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恭

中國共產黨黨員

劉安恭(1899—1929.10.24),男,四川省永川縣人(現重慶市永川區),生於1899年。18歲時前往德國留學,期間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在比利時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共產黨員。回國后曾與朱德一起在四川軍閥楊森部從事秘密工作。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后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1929年初劉安恭剛剛學成回國,就被中共中央作為高級軍事人才,以中央特派員的名義派到紅四軍工作。

1929年10月24日率二縱隊在永定與廣東大埔交界的石下壩擊潰敵軍兩個營,在指揮戰鬥中不幸身負重傷,不久犧牲,終年30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安恭,(1899—1929)革命烈士。字季良。四川永川(今重慶永川)人。其父曾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率領群眾推翻永川縣滿清政府,被推選任第一屆民選縣長。幼時隨父遷居成都,受過中等教育。
劉安恭,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少年時期,在家鄉由祖母延師教讀。1917年,在父親支持下去德國留學,進入柏林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專業。並在柏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4年回國,在成都電話局任職。不久,去萬縣,就任軍閥楊森部隊的參謀。1926年,從德國留學歸來的朱德奉武漢國民政府之命到萬縣,說服楊森不要與北洋軍閥吳佩孚攜手,而楊森不願與吳決裂,反而準備殺掉朱德及其隨行政工人員。他及時將消息告訴朱德,使朱德倖免於難。1926年去南昌。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軍退出南昌南下廣東后,他去上海,被派往蘇聯高級射擊學校學習。1929年初,從蘇聯回國,被中共中央任命為特派員。他帶著黨的“六大”文件和中央2月7日給紅四軍前委的信,前往贛閩紅四軍工作。經過長途跋涉,於4月3日到達瑞金紅四軍軍部。他帶去的中共中央2月7日指示信,使紅四軍與中央恢復了聯繫。
1929年3月15日,紅四軍前委決定將團、營改稱縱隊、支隊,他任第2縱隊參謀長。4月11日,紅四軍前委在於都舉行擴大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與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四團在瑞金等縣,執行消滅地主武裝,發動和組織群眾等任務。他隨紅四軍參加了攻克留國、寧都等縣城的戰鬥。分別建立了縣革命委員會,開闢了一大片革命根據地。同年5月,前委決定重新成立紅四軍軍委,他擔任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5月19日,他與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瑞金,進入福建,攻佔了永定縣城和漳平縣的龍岩,建立了永定、龍岩縣革命委員會。從而將閩西紅色區域聯成一片,大大推動了閩西地區的革命鬥爭。
6月下旬,紅四軍在龍岩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前委委員。不久,調任紅四軍第二縱隊隊長。7月上旬,蔣介石組織贛、閩、粵三省敵軍,對紅四軍和閩西根據地進行“會剿”。他按照前委的命令,率領第二縱隊和兩倍於已的敵人進行了一場激戰,完成了前委交給的任務。在戰鬥間隙中,他常給指戰員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講解軍事理論,不斷提高指戰員的軍政素質。
8月29日,率領第二縱隊配合第三縱隊在溪南殲敵一個團。8月30日,揮師進佔漳平,又殲敵一個營,打垮了福建軍閥張貞部的張汝光旅,迫使駐龍岩之敵聞訊后慌忙逃走。他率第二縱隊和紅四軍所屬各縱隊協同作戰,連連取勝,敵人節節敗退,從而基本打破了贛閩粵三省敵軍對閩西根據地的“會剿”。9月21日,他奉命率第二縱隊進攻上杭城。他採用“掏牆挖洞”的辦法,經過一夜激戰,攻入上杭城內,殲敵2000餘人。
接著,又攻佔武平縣城,使閩西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9月25日,率領第二縱隊與第一、三縱隊配合,乘虛攻佔了廣東省蕉嶺、梅縣。后因敵人三個團趕至,紅四軍主力乃撤出梅城。他率部轉移到豐順縣馬圖村和梅縣南坑,待機破敵。當偵得梅城之敵只有一個團后,遂決定回攻梅城。
在回攻梅城時,敵人已增加到兩個團,他率第二縱隊屢次攻入,又屢次被敵逐出。這時,贛敵金漢鼎部、粵敵蔣光鼐、蔡廷鍇部,對紅軍形成合圍,紅四軍被迫從粵東地區退出。10月24日,第二縱隊撤出戰鬥向贛南轉移。轉移途中,在廣東大埔縣石下壩與強敵遭遇,他指揮部隊奮勇衝殺,擊潰敵人兩個營。不幸,他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

