾《與潮守王朝請滌書》之二:“請依碑樣,止模刻手書。碑首既有大書十字,碑中不用再寫題目。”
2.品評。
晉 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二》:“﹝ 許邵 ﹞少讀書,雅好三史,善與人論臧否之誤,所題目,皆如其言,世稱‘ 郭許之鑒’焉。”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山司徒(山濤)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
宋 蘇軾《進何去非備論狀》:“一經題目,決無虛士,書之史冊,足為光華。”
3.題識;名稱。
《北史·念賢傳》:“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即名之。”
唐 李尚一 《開業寺碑》:“永言堂構,題目闕如。”
4.試題;習題。
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敏速》:“須中書考試,陟令善書者三十人,各令操紙執筆,向席環庭而坐,俱占題目,身自循席,依題口授。”
宋 歐陽修《進擬御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題目初出,中外羣臣皆歡然。”
冰心《晚晴集·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今天,王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是‘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
5.為問題。
清 李漁《意中緣·奸囮》:“這又是個難題目了,那有這許多盤纏到那裡去。”
茅盾《色盲》:“他覺得有些窘了。他很想拋開這個怪難以作答的題目。”
6.主題;命題。
宋楊萬里《紅錦帶花》詩:“後園初夏無題目,小樹微芳也得詩。”
《紅樓夢》第三七回:“亦不可拘定了我們三個人不做,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我們也隨便做一首。”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三:“‘跳舞劇’的題目,不適於我們今日的生活。”
7.指話題。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談話到十點鐘,越談越不精彩,因為題目不能集中,大家都感覺得精神上隔了一座牆,都不願意盡量的發揮自己的意見。”
沙汀《還鄉記》三:“‘我們溝里,今年又抓去多少呢?’他接著問,決心換換題目。”
8.借口;名義。
前蜀 貫休《送盧舍人》詩之三:“報通三世釋迦言,莫將梁武為題目。”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奸璫柄國,方陰伺君子之隙,肆其詆排,而羣聚清談,反予以鉤黨之題目,一網打盡。”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一定是先曉得了自己,才借著這題目粘了攏來!”
9.名堂;花樣。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其間又有奸詐之徒,就這些貪愛上面,想出個奇巧題目來,做自家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詐他一個小富貴,謂之‘紥火囤’。”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他本意欲遣世子申生伐虢,卻被裡克代行,又一舉成功,一時間無題目可做。”
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他們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單刀,一人使關刀或戈矛,照規矩練‘大刀取耳’‘單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廝殺題目。”
10.指迷信所說的命相。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世傳《滿江紅》詞云:‘……誰不愛,黃金屋,誰不羨,千鍾祿,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也不須採藥訪神仙,惟寡慾。’以為朱文公所作。余讀而疑之,以為此特安分無求者之詞耳,決非文公口中語。”
11.見“題目正名”。
12.題:本義是頭的前額,目:眼睛。前額和眼睛是人體最為突出部位。文章之名稱猶如人體之前額和眼睛,是文章之中心。所以借用題目為文章名稱。以後又演變為考試之項目。
1.概括文章內容
2.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點明主旨
4.暗含文章主旨
5.把“我”象徵意義
6.語帶雙關
7.表層含義
8.深層含義
• 比喻:《父愛是座山》《五月榴花紅似火》《我是一隻快樂的小狐狸》《父愛將我舉過命運的欄桿》
• 誇張:《世界不大是個家》《一張煎餅包天下》《貪心不足蛇吞象》《膽大包天》
• 引用:《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枝紅杏出牆來》《小荷才露尖尖角》
• 對比:《小人物的大故事》《紅與黑》《為了忘卻的記憶》《城裡人,鄉下人》
• 設問:《你有一顆柔弱的心嗎?》《誰是阿Q?》《是誰動了我的乳酪?》《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 擬人:《冬天的訴說》《蚊子的自白》《螳螂的秘密》《誠信漂流記》
• 反問:《教師們還不該反省嗎?》《雷鋒真的沒戶口?》《我是差生,我容易嗎?》《阿斗扶不起來,怪誰?》
•徠 反語:《我是一個傻女孩》《我想當個差生》《其實我很笨》《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女兒》
• 仿詞:《洋教師的“洋相”》《牛教師的“牛脾氣”》《槐花村的槐花情》《賴昌星還賴幾天》
• 對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想,要壯志凌雲;干,要腳踏實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排比:《那山·那人·那狗》《小橋·流水·人家》《棗樹·父親和我》《雨珠·露珠·淚珠》
• 移覺:《我是那片紅紅的激情》《晶瑩的鉛球》《給心靈吃點冰激凌》
• 呼告:《請給我鬆綁》《渴望被愛》《老師,請您聽我說》《救救我吧》
1.故弄玄虛法
例如:《我是一條常常不洗澡的魚》《我和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毛毛蟲小傳》《懷念狼》
2.標點法
例如:《我?我!》《10000元的價值=?》《好女孩?壞女孩?》《火,火!》
3.代數法
例如:《真誠+守信=真誠的友誼》《1+1=?》《我的PH=7》《減負≠減副》
4.模仿套用法
例如:《莎菲女孩的日記》《誰是我最可愛的人》《哦,白雪》《同桌的你》《媽媽的吻》
5.反串法
例如:《引的春風渡玉門》《勝利乃成功之母》《開卷未必有益》《“鬆鬆跨跨”出人才》
6.以小見大法
例如:《七根火柴》《我是一隻桔子》《我喜愛的一句箴言》《苔花如米小》
7.借用歷史人物、事件和社會熱點擬題
例如:《“伊麗莎白”的故事》《我班的“九·一八事件”》《鐵血班長畢小麥》《我和媽媽的“冷戰”》《為什麼學保爾不學蓋茨》《我老爸是個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