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傑寺
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佛教寺院
五龍山大傑寺位於湖南省五龍山。它既是佛教聖地,又是文化重地,是打造白石傳統文化品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據1929年黎承禮所撰《湘潭五龍山碑記》中載:“鍾衡岳之靈,毓湘水之秀……五峰排闊,其形蜿蜒,故謂之五龍”。五龍山上古木參天,雲霞輝映,山腹名剎大傑寺,即坐落於此。五龍山地處湘渭兩水之間,天馬南來,五嶺盤曲,有如五龍相嬉。幽谷澧泉,林深壑秀,風景旖旎。
據史載,大傑寺始建於明崇禎五年(1623年),由武當山慧庵大師在此結茅而居。是一座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佛教寺院,歷來為人文學士棲息之地,尤其是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王仲言等七位才子在此成立了“龍山詩社”,聞名遐邇,影響深遠。據大傑寺相關人士介紹,大傑寺自1994年經縣政府批准重建之後,經過幾年的修建,現已完成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念佛堂等各項建設,並已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開放寺院和白石旅遊開發區的景點之一。大傑寺現在還有觀音殿、藏經樓等工程設施需要繼續完成。
大傑寺
大傑寺
大躍進時,大傑寺被毀劫一空,文革時又雪上遭霜,一度改為鄉村的林場。
1994年有僧尼純容入山,後有曉懺老法師率徒唯靜自長沙鐵爐寺來山駐錫,四處化緣募捐,重新修復大寺,歷經數年,耗資300多萬元修建了大雄寶殿、山門、圍牆、東西寮房、齋堂以及念佛堂等50餘間。寺周始又蒼松翠柏掩映,綠蔭成林,鳥語花香。香熏繚繞,風鈴陣陣,實乃一片塵世凈土,人間梵宮。重建大傑寺后,經湘潭縣人民政府批准,此寺已列為湘潭市重點佛教活動場所,並在山外入口處修有兩條公路直達寺內。
曉懺老法師圓寂之後,唯靜法師接過弘法利生之棒,繼續率眾徒擴展寺廟規模,又新建天王殿、藏經樓、鐘鼓樓、觀音閣以及傳經解佛的殿堂。香火日盛,遊人驟增,去年大傑寺被省宗教局評為“五好宗教場所”。
大傑寺
大傑寺
重陽盛會我來遲,籬畔黃花剩幾枝。
大傑寺
旅館羈身孤舊約,名山有夢補新詩。
大傑寺
堪笑勞勞成底事,世年空過聖明時。
萬壑千峰里,孤煙鎖梵宮。
仙來無定所,鶴去有遺蹤。
雲影卧岑寂,鐘聲飛遠空。
石床重徙倚,惆悵久塵封。
當年身為社長的齊白石精修畫業,兼習詩文,經千錘百鍊,終成大器,成為我國畫壇一代宗師,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