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良鎮的結果 展開

大良鎮

廣西融安縣轄鎮

廣西融安縣大良鎮為廣西融安縣下轄鎮,位於融安縣南部,距縣城45公里,盛產水稻、甘蔗。大良鎮農業以水稻、甘蔗為主,輔以水果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岩溶峰叢谷地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石山林立,成行排列,峰叢與峰叢之間形成-個個槽形峽谷。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長。年平均氣溫19.5C,最冷為1-2月,平均氣溫10C,極端最低氣溫-3C,最熱為6月下旬至8月上旬,平均氣溫30C,極端最高氣溫41C,年平均生長期315天,年平均無霜期為30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35.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1681毫米,極端年最小降雨量982毫米。
景點
景點

水文

融江一級支流石門河流經鎮內的石門村、新和村和永安村。

自然災害

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暴風雨和冰雹等,其中最為嚴重的--次暴風雨,冰雹襲擊發生在2006年4月23日凌晨4時的龍山村,致使全村損失慘重,全村9個自然屯750戶3100多人受害,2100多間房屋受不同程度損害,全村1190畝農村作物受害,合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292萬元。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並開採的有鐵礦、硫鐵礦、墨品大理石礦、米石礦、石灰石礦等。
1、土地資源。大良鎮的土地面積為223.8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38319畝,地處亞熱帶,適宜發展林牧業、農業,利於農業綜合開發。
2、林業資源。大良鎮的林地面積為72383畝,用材林和經濟林並存,按現狀分析,對發展松、杉等用材林和各種亞熱帶經濟林的潛力很大。
3、礦產資源。大良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重晶石礦、鐵礦、白雲石、方解石和煤礦等,而且藏量較大,如龍山村的白雲石礦藏量達2000萬噸。現已開採的僅有鐵礦和方解石。
推有洞天
石門村仙湖景區距離融安縣大良鎮8公里。石門水庫面積約2平方公里,水質清幽,有壯觀的80米高的天然大瀑布,是難得的水上遊樂場所。目前融安縣已修好通往景區的村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遊客從大良鎮鎮政府駕車,沿著公路往新和村東北方向的石門水庫區域行駛3公里,大約10分鐘后即可抵達。
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行走在石門村的仙湖景區,記者就感受了一番不可言喻的自然之美。石門景區位於大良鎮境內,距融安縣城52公里,從大良鎮驅車經過5公里的村級路即可直達景區,交通十分便利。景區最神奇的莫過於它的3個岩洞,每個岩洞景色各不相同,卻又彼此相通:下洞暗河涌動,幽深狹長,水能行舟,洞中明亮處可見水霧升騰,陰暗處則有蝙蝠出沒,似夢中仙境,又似神秘天險;中洞寬敞明亮,能容數百人,洞口直通雲天,洞中既有奇幻鐘乳石,又有清代摩崖石刻;上洞藏於山峰頂端,需穿過幽長暗道方能抵達,入洞之後別有洞天,洞內平坦似廳堂,洞口直通天際,洞下瀑布傾斜而出,相傳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行軍至此,在洞中議事。

行政區劃


大良鎮轄:大良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
村委會大良湖洞良北山口
永安和南龍山古蘭
新和石門楊柳新寨
社區大良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57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166人,城鎮化率51.3%,另有流動人口3172人。總人口中,男性13896人,佔53.87%;女性11896人,佔46.13%,14歲以下3684人,佔14.3%;15~-64歲19432人,佔75.33%;65歲以上:3684人,佔10.3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718人,佔57.06%;有壯、苗、例等少數民族11075人,佔42.94%。2011年,人口出生率7.14%e。人口死亡率3.35%e,人口自然增長率3.79%。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223.8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10.72平方千米,佔94.12%;水域面積13.16平方千米,佔5.8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5.21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良鎮常住人口為15301人。

