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商鞅方升
戰國商鞅方升
戰國商鞅方升,又稱商鞅量,是戰國時代秦國銅製量器,戰國商鞅方升初置於“重泉”(陝西蒲城縣),後轉發至“臨”地。戰國商鞅方升出土於晚清時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戰國商鞅方升是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標誌性器物,是戰國至秦漢容量、長度單位量值賴以比較的標準。是秦統一六國后造量器的標準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國量制的極重要的資料。
2013年8月19號,“戰國商鞅方升”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
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商鞅任大良造時頒發標準量器。戰國商鞅方升初置於“重泉”(陝西蒲城縣),後轉發至“臨”地。
晚清時期,戰國商鞅方升出土。
戰國商鞅方升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龔心釗從清暉閣買來戰國商鞅方升,藏於龔氏湯泉別墅。
文革期間(1966-1976年),戰國商鞅方升被搜出后先藏於上海師範大學校園中,后被上海博物館代管。
戰國商鞅方升全長18.7厘米,升縱7厘米,橫12.5厘米,深2.3厘米,容積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為長方形的有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銘文。器外壁刻有銘文七十五字,記載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頒布標準計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大良造鞅”即商鞅,該件器物因此得名。
戰國商鞅方升周邊及四角平正垂直,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銘文,左壁刻:“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器壁與柄相對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右壁刻“臨”字。
戰國商鞅方升是一個由幾何直線組成的斗狀物,呈長方形,直壁,後有長方形柄。刻銘詳盡、標稱值明確、器型完整、製作精良。
戰國商鞅方升
戰國商鞅方升
戰國商鞅方升
• 歷史價值
戰國商鞅方升是文史界國家重量級文物,是中國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標誌性器物,是戰國至秦漢容量、長度單位量值賴以比較的標準。古代量器流傳者為數不多,且大都是民間使用之器,商鞅方升是與重大歷史改革相關聯的國家統一頒發的標準器,是秦統一六國后以商鞅所造量器為標準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國量制的極重要的資料。
戰國商鞅方升前後經歷了120多年的實際使用時間,從秦孝公變法時商鞅統一秦國度量衡,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它是天下盡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證,同時也充分說明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國變法的繼續和發展。
戰國商鞅方升的底部,加刻了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令。說明商鞅雖因變法得罪改革者至於車裂慘死,但其開創的包括統一度量衡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幾乎仍完全被承襲下來,在秦始皇建立龐大帝國之後,又將一國之制推廣為天下大法。
• 度量價值
戰國商鞅方升是商鞅任“大良造”時所頒發的標準量器。“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等字樣說明在公元前300多年“以度審容”的科學方法已被運用,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數字運算和器械製造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戰國商鞅方升代表戰國手工業最高水平。
戰國商鞅方升
泱泱大國-齊國歷史文化展
2017年1月23日,上海博物館舉辦“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戰國商鞅方升參展。
2017年11月28日,戰國商鞅方升入選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並展出。
地址:戰國商鞅方升被收藏於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內。
交通:乘坐上海地鐵1、2、8號線、574路、112路、925路、123路、71路、127路、18路、145路、46路、952路、108路、48路、934路、隧道六線等至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