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上海市崇明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金瓜又名金絲瓜、攪瓜、茭瓜等,為葫蘆科南瓜屬美洲南瓜中果肉經攪拌呈絲狀的一個變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金瓜以食用老熟瓜為主,成熟瓜皮金黃色,故名金瓜。又因其瓜肉經攪拌自然形成晶瑩透明的金黃色細絲而稱為“金絲瓜”。金瓜絲味形似海蜇,鮮嫩清香,鬆脆爽口,因此又有“植物海蜇”、“素海蜇”的美稱。

崇明金瓜食用方法頗多,最為常見的是涼拌,亦可與海蟄絲、蘿蔔絲、萵苣等相拌,均是宴席上的冷盆珍品;金瓜絲還能做湯,嫩金瓜去皮切片與香菇、筍、肉片炒食,也可干制、速凍、鹽漬、制罐,並可出口。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崇明金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崇明金瓜莖較細,果形卵形,果皮金黃色、有10條棱,縱徑約15厘米-32厘米,橫徑約10厘米-25厘米,單瓜重0.5千克-3千克。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果肉金黃色,能自然成絲,瓜肉由瓜絲彼此鑲嵌排列環繞而成,瓜絲與瓜絲之間由一層薄壁細胞相連。瓜肉經蒸煮、鹽漬或冷凍后,瓜絲之間相連接的薄壁細胞破裂解體,分離而成麵條狀的瓜絲,成絲率在30%以上,瓜絲色澤金黃,味清香,口感較脆。

內在品質

金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及18種氨基酸,具有益氣、消渴、健脾、清火之功效。更為奇特的是,它還含有其他瓜菜所沒有的葫蘆巴鹼,具有抗癌效用。金瓜含有的多種氨基酸,對老年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每100克金瓜瓜肉乾物質中含有蛋白質0.5克-0.9克、脂肪0.17克-0.57克、鈣15毫克-18毫克、磷20毫克-23毫克、鐵2.63毫克-5.83毫克;每100克鮮瓜肉中含維生素PP 12微克-16微克、維生素C 3.14毫克-9.14毫克、維生素B 150微克-80微克。金瓜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腺嘌呤、瓜氨酸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地貌特徵:崇明區位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地區,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僅次於台灣島、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嶼,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崇明島是新長江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產物,它的原處是長江口外淺海。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地區時,由於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所挾大量泥沙於此逐漸沉積。一面在長江口南北岸造成濱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羅棋布的河口沙洲。這樣一來,崇明島便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河口沙島。它從露出水面到最後形成大島,經歷了千餘年的漲坍變化。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西接滾滾長江,東瀕浩瀚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水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崇明全島面積1411多平方公里,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形似“春蠶”。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標高(以吳淞標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
土壤特徵:崇明島上土壤有水稻土、潮土、鹽土三大類型,適宜多種作物種植,但土壤有機質、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低於標準。速效鉀含量相對較高,北沿地區土壤含鹽較高。

水文情況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此處,東海的鹹水、東海鹹水與長江口淡水混合成的半鹹水、崇明島的淡水水域,三種水體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道。四面環水的崇明島,境內河道縱橫,兩條引河貫通東西,並串連南北30條骨幹河道,與623條橫河、15080條泯溝交織成遍布全境的繁密水網。全區河流、池塘面積64331.37畝,占土地面積的5.19%。全島地勢低平,地下水位偏高,平均為85.7厘米。受海潮上溯影響,水質偏咸,含鹽量較高,尤以二、三月長江枯水期為甚。

氣候情況

崇明島在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的位置上,地處北亞熱帶,具有效顯著的季風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夏季濕熱,盛行東南風;冬季乾冷,盛行偏北風,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以7月為最高,達27.2℃,以1月為最低,為3.8℃。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是-10.5℃。年總降水量1168.0毫米,年際變化較大,季節性變化較為明顯,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占年總雨量47%,年總降水日數133天。年日照時數為1982.7小時,日照百分率45%,日照時數以7、8月為最多,平均月日照時數分別達213.8小時和210.9小時。

歷史淵源


金瓜絲
金瓜絲
上海地區金瓜栽培歷史悠久,傳說在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00年前後)崇明島已有金瓜栽培,其他縣在清朝後期至中華民國初期栽培也較普遍,當時常稱金瓜為珠瓜。
據查,除《崇明縣誌》(1989年)的蔬菜種類中載有金瓜以外,《上海農業志》(1996年)載有金瓜、《上海名特優新農產品大觀》(1994年)載有金瓜、《金瓜栽培與加工》(2009年1月)均有金瓜記載。
但從20世紀40年代以後,上海地區僅崇明區仍有栽培,其他縣金瓜栽培逐漸消失。
改革開放后,崇明金瓜開始進入市場,往市區銷售。

