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起鄉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下轄鄉

東起鄉位於融安縣東南邊緣,距縣城40公里,在209國道東面,北面與浮石鎮相鄰,南與大良鎮接壤,東與沙子鄉、泗頂鎮交界;全鄉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全社會耕地面積9369畝,其中水田7807畝,旱地1562畝;下轄安太、紅日、長豐、崖腳、良村五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有4個區定貧困村)40個自然屯;全鄉2485戶10340人,其中農業人口10038人,是個典型的農業小鄉,也是全縣仫佬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200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1.74‰;財政收入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8元。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屬思管鎮的東鄉桐,道光十一年(1831年)屬思管鎮,民國24年(1935年)德里聯鄉公所,民國25年稱東起鄉,1953年稱第五區(即東江區),1958年又稱東起鄉,1959年稱東起人民公社,1962年改屬浮石區,1966年屬浮石人民公社,1969年又稱東起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東起鄉。
名稱來歷原名“東鄉”,后將安石鄉(今浮石鎮)的上,下起西屯劃歸東鄉管轄,遂用東鄉和起西兩地的首字起名為“東起鄉"。
地理位置地處融安縣的中南部,東鄰沙子鄉,南連大良鎮,西、北靠浮石鎮。人民政府駐紅日村,距融安縣城31千米。
清屬融縣,1933年,設有東起鄉,屬融縣。1953年,設第五區(即東江區),屬融安縣。1958年,復設東起鄉。1959年,設東起公社。1962年,改屬浮石區。1966年,屬浮石公社。1969年,復設東起公社。1984年,東起公社撇改為東起鄉至今。1989年,東起鄉設5個村公所、39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東起鄉位於融安縣東南邊緣,距縣城40公里,在209國道東面,北面與浮石鎮相鄰,南與大良鎮接壤,東與沙子鄉、泗頂鎮交界。東起鄉四面被昌崖山和四盤嶺等群山峻岭環抱,地形兩頭小中間大,呈菱形,東邊為土嶺,西邊多為石山,南北有一條季節性河流(由北流向南)--明江河貫穿,全長16公里,秋、冬兩季,由於中遊河床被砂石填高造成斷流。年平均氣溫16-18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春秋雨量偏少。東起鄉土地肥沃,多系丘陵黑灰色壤土和黃壤紫色土,為黑灰色泥質、風化岩、粉沙岩、石灰岩等母質發育的土壤。

地形地貌

東起鄉屬岩溶峰叢窪地,東面為四盤嶺,西面為昌崖嶺,群山環抱。地形為兩頭小、中間大,如同織布梭。東邊山多為土嶺,適合植樹造林;西邊山多為石峰,只可封山青林。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冬短夏長,雨熱同季。
年平均氣溫16C,1~2月是最寒冷時期,平均氣溫低於10C,3~5月平均氣溫每月遞增4C以上,夏季平均最高溫度30C。但仍有倒春寒情況出現,給農業生產帶來影響和損失。此外,寒露風偏早出現,1981年晚稻生長期間,寒露風就來得比常年早,程度比以往強,第一次在9月14日出現,北風4級,溫度下降至19C.第二次在10月8日,北風5級,溫度下降至18C以下,嚴重影響稻穗揚花結實,致使當年糧食減收。年平均雨量為1200毫米左右,70%集中在農曆2-7月間,春初和秋季僅佔30%左右,因此易出現“兩早”,特別是秋早。

水文

明江河貫穿南北,全長16干米,為季節性河流,春夏兩季有水流,秋冬兩季斷流。

行政區劃


村民委員會
安太紅日長豐崖腳良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783人。總人口中,男性5963人,佔55.3%;女性4820人.佔44.7%;14歲以下1413人,佔13.2%;15~64歲7477人,佔69.3%;65歲以上1893人,佔17.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622人,佔89.2%;有壯族453人,佔4.2%;仫佬族323人,佔2.9%。2011年,人口出生率9.4%e,人口死亡率2.78%e,人口自然增長率6.62%e。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1千米,總面積118.5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10.90平方千米,佔93.55%:水域7.65平方千米,佔6.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0.96人。
截至2020年末,轄區常住人口為5272人。

