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危的結果 展開

三危

古地名

“三危”是古代對青藏高原的一種稱呼,是史書記載中最早的敦煌地名。《清史稿》記載:“西藏:禹貢三危之地。在四川、雲南徼外,至京師萬有四千餘里。周為西戎,漢為西羌。唐為吐蕃,其君長號贊普。至宋朝貢不絕。”

歷史沿革


史書記載

尚書·堯典》載:“竄三苗於三危”。早在公元二世紀後半期,東漢著名學者侯謹在此著書立說。東晉永和八年(352年),佛教徒開始在此創建洞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高僧樂尊經此,見三危山狀如千佛,始鑿莫高窟。三危山自古以來都是敦煌一處重要的宗教勝地。三危聖境國模甚大,一派佛國聖地、道家天宮的景象。
流傳在貴州北部的苗族 史詩《蘆笙古歌》中有這樣的敘述:“從前,我們苗家住在銀大壩、金大壩。……那些夏鬼,搶光了我們苗家的財物,燒我們苗家的房屋,血跟溝流,血跟路流。我們苗家沒有住處,我們苗家沒有立足之地。別人有家,我們有苗氏沒有家,我們象鐵鷂子和燕子去遊盪天涯。”這首苗族古歌講述的是中國 歷史上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華夏部落與三苗部落發生戰爭,經過長時間血腥的燒殺,三苗被擊敗,一部分三苗被驅逐到三危。

神話傳說

三危這個地名也是韓國開國神話和中國楚辭都涉及過的地方,楚辭神話里天帝乘六龍車到過三危,而韓國扶余神話中天神乘五龍車下凡人間。
韓國檀君神話里天神桓因關注過“三危太白”。桓因得知桓雄想下凡人間,他從天界查看三危、太白之後,為桓雄選擇太白山作為降落之處並建立了“神市”,即最早的部落國家。以往的韓國開國神話 研究,由於“三危太白”定位在韓國本土,或將三危理解為今 甘肅敦煌附近的三危,所以很難看出兩國 漢江之間的內在聯繫。筆者認為韓國開國神話中的“三危”是指在今甘肅、陝西與四川交界處的中國古三危,“太白”則是指韓國江原道和慶尚道交界處的太白山,韓國漢江發源於此。

地理爭論


在中國,古三危的地望從古到今爭論不休,從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到山東、河北都有學者論證於此。儘管對其地理位置的認識天差地別,可有一點被所有史書和史學家們認同,即三危和三苗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記載最多的是公元前二千多年堯舜將三苗逐放到三危,三危曾是三苗的一支部落所在地。歷史上三苗的一支是被迫沿著漢江向上游遷徙,到了西漢水附近的三危定居下來,融合到了當地的西戎也就是氐羌族。
最早載有三危之名的當屬《尚書》:“竄三苗於三危”,后在《史記》五帝篇中也有記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言於帝,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后經《左傳》、《山海經》等註解,與傳說中的西王母以及三青島相糾葛賦予了一系列美麗的神話傳說。
三危最早的說法應該是秦朝,秦始皇的統一思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戶,西至三危,東至扶木”,明明在南邊卻叫北戶,懷疑當時秦朝的疆域規劃已突破目前國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