生產情況


2008年,崇明縣金瓜總共種植面積達到6000多畝,年產量在1.7萬噸左右,產地主要集中在建設、廟鎮等地。
2014年,崇明金瓜總生產規模1000公頃,年總產量30000噸。
2018年,崇明金瓜種植面積9000多畝,年產量2.2萬噸。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崇明金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崇明金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上海市崇明區所轄三星鎮綠華鎮、廟鎮、港西鎮、城橋鎮、建設鎮新河鎮、豎新鎮、堡鎮、港沿鎮、向化鎮、中興鎮、陳家鎮、新海鎮、東平鎮、新村鄉,共15個鎮、1個鄉、267個行政村,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1267平方公里,長興島88平方公里,橫沙島56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
1 產地要求:生產基地應選擇在無污染和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基地選點應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同時生產基地應具有可持續的生產能力。產地環境應符合NY 5010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2 品種範圍:選擇“505×2211”、“CM005×SD02、崇金1號等崇明金瓜為栽培品種。
3 生產控制
3.1. 播種與育苗
3.1.1 育苗方式與播種時間:崇明金瓜的播種,根據栽培方式及季節的不同,可採用大棚溫床、大棚、小環棚三種育苗方式:大棚溫床育苗,1月中旬大棚電加溫育苗,2月上旬大棚小環棚地膜移栽,5月中旬開始收穫;大棚育苗,2月中旬大棚冷床育苗,3月上中旬地膜小環棚移栽,5月下旬開始收穫;小環棚育苗,3月下旬小環棚苗,育4月中旬地膜移栽,6月中旬開始採收。
3.1.2 種子處理:一般採用50℃-55℃溫水溫湯浸種,冷卻至30℃水溫時,浸泡1小時-2小時。用清水漂洗2次,撈出瀝干后即可直接播種。
3.1.3 營養土的配製:比例為床土:有機肥:過磷酸鈣=80:19:1,用薄膜覆蓋堆制一星期後制缽。每667平方米大田準備800隻-1200隻營養缽(根據大田播種方式來具體確定製缽數),營養缽規格應選用8厘米×8厘米。制好缽后在播種前一天晚上澆足底水,每個營養缽播種一粒種子,上覆1厘米-1.5厘米細土后及時覆蓋地膜。育苗期間,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通過增加保溫材料保證出苗溫度。
3.1.4 苗期管理:做好揭地膜或破膜工作,及時通風換氣。保護地育苗在出苗率為70%時,及時揭去缽上的地膜或其他覆蓋物。當棚內溫度超過30℃時,應根據通風量由小到大,通風時間由短到長的原則進行通風換氣,並在移栽前一星期做好煉苗工作。直播田塊,出苗后應及時破膜。當子葉展開后,及時拔除田間雜草,以及直播田塊的間苗補苗工作。並在氣溫正常的時候,揭膜追施1次-2次尿素,每667平方米使用量為1.5千克-2千克。
3.2. 整地與移栽
3.2.1 整地:種植大田應在入冬前進行耕翻,開春后整細整平田塊。高畦雙行種植:畦寬3米,畦上作一寬70厘米,高15厘米的種植壟。高畦單行種植:畦距2米,畦上作一寬40厘米,高15厘米的種植壟。開溝條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商品有機肥5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45%複合肥(N:PO:KO為15:15:15下同)25千克,上覆一層細泥,移栽前一星期覆蓋地膜,后按株行距開挖定植穴。
3.2.2 移栽:應選擇在天氣晴朗時帶葯、帶土移栽。並根據苗的大小,按原設定的株行距分開定植。雙行定植株行距為50厘米×80厘米,單行距的株距為35厘米,定植深度以土面高於缽面1厘米為宜,澆足活棵水。
3.3 田間管理
3.3.1 中耕除草:直播大田在定苗后,育苗移栽大田在定植緩苗後到抽蔓前,中耕2次-3次,中耕深度為3cm左右,近根處宜淺,行間可加深。
3.3.2 整枝摘心:雙行定植應採取一主二副的整枝方式,單行定植應採取一主一副的整枝方式,但要確保每667平方米留蔓基數為2000條,剪去多餘的側蔓,待莖蔓滿畦后摘去蔓尖,每蔓預留2個-3個瓜后,在末瓜后留4片-6片真葉摘心,並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壓蔓2次-3次。
3.3.3 人工輔助授粉:開花期間可在上午7時-9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方法用毛筆沾取花粉塗抹在雌花柱頭上,或摘取雄花去掉花瓣,直接將花粉蘸在雌花柱頭。每條瓜蔓預留2個果實,及時摘除雄花和畸形果。
3.3.4 保瓜、護瓜:金瓜進入膨果期后,根據土壤肥力和植株長勢,每蔓選留1個瓜型圓正、長勢良好的果實,摘除多餘果實。倒蔓期后,在畦上鋪蓋稻草或麥桿,及時護瓜。
3.3.5 追肥:肥料使用準則:肥料使用應符合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 496的要求,生育期間追肥2次。第一次在定植緩苗后或直播田4片真葉時,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千克-8千克。開花期間適當控制肥水。第二次追肥在開花座果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或45%複合肥15千克。
3.4 病蟲害防治
3.4.1 農業防治:通過合理選擇種植地,增施有機肥,輪作換茬,高畦栽培,溝系配套,清除田間雜草或枯株病葉等農業技術措施的應用,降低病蟲害發生及其危害程度。
3.4.2 物理防治:應用防蟲網、黃色黏蟲板及黑光燈等物理防治措施。
