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渚鎮

黃渚鎮

黃渚鎮,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地處成縣北部。 

魏晉時期,黃渚鎮一帶曾是散軍、難民的逃避藏匿之所;1986年6月,由黃渚鄉改為黃渚鎮。 截至2018年末,黃渚鎮戶籍人口為6995人。 截至2020年6月,黃渚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18年,黃渚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建制沿革


魏晉時期,黃渚鎮一帶曾是散軍、難民的逃避藏匿之所。
唐朝時,黃渚以高氏為首,曾建立五鳳朝陽寺。
明清兩代,設黃渚關巡檢司。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黑峪鄉。
1953年1月,屬第七區(陳院)。
1955年9月,改為王磨區。
1958年10月,屬江洛公社。
1961年9月,建黃渚公社。
1983年9月,改為黃渚鄉。
1986年6月,黃渚鄉改黃渚鎮。

人口


2011年,黃渚鎮總人口91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10人,城鎮化率24%;總人口中,男性4681人,佔41.3%;女性44人,佔48.7%;14歲以下1649人,佔18.1%;15—64歲5502人,佔60.3%;65歲以上1971人,佔21.6%;以漢族為主,達9095人,佔9.7%;少數民族27人,佔0.3%。2011年,黃渚鎮人口出生率5.2‰,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1人。 
截至2018年末,黃渚鎮戶籍人口為6995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渚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0人,專任教師15人;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生601人,小學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專任教師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渚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9600冊,活動場所5個。2011年末,黃渚鎮有體育場地1處;5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黃渚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527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渚鎮設有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執業醫師21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黃渚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98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黃渚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5戶,人數495人;黃渚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69戶,人數2695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農村醫療救助16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人。 

交通


黃渚鎮有316國道經過境內,境內長12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黃渚鎮因鎮政府駐黃渚村而得名。

行政區劃


黃渚全景
黃渚全景
黃渚鎮下轄黃渚社區、賈壩社區、茨壩村、吳灣村、麻石村、柏灣村、太山村、趙河村、黃渚村、王莊村、張庄村、清水溝村。
截至2020年6月,黃渚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黃渚社區、賈壩社區、茨壩村、吳灣村、麻石村、柏灣村、太山村、趙河村、黃渚村、王莊村、張庄村、清水村。

歷史


黃渚太山岩畫
黃渚太山岩畫
於黃渚太山村發現的疑似先秦時期的岩畫及淘金遺跡證明此地可能為先秦時期秦族的黃金來源地之一,也為禮縣秦公大墓所出金器的黃金來源提供了依據。
黃渚在魏晉時期曾是散軍、難民的逃避藏匿之所,主要有突厥羌族、戎族、阿巴特族等,羌族戎族最強,是黃渚早期開拓者。
唐朝時黃渚以高氏為首,曾建立五鳳朝陽寺,舊址在上街崖頭翠柏對面,焚紙爐尚存,其爐柱上刻:“唐貞觀二年”。唐天佑年間曾修建高公橋一座以方便兩岸來往。
宋、元、明、清時期,有部分四川居民為躲避戰亂定居黃渚,據《康縣誌》記載,公元1466年,四川綿竹十字坡馬氏攜李隴、李澄、李由三子來碾子壩定居。黃渚關山崖壑石碑記載的明萬曆年間成邑儒學學生十二人中,有李隴、李由之名。
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此地曾設黃渚關。黃渚關,位於縣東北90華里,向設巡檢司署。南有關門,門上建有關樓,關內有街道。從關東北依山而上,至絕頂為關山。東河從西北向南流入峽谷。歷史上諸葛亮六齣祁山北伐曹魏時,這裡為蜀國用兵的重要孔道之一,宋朝時曾為抗金、抗蒙陣地。紹興十年(1140年),金人大舉南侵,宋兵在這一帶奮勇血戰,金兵大敗,自此不敢窺蜀。
明清時期設黃渚關巡檢司。
黃渚風光
黃渚風光
據《永訖萬曆清代順治濟公橋》石碑記載:“黃渚歸秦州轄域,界在西和縣禮縣天水縣徽縣成縣五縣交叉之地。”歷史上黃渚分屬五縣,三渡水屬西和縣,吳灣、成河、魏家莊、柏樹溝、伏家莊、閻王溝、太爺廟、王莊、孫家莊、黑潭溝冷風台、張庄、小嶺、隔板溝三庄、趙河屬徽縣,柏家寺、柏家灣、朱家莊、肖家莊、窯庵下(黑潭溝)、白庄、鄧家院、卧龍石、高松樹、柒家溝、茨壩、大柳壩、官店、冉家河、關子溝、爛泥溝、孫家河、吊壩溝、清水溝門、瓦廠溝、王台、上下街道、石家台屬成縣,麻石溝屬禮縣,賈壩、廠壩、清水溝上樑子下樑子屬天水。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各縣縣長曾開會調整各縣轄地,會議決定以老人山為界,西歸禮縣、西和管轄,東歸徽縣成縣管理,但三渡水嶺以內的飛地交錯的局面仍未改變。解放后,1953年屬第七區(陳院),1955年改為王磨區1958年屬江洛公社,1961年建黃渚公社,1983年改為黃渚鄉,1986年改建黃渚鎮。
1949年12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七軍二十師60團之一部,從西和馬元、曬經取道進入黃渚關,然後經江洛、泥陽進入成縣,宣告成縣和平解放。

