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劉子久的結果 展開

劉子久

原國家勞動部副部長

劉子久(1901~1988)原名劉俊才,廣饒縣劉集村人,曾任國家勞動部副部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45年6月-1950年6月)。

人物概括


劉子久幼讀私塾,聰敏好學,被塾師稱讚為“百行之才”。后入劉集振華高小讀書。1920年,考入山東省立青州第十中學。 1923年10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冬,由王盡美、王翔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在中學時代,劉子久就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組織社會主義研究會、平民學會。

擔任職務


參加革命后,在濟南、淄博、青島等地從事工運、農運工作,任“支聯”書記、省委農運部部長、中共山東地方執委委員等職。

人物經歷


1925年春節,劉子久在回家探親之際,介紹堂叔兄劉良才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東營地區農村播下革命火種。
1926年4月,劉子久率膠濟鐵路代表團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
1927~1928年,他指導組建濰縣第一支革命武裝,在諸城、安邱一帶組織貧民會,領導以抗租、搶坡為內容的濰河暴動。
1929年後,被派往豫北、冀南、張家口、大同、綏化及北平等地,做黨的地下聯絡工作,任中央巡視員、特派員。
1931年被捕,關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獨居監房,遭受殘酷折磨。為反對敵人的虐待和迫害,他同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后獲釋,到河南開封做地下黨的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后,先後任中共河南省工委書記、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豫西省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八路軍洛陽辦事處主任等職,積極參加和領導抗日救國運動,並培養大批優秀青年幹部,為恢復和重建河南黨組織做出貢獻。
1938年,在延安參加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1941年後,同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領導了有名的三個月抗擊國民黨進攻的艱苦鬥爭。同年5月,率豫皖蘇邊區地方幹部隨四師轉移到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任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書記、淮北蘇皖邊區黨委書記。他和鄧子恢等人一起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發展生產運動,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44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1月,被派到河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中央決定豫西部隊和新四軍第五師會師,10月,在桐柏縣成立桐柏區黨委和軍區,劉子久任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
1947年7月,隨劉鄧大軍南下,進入大別山,后又北渡淮河,回到豫皖蘇地區參加土地改革,任豫鄂邊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中原局宣傳部部長、民運部部長等職。
1949年3月,到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決定增補廖承志、王稼祥、陳伯達、黃克誠為中央委員,撤銷黎玉、劉子久的候補中央委員。
全國解放后,劉子久先後任全國總工會文教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書記處書記、教育工會代主席、勞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
劉子久長期在國家機關重要領導崗位上工作,以堅持原則、嚴以律己和不謀私利為人們所稱道。

退休


1982年離職休養,但仍堅持學習,關心黨的事業,曾就企業改革和制定國家社會科學獎勵條例等問題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1988年8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