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法學英語的結果 展開
- 法學英語
- ⅰ
法學英語
ⅰ
總 序
2010年10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向我國高校提出了“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並為達到此目的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措施,包括“引進國外優秀教材”、“提高外籍教師的比例”、“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和科研”等。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的需求越來越普遍和迫切,具體表現在:選修全英語專業課程;聽國外教授的專業講座;用英語搜索專業文獻;撰寫實驗報告、文獻綜述和小論文;參加專業領域內的國際研討會;用英語宣讀論文和進行討論等。
我們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完成大學基礎英語的學習后,要順利過渡到用英語作為工具進行上述內容的專業學習還存在不少困難。為此,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樣一套《21世紀EAP學術英語系列叢書》,旨在培養學生所需要的學術英語能力,以便他們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和研究。本書編寫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以內容為依託
本書的理論基礎是基於內容為依託的外語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其理論核心是:如果語言教學能基於某個學科知識或學科主題來進行, 將外語學習同學科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效率往往會大大提高(Kasper, 2000)。這是因為:
1)關注內容可以把語言的焦慮感降到最低程度;2)內容學習大大增加了可理解的輸入量;3)和專業相關,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一理念已為世界各國的外語教學所廣泛接受和實踐。英國文化委員會早在20世紀末的一項對全世界大型英語調查中就得出結論:“將來的英語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英語學習,將來的英語教學是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劉潤清,1996)
二、分科英語教學
前輩許國璋在1986年就指出:中學學普通英語,大學學分科英語,研究生學專業英語,這樣“中學6年,大學和研究生6年,12年培養出與麻省理工大學同行專家交流(聽說讀寫)學術信息的專家”。如:“學化學的,拿起普通化學的書就看;學文學的,能拿起一本普通文學史就看;學國際法的,能拿起一本國際法引論就看。且看了覺得有收穫,這是學好分科英語的一個標誌。”為此,我們按學科內容為依託,編寫了如環境學英語、法學英語、工程英語、旅遊英語等。分科英語雖和專門用途英語(即專業英語)同一名稱,但有很大的區別:分科英語的內容只是一種載體,目的是培養學生學術英語的能力,因此選材是學科的科普內容,來自一般書刊,而非專業書籍。也就是說,無論學生和教師都不需要有專門的專業知識背景都能讀懂。而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科內容就比較專業。
三、學術英語能力
本系列教材的目的是通過與各學科內容相關的載體來提高學生在專業學習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學術英語能力,具體而言,如聽專業英語講課和學術講座的能力、搜索和閱讀專業英語文獻的能力、撰寫專業文獻綜述和學術論文的能力、參加專業領域內國際學術研討會進行論文宣講和討論的能力等。教材圍繞著培養這些能力的目標而展開,每個單元都設置了 Search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Listen to the Lecture,Read for Information,Write an Academic Essay,Make Your Presentation等固定板塊。在這些板塊中,學生不僅可以圍繞每單元的學科內容學到各種學術英語能力,還能學到一些必要的學術規範知識。
四、教材的真實性
作為訓練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分科英語教材,最大原則就是真實性(authentic),以便培養學生順利應對真實學術界的能力。長期以來,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是處在一種偽環境中,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在語言和內容上都受到了嚴格的控制,以適應不同級別的英語考試。結果學生學了近10年的英語,仍然無法應對真實英語世界。本系列教材堅持三個基本:1)基本上不對選為課文的原文在生詞和結構等方面進行語言上的控制,目的是保持原生態;2)基本上不對原文進行內容方面的調整。同一主題,儘可能選擇觀點相異或相反的文章,以便給學生提供思考、比較和評價不同學術觀點的機會;3)基本上不對輸入量進行控制,如不少課文長度超過了一般大學英語教材1200詞的上限。除了同一主題有至少兩篇材料外,還提供主題相關的學術講座,不僅長度基本上按原來的,而且大多數用演講者原文,保留了不同地方的口音。
五、項目研究模式
項目研究法(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PBI)是以內容為依託的教學法中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模式。PBI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通過項目研究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學科上的問題。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通過對相關學科內容的研究提高其學術英語能力,而且還能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本系列教材的安排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單元的主題,並依據自己的學術興趣選定研究課題,結成小組團隊,開展學術性研究。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項目,搜索和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記筆記,寫出一定長度的文獻綜述,並進行課堂報告。我們還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模仿,寫出一篇1500詞左右的小論文作為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並進行演示陳述作為口頭成果。為此,教材還提供了一篇學術小論文作為樣本。
