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昆明池的結果 展開

昆明池

位於西安城西的灃水、潏水之間

昆明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魚斗路,地處西安城西的灃水潏水之間。昆明池總面積3.32平方千米,始建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 

昆明池建設之初是為練習水戰,後為泛舟遊玩的場所,唐時乾涸為陸。昆明池兩岸有石雕人像一對,曾建有人工島嶼,豫章台、靈波殿,池中雕有石鯨,棲有豫章大船,池面332頃,蓄水量約5000萬立方米。 

2018年,昆明池於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歷史沿革


昆明池
昆明池
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開鑿。主要目的在於拓寬加深“靈沼”,並擴其地以象滇池。
唐代幾次疏浚昆明池,並把灃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漢時風貌。
唐文宗大和年間(827~835年),因向昆明池輸水的石垯堰堵塞,池水逐漸乾涸,變為大片農田。
唐代後期,昆明池因長年缺乏維修,堤堰多有崩潰,逐漸乾涸衰落。
宋代,昆明池已有名無實,被廣闊的農田所取代。
2015年,陝西省實施“南水北調”聯接“引漢濟渭”工程,在昆明池舊址建設斗門水庫(昆明池)。

遺址特點


昆明池
昆明池
昆明池利用斗門鎮(今長安縣西部)東南一片窪地所建,池面332頃,蓄水量約5000萬立方米。因潏水、滈水本是獨立流入渭河的兩條河流,后在今香積寺附近築堰使二水相匯通,二水相匯西流,人稱洨水,在今堰頭村附近又折向北流,至石匣口村,彙集於人工開鑿、拓寬后的湖區,從而形成昆明池。

文物遺存


石鯨

昆明池石鯨原立於漢昆明池遺址邊,據《三輔故事》載,此石鯨“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形象生動,后移至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保護。

牛郎織女石雕

昆明池東岸有牽牛石像,池西岸有織女石像,由火成岩雕成,造型古樸、粗獷。班固西都賦》中云: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天漢之無涯。後人將這雙石像分別稱為石婆、石父,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大型石雕作品之一。

文物價值


昆明池作為中國古代較大的人工湖,其開大型水體為核心的園林建設的先河,還有三大作用:一是昆明池可以為渠運提供水源和皇室游幸,二是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三是關中大運河漕渠的主要水源。

所獲榮譽


2018年4月13日,在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昆明池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2019年1月13日,新華網主辦的第六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上,昆明池榮獲“首批全國生態旅遊勝地”稱號。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主詞條: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含前後少帝),政治家、文學家。
劉徹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西羌樓蘭、車師、輪台、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后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昆明池
昆明池
昆明池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魚斗路。 

交通信息

乘坐西安公交1065路、1064路、1123路、405路、823路、864路等於昆明池站下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