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絲·薩岡

原法國女作家

弗朗索瓦茲·薩岡(Francoise Sagan,1935-2004),1935年6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洛特省卡雅爾克市的一個村莊里,法國著名的才女作家。

一徠九五四年,年僅十八歲寫出了小說《你好,憂愁》,一舉奪得當年法國的“批評家獎”。這本關於少年、愛情和孤獨的小說,在五年之內被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在全球的銷量高達五百萬冊,還被改編成電影,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現象。薩岡漂亮出眾,個性鮮明,行為有些離經叛道,喜歡寫作、賽馬、賭博、飈車、酗酒,甚至還吸毒,卻備受法國人鍾愛。與薩特和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不尋常的友誼,都為她的神秘增添了特殊光環。代表作品有《你好,憂愁》《某種微笑》《一月後,一年後》《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狂亂》等。

2004年9月24日患肺栓塞久治無效,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翁弗勒去世,享年69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35年6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洛特省卡雅爾克市的一個村莊里,原名弗朗索瓦絲·誇雷。父親是工程師,家境富裕,在巴黎有一棟寬敞豪華的住宅。法國解放以後,來到巴黎生活,但上學后卻成績平平。
15歲開始就常到巴黎的聖日耳曼-德普雷廣場的地下室的酒吧里去喝酒、跳舞、聽爵士音樂,因此16歲時中學畢業會考不及格,19歲時考大學也名落孫山。
以19歲的花樣年齡,成為以文致富的最年輕的千萬富翁。
1960年開始關注阿爾及利亞戰爭。
1995年2月由於轉讓和吸食可卡因而被判處緩刑一年的監禁。
2002年因為在1994年隱瞞了8838469歐元的收入,被判處一年監禁,緩期執行。由於債台高築,即使把全部收入用來還債,也要到2031年才能還清,所以法庭預先扣押了她以後所有作品的版稅。

教育經歷

12歲時進入一個名為“鳥群”的修道院的小學校,因不求上進而被開除。

寫作經歷

18歲時以《你好,憂愁》一舉成名
薩岡的生活
薩岡的生活
1徠984年不到50歲時就出版了自傳《我的美好回憶》。
1994年發表的小說《轉瞬即逝的悲哀》,從寫這部作品的時候開始,厄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她。
2002年5月的法國《讀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憐憫薩岡夫人吧》的請願書,還配發了1959年呆在法庭柵欄後面的照片。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關係人物備註
兒子德尼斯父親羅貝爾·韋斯托夫

情感生活

1958年在23歲時嫁給了出版商居易·肖埃萊,後來離婚,又悄悄地和解。
1962年再嫁給美國人羅貝爾·韋斯托夫,生了一個男孩,但是不久她又離婚了。

健康狀況

1957年4月出了一場嚴重車禍,被撞傷了顱骨。
1978年醫生宣布患了胰腺癌
2004年9月24日患肺栓塞久治無效,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翁弗勒去世,享年69歲。

劇作

名稱
《瑞典古堡》《斷斷續續的琴聲》《瓦朗蒂娜淡紫色的連衣裙》《昏厥的馬》《草地上的鋼琴》

小說

名稱
《你好,憂愁》《一月之後一年之後》《某個微笑》
《狂亂》《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瓦朗丁娜的淡紫色連衣裙》
《瑞典的城堡》《有時候聽到小提琴》

創作特點


薩岡在後期發表的《紋絲不動的風暴》(1983)《厭倦的戰爭》(1985)《水彩畫的血跡》(1986)《失落的鏡子》(1996)等小說,都沒有超越以往作品的框架,主題依然是多角戀情。這是她作品的特色,也是她未能成為一流作家的重要原因。她並非喜歡寫調情和通姦,而是要表現人生的孤獨。她筆下的人物多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雖然不愁吃喝,但精神空虛,百無聊賴。他們碰到一起,自然就把愛情遊戲作為點綴,從三角戀愛中獲得刺激,然而時間一長又依然故我,這正是當代法國社會裡相當普遍的精神狀態。
薩岡的小說並不感傷,而是用幽默淡化生活的重負,描繪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種平靜而又動人的風格,令人聯想到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義大利的天空》,描寫主人公米爾斯在義大利作戰負傷后,被安置在農婦呂吉婭家裡療養,這是薩岡小說里為數不多的對真摯情感的描繪。
1985年獲得摩納哥皮埃爾親王獎,這是對她作品的高度評價。

人物評價


法國總統希拉克讚揚她是“為我們國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認為“法國失去了一位非常優秀、非常敏銳的作者,一位在我們的文學生活中非常傑出的女作家”。
總理拉法蘭評價說:“弗朗索瓦絲·薩岡是一種微笑,憂傷的微笑……從她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她簡潔的文風就影響了一代人。”
法國文化與通訊部長瓦布萊斯更把她與現代最偉大的作家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認為薩岡“把變幻無常的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她就像她所仰慕的普魯斯特一樣,好像從我們身邊一晃而過都能觀察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和我們時代的各個層面。”
龔古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愛德蒙德·夏爾-魯夫人評價說,薩岡“像許多藝術家一樣過著危險的生活,她19歲就得到了榮譽,這榮譽從此一直伴隨著她。她變成了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