抗戰經歷

1918年前後考取官費赴德國留學,入柏林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並在柏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4年回國,在成都電話局任職。不久,去萬縣,就任軍閥楊森部隊的參謀。
1926年從德國留學歸來的朱德奉武漢國民政府之命到萬縣,說服楊森不要與北洋軍閥吳佩孚攜手,而楊森不願與吳決裂,反而準備殺掉朱德及其隨行政工人員。他及時將消息告訴朱德,使朱德倖免於難。秋起協助朱德在楊森部隊從事兵運工作,先是發動了反對帝國主義的“萬縣事變”,又策動楊部一個團參加國民革命軍,遭楊森通緝而前往南昌。
1927年初轉至武漢,同年夏在漢陽國民革命軍某師負責籌組政治部。8月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1928年初與劉伯承等赴蘇聯,被分配入紅軍高級射擊學校學習。
1929年初從蘇聯回國,被中共中央任命為特派員。他帶著黨的“六大”文件和中央2月7日給紅四軍前委的信,前往贛閩紅四軍工作。3月15日紅四軍前委決定將團、營改稱縱隊、支隊,他任第2縱隊參謀長。4月3日到達瑞金紅四軍軍部。他帶去的中共中央2月7日指示信,使紅四軍與中央恢復了聯繫。4月11日紅四軍前委在於都舉行擴大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與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四團在瑞金等縣,執行消滅地主武裝,發動和組織群眾等任務。他隨紅四軍參加了攻克留國、寧都等縣城的戰鬥。分別建立了縣革命委員會,開闢了一大片革命根據地。同年5月前委決定重新成立紅四軍軍委,他擔任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5月19日與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瑞金,進入福建,攻佔了永定縣城和漳平縣的龍岩,建立了永定、龍岩縣革命委員會。從而將閩西紅色區域聯成一片,大大推動了閩西地區的革命鬥爭。6月下旬紅四軍在龍岩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前委委員。不久,調任紅四軍第二縱隊隊長。7月上旬蔣介石組織贛、閩、粵三省敵軍,對紅四軍和閩西根據地進行“會剿”。他按照前委的命令,率領第二縱隊和兩倍於已的敵人進行了一場激戰,完成了前委交給的任務。在戰鬥間隙中,他常給指戰員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講解軍事理論,不斷提高指戰員的軍政素質。8月29日率領第二縱隊配合第三縱隊在溪南殲敵一個團。8月30日揮師進佔漳平,又殲敵一個營,打垮了福建軍閥張貞部的張汝光旅,迫使駐龍岩之敵聞訊后慌忙逃走。他率第二縱隊和紅四軍所屬各縱隊協同作戰,連連取勝,敵人節節敗退,從而基本打破了贛閩粵三省敵軍對閩西根據地的“會剿”。9月21日奉命率第二縱隊進攻上杭城。他採用“掏牆挖洞”的辦法,經過一夜激戰,攻入上杭城內,殲敵2000餘人。接著,又攻佔武平縣城,使閩西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9月25日率領第二縱隊與第一、三縱隊配合,乘虛攻佔了廣東省蕉嶺、梅縣。后因敵人三個團趕至,紅四軍主力乃撤出梅城。他率部轉移到豐順縣馬圖村和梅縣南坑,待機破敵。當偵得梅城之敵只有一個團后,遂決定回攻梅城。10月24日第二縱隊撤出戰鬥向贛南轉移。轉移途中,在廣東大埔縣石下壩與強敵遭遇,他指揮部隊奮勇衝殺,擊潰敵人兩個營。不幸,他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後世紀念


經總政等單位經過認真調查證實,實事求是地為劉安恭重新定論,中央民政部批准劉安恭為革命烈士,中央黨史研究室《革命烈士傳》編委會同意為其立傳,褒揚革命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