政治


黨政建設

黨政建設
黨政建設
將廉政建設與勤政建設結合起來,這是胡錦濤同志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新要求,是對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全黨同志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
廉政和勤政,是對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達到的兩個相互聯繫的重要目標。廉政建設搞好了,有利於廣大幹部發揚優良作風,規範從政行為,正確使用權力,為勤政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勤政建設搞好了,有利於廣大幹部形成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恪盡職守,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充實精神生活,為廉政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既要一刻不放鬆地抓好廉政建設,又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勤政建設。
抓好廉政建設,需要重視教育和引導廣大幹部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認真遵守中央關於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自覺防止權力濫用。需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積極開展批評自我批評,嚴格執行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和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事項等制度,加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需要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嚴格禁止黨員領導幹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規定。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務消費管理制度,認真清理違規建設樓堂館所,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需要繼續完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規範,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減少權力“尋租”機會。
廉政建設,既要立足於當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布局,又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既著力解決導致腐敗現象的老問題,又注重研究和解決引發腐敗現象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拓展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不斷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抓好勤政建設,關鍵是提高廣大幹部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對黨和人民事業的責任心,同時把廉政建設的要求貫穿於勤政建設之中,通過加強勤政建設促進廉政建設。廣大幹部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滿腔熱情、高度負責地承擔和履行自己的職責,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敢於直面困難、正視矛盾,努力打開工作局面。

經濟


經濟建設

東起鄉經濟價值的樹種主要有:松、杉、椎樹、山圖樹、榕樹;具有開發欣賞價值的有五針松、軟葉松(據考察全縣僅有東起樂崗屯有);農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兼種紅薯、黃豆、花生、木薯等;土特產品主要有沙田柚、柑子、李子、板栗,以板栗和李子產量最大,占以上土特產品產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約180噸。2002年,本鄉借退耕還林之機發展板栗1150畝。牲畜主要以豬、牛、羊為主,年出欄生豬達到人均1頭豬,肉兔養殖較為廣泛。06年年來,山羊飼養發展較快,年飼養量達11000頭,同時也湧現養羊致富專業戶謝范寬(東起鄉崖腳村樂崗屯),2002年,該戶存欄山羊214隻,出欄87隻,收入17000元,人均收入4250元。
風景
風景
大坡鄉優質板栗:大坡鄉板栗具有悠久的歷史,年產量約80萬斤,黨委、政府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依靠科技大力發展,建有板栗基地,享有"板栗之鄉"的美稱。
獨特的油茶:大坡鄉之所以具有"油海之鄉"的美稱,是源於其油茶的產量,質量都居全縣第一,每年茶油產量約100萬斤,並逐年遞增。
豐富的竹木:收是全鄉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年產杉、松木約10000立方,大坡鄉作為全縣的林區之鄉,竹木的年產量居全縣前列,竹木稅毛竹30萬根。

農業

耕地面積9369畝。農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兼種紅薯、黃豆、花生、木薯等;土特產品有沙田仙、柑子、李子。板栗,以板栗和李子的產量為最多,年產量有180噸,佔全部土特產的產量--半以上。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年出欄生豬人均1頭。其他養殖業還養鱉、養兔、養竹鼠。
農民人均純收入3325元。

商業外貿

2011年末,農貿市場1個,商店50家。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84.52萬元。

交通


有徠1條鄉級公路連通209國道。村村通了公路,有38個屯也通了公路,鄉通縣公路全部是柏油鋪設的路面。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站1個,從業人員2人:農家書屋5個,總藏書量1.13萬冊:有業餘文藝隊8支。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6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6所,在校生518人,專任教師55人,適齡兒童人學率達10%: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217人,專任教師3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1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0%。

體育

全鄉90%的村屯都有籃球場和體育隊,由於群眾性的體育活動蓬勃發展,1975年獲全國體育之鄉稱號。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除安太村外,其餘4個村都通了閉路電視光纜線,有1511套“村村通”衛星接收設備。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戶,人數17人,支出28560元,比上年增長42.25%。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8戶,人數11646人,支出108.2萬元;城鄉醫療救助87人,發放救助金20萬元。發放優撫補助49人,金額14.5萬元;發放救災救助資金685人24.4萬元。
敬老院1所,床位1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3人。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6.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所1所,電信營業所1所,移動公司營業網點1處,聯通公司營業網點I處。實現村村通固定電話,移動網路信號覆蓋全鎮。