黨建工作

大良鎮黨委根據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部署,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群眾收入為中心,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至2003年底止,全鎮有黨員605名中專以上名。近年來,通過"村干帶富"、"黨員帶富"等工程的實施,進一步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規範村級管理,湧現了很多先進人物,先進事迹。
龍山村是自治區革命火種的發源地之一,2000年以前,該村群眾僅靠種植水稻和少量甘蔗為生,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在1600元徘徊,當時的村民委主任韋芳瑞同志(現任村支書)積極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帶領廣大群眾大力擴種甘蔗,引進良種,提高單產。現在的龍山村是一片蔗海,甘蔗產量從2000年的400噸增加到2003年的3萬噸,湧現出周德明、梁海新等甘蔗種植大戶。據統計僅甘蔗種植一項,使群眾增收500元左右,很多群眾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的樓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時,該村通過實施"五村兩規範"工程,建成了新的村委辦公樓,圖書室存書4000多冊,定期向群眾開放,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2003年全年共調處"三大糾紛"案件8件,調結8件,調結率達100%。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活動,有效地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確保了經濟穩步、健康、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經濟


2003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4萬畝,其中優質谷種植面積達2.59萬畝,優質谷種植率為80%,糧食總產量達1.46萬噸。甘蔗種植全部實現良種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達2.25萬畝。進廠原料蔗總產量達7萬噸。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209國道曹家屯段兩側果樹鬱鬱蔥蔥,秋時果實累累,令人嚮往。水產畜牧業發展迅速,2003年全鎮豬、牛、羊飼養量達3.3萬頭,出欄生豬11053頭,山羊3557頭,牛1200頭,家禽15萬羽。水產品產量達710噸。

農業

林木類有杉木。松木、按樹、樟樹、楓樹、苦楝樹等,有林面積23730畝,木材蓄積量189384立方米,年生產木材50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3%;水果類有沙田柚、柑橘、板栗、梨子、枇杷、楊梅、葡萄、黃皮果、柿子、香瓜、西瓜等;畜牧水產類有豬、牛,羊、竹鼠、鯉魚、鰱魚、塘角魚、斑魚、鱖魚等。2011年,水稻種植面積41750畝,產量13800噸;甘燕面積30000畝,產量100000噸。
農民人均純收入4796元。

工業

工業企業3家。引進外資開辦的2個米石加工廠生產出來的“雙飛粉”。是上等的建築裝飾塗料,遠銷區內外。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740萬元。
支撐產業
大良鎮過去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幾年來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到2003年止,大良鎮的甘蔗和水果種植髮展迅速,在2002~2003年榨季,全鎮進廠原料蔗達7萬噸以上,水果為2噸。
西瓜香瓜
當前,在融安縣西瓜、香瓜主產區的大良鎮,隨著西瓜香瓜普遍成熟上市,本地西瓜的價格每斤在0.8——1元,香瓜的價格每斤1.5——2元。據大良鎮果販王菊仙介紹,她的果攤每天賣出的西瓜平均就有三四百斤,香瓜也有一兩百斤,特別是每逢圩日,日銷售量成倍翻;筆者還見到,在沿著209國道大良鎮沿線路邊,一些果農也擺起臨時賣果點,吸引牽動著路人的眼球和食慾。
從該縣農業部門了解到,由於病蟲害較少,加之瓜農護理得當,融安縣西瓜和香瓜大面積豐產,做為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已呈火爆銷售的勢頭。
文教衛生
大良鎮
解放后,大良的教育事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成果喜人。僅2003年一年,全鎮共籌資68萬元投入新建教學樓、學生食堂,維修校舍面積達2010平方米。現在,全鎮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96%,升學率達71%,順利通過自治區"普九"工作達標驗收。
文化廣播事業不斷發展。2003年,鎮文化站藏書量達1.2萬冊,借閱人數達4000人以上,農村業餘文藝隊5個,每個文藝隊演出達20多場。鎮廣播站為群眾安裝閉路電視達490戶,群眾可接受12套電視節目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大良鎮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鎮衛生院先進的醫療設備不斷增多,技術力量越來越雄厚,醫療水平不斷提高,1998年被柳州地區評為"一級甲等醫院"。全鎮合作醫療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鎮村醫療網路,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計生工作始終保持全縣一類鄉鎮先進行列。計生工作認真落實"三為主"方針,實行"三結合"措施,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及"三好一滿意"活動,群眾婚育觀念明顯轉變,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少生快富的觀念深入人心,據統計,2003年大良鎮計劃生育率達88.12%,多孩率為0.99%,出生率控制在8.38‰以內,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
交通郵電
大良鎮
大良鎮地處桂中大石山區,解放前交通極為落後,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大良鎮人民抓住機遇,奮發圖強,努力建設交通和郵電事業,現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道路的暢通,大大地促進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帶動了種養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良的郵電所目前每月發送信件、書刊達4000多份(冊);在電信業務方面,至2003年底,全鎮電話單機達2000多部。移動、聯通通訊網路覆蓋大良大部分村屯,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經濟建設

