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是製造各種船舶的工業部門。按照我國1984年12月確定的工業部門分類目錄,它不包括製造木船、水泥船、橡皮船。製造木船屬於生產用木製品業,製造水泥船屬於水泥製品業,製造橡皮船屬於橡膠製品業。近代船舶的出現和發展主要源於動力的改革,第一艘用蒸汽機推動葉輪驅動的輪船是羅伯特·富爾敦於1807年研製的“克萊蒙特”號。1827年約瑟夫·雷瑟爾在奧地利獲得了螺旋槳推進器的專利。
中國船舶工業
中國造船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木板船,到漢代已廣泛使用木帆船。航海家鄭和率領由60多艘大海船和許多輔助船組成的船隊7次下“西洋”。
新中國建立后,有計劃有重點地改建、擴建了江南、大連、滬東、上海、武昌、新港第一批老的骨幹船廠和地方中小船廠,同時新建了渤海、廣州、黃浦等骨幹船廠和眾多的地方船廠。在中國形成了上海、大連、天津、廣州、武漢、重慶等船舶修造基地。
中國船舶工業
在2011年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11年中國航海日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產品的總產量已經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從2010年起,我國不僅是航運大國、海洋大國,更躍居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近些年來,我國船舶工業國際市場份額迅速上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的國際造船市場份額不降反增。2010年我國造船完工6560萬載重噸,新接訂單7523萬載重噸,手持訂單19590萬載重噸,分別佔世界市場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中國船舶工業
中國船舶工業
中國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產業體系更為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國際造船市場份額穩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造船強國。
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科技綜合實力躍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形成50個以上滿足最新國際規範要求、引領國際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產品。具備主要高新技術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能力,全面突破高技術船舶的關鍵技術,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能力進入世界前列。基礎共性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技術儲備明顯增強。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2%。
同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佔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到5家以上。培育5個~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總承包商和一批專業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國際市場份額超過20%。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修船企業。2015年船舶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000億元,出口總額超過800億美元。
效率效益顯著提升。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業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數字化造船能力明顯提高。骨幹企業造船效率達到15工時/修正總噸,典型船舶建造周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實現造船總裝化、管理精細化、信息集成化和生產安全化。骨幹企業平均鋼材一次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達到80%,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船舶動力和甲板機械領域形成5家~10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綜合集成供應商。主要船用設備製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平均裝船率達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品牌船用設備裝船率達到30%以上。在船舶自動化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的配套率達到30%以上。
據新華社2013年8月4日報道,國務院也印發了 《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強調要嚴格控制船舶業新增產能,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兼并重組、轉型轉產等,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產業布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