社會事業

風景
風景
07年以來,融安縣東起鄉計生服務所、計生協會在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中,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工作人員、協會會員積極開展新婚賀喜進家,送新婚知識婚後指導到家;送優孕知識和致富技術;婚育查訪進家,送優生知識;產後回候到家,送到避孕藥具;術后隨訪進家,送去生殖保健知識等五進、五送活動,增進了計生工作人員與育齡群眾的感情,推動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截止8月底,該鄉人口出生率為10.88‰,環扎節育172例,回訪率95%,計劃生育率77.47%,比上半年上升了12.47%,二孩計生率61.11%,比上半年上升了34.71%,政策外多多孩率為3.6%,比半年下降了2.97%。
在柳州市計生協會副秘書長、駐融安縣東起鄉良村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曹傳厚的精心組織和籌劃下,由良村村幹部、計生專干以及村民小組長組成的“計生協會中心戶長”組織於08年5月22日成立了。該組織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協助鄉計生站辦理新婚生育手冊和生育證等計生手續,為計生對象在生產、生活上提供指導服務等。該組織的成立,是東起鄉在村級基層建立起計生網路的首創,它將在東起鄉的計生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融安縣東起鄉是柳州市欠發達鄉鎮之一。06年來,該鄉黨委政府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欠發達鄉奔小康的根本措施來抓,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納入了鄉、村幹部考核責任制,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辦法,積極鼓勵農民參加各類技術培訓,有效地促進了農民的增收致富。良村鄉計算機培訓班8月1日開學以來,有46名學員前來參加培訓,學員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在融安縣城打工的女青年小韋,得知村裡要舉辦計算機培訓班,就專門請假趕來參加培訓,通過一周的學習,使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她也能打字和上網了。目前,正值“雙搶”時節,儘管家中農活較多,但學員們仍早出晚歸,抓緊時間爭取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市人口計生委、計生協在融安縣東起鄉召開慶祝5.29會員活動日暨生育關懷項目啟動活動。一是市人口計生委、計生協籌集資金近萬元,幫助東起鄉良村組建設50多平方米農家書屋和計生協會會員之家。書屋有農業科技、政策、法律、法規、衛生、教育、文化等各類書籍4000多冊。二是幫助該村發展新會員34名,選出協會中心戶長20名,將全村598戶劃分為20個小組開展聯戶活動。中心戶長每人一支筆一本工作記錄本,每月走訪一次聯繫戶。走訪服務對象是:新婚需辦理服務手冊的;符合生育二孩需辦理二孩證的;外出需辦理婚育證明的;符合獎勵扶助的;生產生活上需要幫助的;種植養殖方面需要指導的;需採取長效避孕措施或使用避孕藥具的及外出人數等情況。每月定期召開中心戶長例會,彙報走訪聯繫戶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
美麗的銅板屯李花我們在明年或許已經無法再看到了!銅板屯位處融安縣大石山區東起鄉內,四周環山,只通一條石階路可以通行,自然屯歷史已有幾百年。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全屯僅有三家莫姓,其餘均姓龍,大多為房叔戚系,祖籍湖南。他們居住的房屋多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經歷代人修繕而成,民風淳樸。由於四面均為石山,銅板屯居民無田無地,百年前就依靠種植李樹為生,在每年李花盛開的季節,百年歷史的祖房周圍散布著數以千計的李花競相開放,那場景讓人看了無不形容為世間的桃花源。
風景
風景
令人感嘆的是,這樣的景色,我們明年開始或許就不再有機會看到了!銅板屯由於交通閉塞,每年收穫的李子無法運到外面,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李子市場價格過低,僅僅靠此項收入並不能給該村村民提供生活保障。窮則思遷,屯裡有條件的居民已經有幾戶搬遷到外邊居住,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長期居住屯裡的村民也是為數不多的二十一,二人,而且年齡偏大,多為五六十歲的老人。該屯龍屯長告訴我:其實很多人不願離開世代居住的村落,但一直未通公路,李子運輸成本高,全屯的李子銷售收入也就是一萬多元,這讓村民們都很困擾:再這麼下去,該如何生存呢?難道僅僅是靠外出務工的孩子往家中寄錢么?一個龍姓大叔說:“這麼多年了,逢年過節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摩托車都得放在外面,再走將近一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回到家,大家都急切希望能有條直接到家的公路修通。”而如今,這樣的情況即將有了轉機。這彈丸之地也即將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這股春風,能讓銅板屯修上一條機耕路,能夠通行比較大型的車輛。這春風,其實就是一百畝甘蔗地。由於東起鄉財政收入較低,政府也一直無財力支付修建一條通往銅板屯的公路。這一次,某企業承諾,如果在該屯種植超過百畝的甘蔗,企業將為該屯修建一條直通的機耕路到屯邊,而村民付出的,就是砍掉那些有幾十年甚至是百年的李樹林:如果不砍樹,銅板屯根本沒有那麼大面積的土地來種植甘蔗。在修路與砍樹的抉擇中,村民們困惑了,我們也困惑了。
這次與我們一起進銅板屯的,還有一位來自省府的攝影師,他四年來每年都到銅板屯拍攝李花,在獲悉這一消息后,他黯然無語:這一切我們又能給些什麼幫助呢?這個世外桃源換來的僅僅是一片百畝甘蔗林而已!
到底是誰錯了?我想不久會有答案。我會在砍伐李樹的時候去看看,我還要在種植甘蔗的時候去看看,更要在甘蔗成林的時候去看看,去看看銅板的變化,看這個世外桃源的消失變化。
交通較前兩年有較大改善。有一條全長7.5公里的四級公路與209國道相連,基本實現村村通村級公路(路況較差),60%的屯通屯級公路。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全鄉有水泥籃球場12個,95年獲地區授予"體育之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