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7條詞條名為王宏的結果 展開

王宏

書畫家

王宏,男,1955年出生,湖南省衡陽市徠人,大學文化。自幼習書,遍臨法帖(碑),師承百家,傳統功底紮實。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草書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我國當代狂草書法代表書法家之一。

簡介


王宏,衡陽市人,大學文化。現任湖南省國資委副主任、湖南省企事業文聯副主席、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協草書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企事業書協主席。自幼習書,師承百家,近10年來潛心研究“顛張狂素”,形成了沉重痛快、氣勢磅礴的書風,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展覽,出版多部書法作品和研究專集,其中《三米格草書習字帖》和《張旭草書古詩四帖習字帖》列入大學書法專業教材,所發明的“三米字格草書行定位法”獲兩項國家專利。

學習經歷


王宏
王宏
王宏的小學老師是正規的師範國學科班出身,上課時經常會給學生們分析每個漢字的形、音、義,這也為王宏打下了紮實的漢字書寫基本功。那時起,他便對漢字的結構產生了興趣。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筆劃間一點一橫,一轉一折都自有奧秘,讓王宏沉醉不已。中學時,王宏的班主任是從軍隊轉業的優秀宣傳幹部,很擅長書法。在他的循循善誘下,王宏對書法的精妙之處慢慢有了體會,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時逢文革,每個單位都必須辦宣傳欄,王宏就領了個用墨筆抄寫文章的差使。用毛筆寫字,幾乎成了他的日課。
1972年初,王宏剛滿16歲,隨上山下鄉的熱潮來到衡東縣嶺茶茶場,成了一名知青。三年後,他又進入衡陽油泵油咀廠當了一名學徒工。那段日子使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適應環境、改造環境,學會了珍惜和感恩。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全國報名參加考試的考生達到了570萬人,甚至不少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師生攜手同進一個考場,一塊擠“獨木橋”。報名人數雖多,最終僅錄取了27萬多人,錄取率不到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高考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王宏向工廠請了三天假,躲在房裡看了三天書,隨即參加考試。他考進了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系統地學習漢字形音義及古漢語、古典文學、哲學、美學理論。他逐漸悟到: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漢字,只是表現形式,而撼人心魄的文化內涵才是書法作品的靈魂。此時,他從之前對書法的模糊概念轉為架構起一種細化、深入、系統的整體框架。

從政之路


大學期間,王宏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他為人善良,班上有家庭貧苦的同學,他就私下寄些糧票給他們,從不留名。那一屆,學院發展了兩個學生黨員,他是其中之一。畢業時,恰逢衡陽市委宣傳部選拔幹部,到師範學院來考察。宣傳部對候選人有三點要求:一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二是文字綜合能力強;三是中共黨員。自此,他走上了從政之路。
從政以後,王宏並沒有放棄對書法的探索和追求。在繁忙的工作和複雜的矛盾中,常常需要靜下心來,反躬自身,以先哲聖賢的修身之道來激勉自己。王宏覺得,必須要有從容平和的心態,摒除功利之心,而書法則是他與古代先賢對話、激勉自己的最好形式。無論身居何職,王宏的卧室里總有一張書法桌子。夜深人靜時,他就會以書法的形式,借古人的警語格言來抒發自身的情懷,進行一種積極的心理調整。王宏說:“書法能給我帶來快樂,給我積極的心理暗示。”每次寫完一幅書法作品,他都會覺得很釋然,很放鬆。
1998年,王宏擔任衡陽市副市長。與時任長沙市市長的譚仲池、株洲市市長的肖雅瑜構成政壇上的一道風景線:譚仲池是詩人市長,肖雅瑜為音樂家市長、王宏則是書法家市長,一時被湖南政壇和文壇傳為佳話。