3.4.3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天敵,使用植物源農藥,如苦參鹼、印楝素等,生物源農藥如殺蟲素、多抗黴素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3.4.4 化學防治:農藥使用應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所有部分)。必須使用農藥時,注意農藥的安全使用,藥劑防治按表1規定選用。
表1 病蟲害防治
防治對象農藥名稱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天)
白粉病1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噴霧21
病毒病8%寧南黴素600倍液噴霧3
炭疽病50%咪鮮胺3000倍液噴霧7
霜霉病
52.5%霜脲氰
72%克露
1500倍液噴霧
800倍液噴霧
7
3
蚜蟲
40%啶蟲脒
25%阿克泰
3000倍液噴霧
4000倍液噴霧
7
7
蟎類0.5%甲基阿維鹽2500倍液噴霧7
瓜絹螟
10%溴蟲腈
24%甲氧蟲醯肼
1000-1500倍液噴霧
2000倍液噴霧
7-10
7
4 產後處理
4.1 採收
崇明金瓜從授粉至成熟,一般需要35天-45天左右,採收的金瓜以老熟瓜為主,外表特徵是瓜皮黃色或者桔黃色,果皮堅硬。應根據市場及天氣情況分批或一次性採收。採收后將果實豎排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室內。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
4.2 包裝
崇明金瓜可採用潔凈的袋具和其它適用於食品的包裝容器,如麻袋、編織袋等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同時也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崇明金瓜的包裝應符合GB 18406.1《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4.3 貯存與運輸
以瓜柄較硬,果皮堅硬、無機械損傷、無病蟲為害,並在梅雨來臨之前採收的金瓜作為貯藏瓜。貯藏方法為自然貯藏,即將金瓜放於通風乾燥處,瓜柄向上,單層堆置或搭架堆置,並在貯藏過程中經常檢查,及時清理病瓜、爛瓜。
崇明金瓜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必須保證清潔、乾燥,無毒無害,並有防雨設施,不得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的貨物混運,嚴防運輸污染。
5 生產記錄要求:根據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檔案管理辦法”規定,金瓜生產基地應建立田間管理檔案,載明了以下內容:金瓜的品種、來源;數量、田間農事記錄、和採收日期;農膜、肥料等投入品和農藥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等有關情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產品質量檢測情況等。資料應最少保留2年。
• 質量安全規定
崇明金瓜嚴格執行NY 5010《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 5074《無公害食品:瓜類蔬菜》標準,崇明金瓜產品質量標準符合表2要求。
表2 崇明金瓜產品質量標準
表2 感官指標
項目指標
品種特徵同一品種,同一性狀,規格大小基本一致
成熟度果實已充分發育,瓜絲已形成
果面果形規則,表面不附有污物或其它外來物,色澤金黃色或橙黃色.
新鮮度果實有光澤,硬實,不萎蔫
缺陷無腐爛、異味、凍害、機械性損傷和明顯的病蟲斑
表2 衛生指標
項目指標(毫克/千克)
≤0.01
≤0.2
≤0.1
≤0.05
多菌靈≤0.1
氯氰菊酯≤0.2
亞硝酸鹽≤2
禁止使用以下農藥:
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除草醚,艾試劑,狄試劑,汞製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醯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異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樂果,水胺硫磷。

專用標誌使用

1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執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1 申請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區域範圍;
1.2 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1.3 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執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範圍、數量及相關責任義務。
2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2.1 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崇明金瓜的名稱及公共標識圖等)。
2.2 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履行以下義務:
3.1 自覺接受登記證書執有人的監督檢查。
3.2 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3 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 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
5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證書。
6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