農業生產
大良鎮農業以水稻、甘蔗為主,輔以水果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2003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4萬畝,其中優質谷種植面積達2.59萬畝,優質谷種植率為80%,糧食總產量達1.46萬噸。甘蔗種植全部實現良種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達2.25萬畝。進廠原料蔗總產量達7萬噸。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209國道曹家屯段兩側果樹鬱鬱蔥蔥,秋時果實累累,令人嚮往。水產畜牧業發展迅速,2003年全鎮豬、牛、羊飼養量達3.3萬頭,出欄生豬11053頭,山羊3557頭,牛1200頭,家禽15萬羽。水產品產量達710噸。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經濟
近年來,大良鎮對鄉鎮個數採取了"提供資源、挖掘潛力、招商引資、積極配合、加強扶持"的做法,使之保持穩步發展。已建成礦粉廠、松脂廠年產值在600萬以上,為大良鎮提供了100多個就業機會、20多萬元稅收。至2003年底,全鎮個體經濟總戶數達208戶,總收入突破9000萬元大關,稅收突破100萬元。
財政收入,金融事業
大良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和切實減少農民負擔這一工作目標,加大稅改和財源建設工作步伐,強化稅收徵收,嚴格按照稅法徵收,稅收工作做到應收盡收,財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績,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達297.4萬元。
大良鎮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斷加大支農力度,2003年發放各種支農貸款990萬元,促進了農業生產,活躍了農貿市場,同時,金融事業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003年存款額達2196萬元。

文化


10月1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岜團村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鬥牛節,10頭鬥牛為爭奪“牛王”稱號展開激烈鬥爭。

交通


209國道從北至南經過鎮內的良北、永安、大良、和南等村。村村通了公路,有40%的村屯公路鋪上了水泥路面。

社會


城鎮建設

大良鎮是自治區確定的小城鎮建設重點之一,當地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商貿比較發達。鎮黨委和政府把加強小城鎮的建設與管理當成一項重點工程來抓緊、抓好,做好領導、人員、經費、措施四到位,使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1994年和2000年分別籌建了兩個開發區,使鎮住面積增加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5000人以上。很多農村群眾到大良鎮建房,增加了城鎮人口比例。1999年,引進資金建成日產120噸的大良水廠,結束了大良鎮無自來水的歷史,改善了居民生活,為小城鎮建設打下基礎。現在大良鎮內街道路面全部實現硬化,並安裝路燈,市場井然有序,清潔衛生。
由於小城鎮建設的不斷加強,加上大良鎮比較優越的地理條件,使之成為潭頭鄉、太平鎮、浮石鎮、沙子鄉及東起鄉農產品的集散地,較大宗的有大米、果蔗、蓮藕、耕牛等農產品。每逢趕集日,市場人頭攢動,吆喝聲陣陣,熱鬧非常。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中心1個,內設文化站、圖書室、娛樂室、廣播電視站;現有業餘文藝隊8支,籃球隊15支,舞獅隊2支;農家書屋12個,藏書13200冊。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72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0所,在校生1270人,專任教師105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676人,專任教師65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大良鎮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2個:病床66張。專業衛生人員72人。

廣播電視

2002年廣播站與文化站合併為“大良鎮文化廣播電視站"。有線和無線電視網路覆蓋全鎮。

社會保障

2011年,臨時災害救助2285戶,人數3840人,發放救災救濟款共17萬元,發放救災物資460件。全鎮現有五保戶15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0戶,人數2431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戶,人數34人,共發放最低生活補助金為210萬元。優撫對象複員軍人25人,三參人員73人,武警3人,傷殘軍人3人,烈屬3戶,現役軍人22人,全年需要發放優撫定補57萬元。全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426人,已享受政府補助3186人,補助金為每人每月55元。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日供水700噸的抽水站1座,75%的農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