愛習狂草


提起狂草書法家,很多人心裡都會浮現出一個銜杯急走、以頭濡墨的“狂狷者”形象。王宏卻滴酒不沾、風度翩翩,和人們的想象大相徑庭。人們對書法的認識有兩個誤區,一是認為書法就是用毛筆寫字,必須橫平豎直,唯法度謹嚴的正書才是書法;二是認為寫狂草的人必行為怪異,好酒貪杯。王宏對此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他認為: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文字的書寫方法是“書法”的最初含義。漢字的書寫方法,經過歷史的演變,向兩極發展。一極是法度謹嚴的正書(秦篆、漢隸、唐楷),一極是正書的快寫行書和草書(章草、今草、狂草)。書法的功能也向實用和審美兩級分化,進而有了字體(正書)與書體(行草書)的區分。所以王宏認為寫正書是寫字,要的是實用功能,寫行草書才是創作書法,凸顯的是審美功能。草書是真正的書法,是作者感情的心電圖。古人把書法分品級,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和懷素的狂草《自敘帖》品級最高,列為神品。特別是書法的實用功能交給電腦之後,書法功能向純審美髮展,草書以千變萬化的線條分割黑白空間,既形象又抽象,天然具備了與中國畫大寫意及西方抽象派藝術接軌的潛質,這也是草書特別是狂草受歡迎的原因。王宏還指出:對於“狂狷”的理解,人們通常把它等同於狂妄傲慢,其實不然。《論語》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按照現代的理解,狂是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意思,狷是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意思。狂狷是時代精神的寫照,盛世出狂草。後人樂於將文人的“狂狷”刻意放大,甚至曲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日這個錯位的公眾記憶符號。
王宏還強調:寫狂草,首先要入靜。為什麼要寫這幅作品?要以什麼形式來寫?該用多大的篇幅?用哪支筆更好?該用濃墨還是淡墨?都想清楚了,才能動筆。下筆前,須將文房四寶規規矩矩地擺好,把宣紙放在桌面上攤開、撫平,壓上鎮紙,把洗筆用的水缸、吸墨用的紙巾和印章、印泥等物品都備齊了才開始。有些學生前來請教,不喜帶筆,王宏則建議他們都盡量使用自己的筆,與其建立良好的感情,這樣下筆的時候,它才能得心應手。
王宏自幼習書,走的是從魏碑正書起步的傳統書法路子。他先後閱讀了大量的書法專著(刊),並請教名師,遍臨碑帖。雖然王宏書法技藝日漸長進,收穫不少,但總感覺到胸中豪氣、激情沒有抒發出來,直到他臨習張旭、懷素的狂草,才找到了沉著痛快、淋漓盡致的感覺。人道張旭是醉了寫狂草,王宏則是寫狂草而入醉。通過多種書體的臨寫實踐,他覺得狂草是最能抒發感情的書體。通過墨的濃淡枯濕,筆的輕重轉折,筆畫的纏繞牽絲,字形的擺盪穿插,運行的徐疾舒緩,形成一種跳蕩的韻律,來表達奔放、激越、豪放、熱烈的情感。他曾撰文說:“我極樂意藉助狂草書法跳動的線條,以關公捋髯的沉著,公孫舞劍的痛快,嫦娥奔月的浪漫,來抒發我對人生的感受。以古人的經典名言為內核,以狂草為表現形式,抒發胸中的豪情,使我從書法中找到了修養心性,對話先哲,暢敘胸臆,傳播文化的一個結合點。”在王宏看來,草書是最能與現代心靈產生共鳴,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接的一種書法形式。
一晃40多年過去了,從正書行書到狂草,王宏的筆法越來越酣暢淋漓,書法技藝也越來越高超。在參加國家一級美術師的評審時,王宏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精湛的線條藝術、公認的創新成果折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評委,成為滿票通過的國家一級美術師。

創新草書


狂草是書法中最具靈氣的一種,古人稱之為“神品”。它奔放寫意的抒情手法極盡張揚恣肆之能事,筆墨所至往往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極少有人能將狂草寫得出神入化。唐朝書法家張旭和懷素是狂草書法的代表人物,唐以後的草書家,作品往往夾有行書,不能算是純正的狂草書家。
草書最大的特點是筆畫纏繞連帶,一筆幾字,甚或一筆一行,達到宣洩情感的功效。在狂草書寫過程中,由於追求快捷流暢,字形經過筆畫簡省,約定俗成,有的已經演變成符號。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寫出的草書經典,千姿百態,使人們在欣賞驚嘆之餘,把臨習草書經典作品視為畏途,不知如何下手。
王宏在臨習歷代草書經典法帖的過程中,潛心研究前賢們草書運筆、結字、謀篇的規律,努力在草書大家鬼神莫測的變化中,探尋不變的宗旨。並因此獨創了“三米字格草書行定位法”,以行定位,分解草字,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工具,這個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湖南省書協主席何滿宗先生評其“打破了歷來以單個方塊漢字為研究單位的成規,可以說是書法研究中的一個革命性的突破。”由此看來,王宏不僅是一個思想著的藝術家,還是一個行動者,這是對藝術的擔當。運用這個方法,他編著了《三米格草書習字帖》、《張旭〈古詩四首〉習字帖》兩本書,已先後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書籍十分暢銷,多次重印。
王宏還獨創了大草一筆書“福”的寫法。整個福字一筆寫成,行筆流暢,形如鳳頭龍身,又似仙翁拄杖、彌勒坐床,漲墨枯筆並現,包含“示”“多”“好”三字,喻示“多福好運”。並精心選用印有仙鶴、壽桃、祥雲或飛龍、圖案的上等帝王黃宣紙,蓋上帶有觀音像印章,在作品中揉入儒、釋、道傳統文化諸多吉祥元素,深受藏家歡迎。
王宏說:“我的人生歷程,包括書法和從政都不是刻意設計的。做人,就要認真去做,不要總想著要成為什麼家、什麼官。努力奮鬥,莫問前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你付出了一分耕耘,就能得到一分收穫。”他對書法藝術之路的探索也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著著寸進、洋洋萬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藝術的修鍊全部融入在書法里,主觀為社會,客觀成就自我。
現在,王宏的人生狀態就好像是滴入水中的墨汁,很從容、很放鬆、很舒展。他也以儒雅非凡的氣質,糾正了世人對狂草書法家“字狂人狂”的誤解,為受誤讀的狂草書法家正名:原來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亦能成為名著於世的狂草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