本系列教材的對象是完成大學基礎英語后的學生,為一個學期的學術英語課程使用,每周課2—4個學時不等。我們建議學生根據自己專業選擇我們系列教材其中的一種。已經出版和正在出版的有法學英語、環境學英語、工程英語、旅遊英語、新聞英語、財經英語、商務英語、郵電英語、醫學英語、航天英語、生物英語、計算機英語、心理學英語、歷史英語、社會學英語、文學英語等。這是一套開放型的教材(我們歡迎更多的教師加入到編寫隊伍中來)。
這套開放型的新教材和傳統大學英語教材不同,和專門用途英語(即專業英語)也有所區別。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轉型時期,我們相信這套教材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2年2月11日
教材使用說明
本書系《21世紀EAP學術英語系列叢書》法學分冊(I),作為法學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材,專為法學院校學生、法學專業學生及其他對法學英語感興趣的學生編寫。本教材編寫的宗旨不在於系統介紹法律的專門知識,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某些與法律相關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學習法學英語,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逐漸過渡到能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此外,讓學生學習與法律英語相關的一些基礎專業辭彙,熟悉法律英語語言特點,了解相關法律制度,提高對法律讀本的閱讀能力和法律語言運用能力,為今後用英語學習法律和從事實際工作奠定基礎。
本教材共分6個單元,每個單元涉及一個熱點法律問題,包含6個部分。具體說明如下:
尋找信息部分(Search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該部分列出了所涉法律話題相關的關鍵術語及相關背景知識,需要學生根據提供的相關網址,自主學習,通過網路查詢理解相關主題。
辭彙學習部分(Discuss the Words’ Meaning): 該部分提供的生詞是本單元課文及聽力材料中涉及的生詞,一些生詞屬於學術英語辭彙(academic word list)。通過讓學生分析句子語境以理解生詞含義,掌握派生詞形式,進行詞根、詞綴聯想,培養學生的辭彙策略,如查閱詞典學習辭彙,採用歸納、比較、分類、聯想等方法學習辭彙,根據不同語境靈活使用辭彙等。
聽記對話/講座/訪談/辯論部分(Listen to the Dialogue/Lecture/Interview/Debate):該部分提供一段長約5—8分鐘的英文視頻,內容為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對話、講座、訪談或辯論。設計的三個練習題,作為學生學習課文的熱身練習。學生在開始聽材料之前,最好先熟悉書中提供的辭彙和術語,預先學習背景材料中的相關知識,以幫助聽力理解。該部分的練習設計旨在培養學生記筆記的能力、獲取信息要點的能力以及歸納總結和綜合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將來聽學術講座時能做好筆記並能歸納信息要點。
閱讀文獻部分(Read for Information): 該部分提供了三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學術文章,課文A、課文B和課文C,列出了相關專業術語及註釋,提出了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並圍繞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需理清文章脈絡,明確文章的邏輯結構,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並在理解每篇文章的基礎上,分析同一主題三篇文章的關係,並結合我國實際,對該法律問題展開討論。對於文中所涉背景知識,特別是案例,可以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查找背景資料,閱讀材料,書寫案例摘要,進行相關辯論,培養學生在法律學科中應具備的思辨能力及口、筆頭表達能力,為今後檢索文獻資料並寫文獻綜述打好基礎。
語言提高部分(Practice for Enhancement): 該部分在前幾部分練習的基礎上提供了辭彙擴展練習,包括詞性或詞義相近或相反的單詞及常用的片語搭配,培養學生理解辨析辭彙的能力。該部分還包含語義、句法及語篇方面的練習,涉及口語、寫作及翻譯技能,旨在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英語知識,為學術英語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學術論文寫作部分(Write an Academic Essay): 該部分重在培養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主要要求學生基於本單元所涉及的話題,利用寫作技能寫一篇小論文。鑒於學生為新入學的大學生,要寫出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還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是可以通過此練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了解學術論文的一些規範,為將來撰寫學術論文打下基礎。
本教材的突出特點是:
1. 選材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所涉內容均為當今熱點話題,師生不需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儲備,有利於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2. 著重突出法學學術語言,培養學生閱讀法律學術文章的能力以及聽學術講座的能力和一定的學術寫作能力。同時對於書中所涉案例,本書提供了相應鏈接,以利於開展第二課堂學習,鼓勵學生追根溯源,閱讀相關法庭意見等法律文件,了解司法、立法英語語言特點,培養語感,提高相應語言能力,使法學英語課效果最大化。
3. 所設練習豐富全面,形式多樣。除沿用了傳統法律英語教材中的回答問題及翻譯題外,還設計了寫文章小結、分析段落、片語搭配、句型轉換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語義、句法、語篇多方面的相關知識技能。
4. 提供了一篇學術小論文樣本。該小論文格式規範,並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含摘要、研究問題、文獻回顧,並附有參考文獻,對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本教材第一單元由張文娟編寫;第二單元由高靜編寫;第三單元由劉艷編寫;第四單元由張文紅編寫;第五單元由郝瑞麗編寫;第六單元由謝芹編寫;寫作技巧部分由復旦大學蔡竹君編寫。張清、田力男負責全書材料的審定、統稿、審校工作。本書的總策劃為李立。本書的編寫者均為長期從事大學英語及法律英語教學與研究的一線教師,熟悉教改思路。
書中如有失誤或不妥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不斷修改完善。
編者
201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