地理


黃渚北距縣城45公里,地處甘肅東南部秦嶺南麓的 隴南山地,面積149.1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極高。土地總面積161659.25畝,其中耕地5664畝,林地155995.25畝。嘉陵江支流東河(青泥河)自西北向東南從中穿過,屬長江流域。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坡平均坡度大於30°,溝谷橫斷面多呈“V”型,地形陡峭,山嶺重疊,溝谷切割劇烈。流域多呈樹葉形、漏斗形,流域內大小支溝較發育,數量較多。聚落主要位於谷底的小塊川壩之上。海拔高度為860米至2377米,位於西南部的白崖山是黃渚海拔最高點,亦為成縣海拔最高點。
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1.7℃,全年無霜期200天,年降水量620.8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625.5小時,雨量充沛,初霜、初雪期早而終止遲,為本縣高寒陰濕區。
黃渚礦山
黃渚礦山
黃渚礦產資源豐富,位於我國第二大鉛鋅礦田——西成鉛鋅礦田之上,有鉛鋅、冰洲石等資源。據考證,此地可能為先秦時期秦族的黃金來源地之一,明、清年代即作銀礦開採,有“日產萬擔砂、夜煉千兩銀”之說,現存老硐處處可見。白銀有色公司對廠壩鉛鋅礦進行的一期工程(露天礦)於1983年4月正式開工,1988年基建基本完成。
位置境域
黃渚鎮地處成縣北部,東鄰徽縣江洛鎮,南接王磨鎮,西與西和縣曬經鄉相鄰,北與麻岩鄉眥連,距成縣縣城45千米, 區域總面積147.19平方千米。 
黃渚鎮

地形地貌

黃渚鎮地勢較為陡峭;境內最高峰位於白崖山;最低點位於小嶺村,海拔860米。 

氣候

黃渚鎮屬南北過渡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7℃;無霜期年平均20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25.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03毫米。 
水文
黃渚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流域;境內最大河流為東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吳灣村三渡水、柏灣村、黃渚村、茨壩村、王磨鎮,長18千米。 
自然災害
黃渚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體滑坡、乾旱、洪澇、暴雨、山洪等。 

自然資源

黃渚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鐵、硫鐵礦等,其中鉛鋅礦藏量最大,西成鉛鋅礦主礦脈小廠壩線儲藏量50萬噸、李家溝線儲藏量7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華山松、馬尾松和中藥材麝香、鹿茸,還有豬苓、杜仲、三七、貝母等。

經濟指標


2005年,GDP7155萬元,財政總收人309萬元,財政支出2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2018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

綜述

2018年,黃渚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黃渚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黃渚鎮生豬出欄513頭,年末存欄900頭。 

工業

2011年,黃渚鎮規模以上有工業企業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424.2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黃渚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62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1000萬元。

事件


黃渚2010年8月12日的強降雨引發了暴洪泥石流災害,造成特大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現重建項目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