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祜

愛新覺羅·胤祜

愛新覺羅·胤祜(1712-1744)清聖祖康熙第二十二子恭勤貝勒,雍正皇帝異母弟,其初行次為第三十二,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初三日酉時生(1711年),色赫圖氏(康熙謹嬪)出。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謚曰恭勤。子弘曨,襲貝子。卒。子永芝,襲鎮國公。坐事,奪爵,爵除。乾隆九年(1744)正月初四日病故,時年三十四歲。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祜”。

人物關係


生平經歷


愛新覺羅·允祜,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二十二子,康熙五十年(1712年)十二月初三日生,母為謹嬪色赫塗氏,員外郎多爾濟之女。
原名胤祜,清世宗登基后,眾兄弟避帝諱,皆將名字中“胤”字改為“允”字,胤祜遂改名為允祜。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十二日,隨皇父康熙帝巡幸塞外,自暢春園起駕,駐蹕鄭格庄。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六日,隨皇父康熙帝巡幸塞外,自暢春園啟行,駐蹕湯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二十二日,隨皇父康熙帝巡幸幾甸,自暢春園啟行,駐蹕南苑;同年四月十三日,再度巡幸塞外,自暢春園啟行,駐蹕湯泉。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其兄雍正帝晉封其為固山貝子。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初一日,雍正皇帝命其同庄親王允祿共同辦理正黃旗滿洲事務。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十三日,雍正帝再次給允祜晉爵,晉封其為多羅貝勒。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四日,雍正帝逝世后,乾隆帝登基。允祜以皇叔之尊,得以在乾清宮丹墀行祭拜禮;同年十一月十三日,乾隆帝以允祜之母色赫圖氏侍奉聖祖多年,誕育皇子有功,故晉封色赫圖氏為嬪位。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二十七日,與履親王允祹、和親王弘晝、公奇通阿、都統查爾泰等,一道祭奠裕憲親王福全等人的園寢。
乾隆三年(1738年)十一月初二日,直隸總督孫嘉淦彈劾貝勒允祜,濫受西寧縣民王宰挾忿投獻生員馬承宗房地。此案由刑部審理,允祜被宗人府收押處理。
乾隆五年(1740年)閏六月初八日,受命管理三陵事務;閏六月二十六日,允祜就三陵事務的種種問題上報給乾隆帝。
乾隆八年(1743年)五月初六日,上奏,請為端慧皇太子園寢添設披甲四十名。
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初四日,一直奉命總理三陵事務的貝勒允祜逝世,年三十三歲。乾隆帝為此深為悼惜,派皇長子永璜攜茶酒祭奠;令履親王允祹、庄親王允祿,諴親王允祕憑弔;慎郡王允禧、弘昉、弘暾、弘映、永喜穿孝;一切開支由朝廷支付,以此來表示對這位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二十二皇叔的哀悼。
同年二月十四日,乾隆帝親祭故貝勒允祜兩次,並為其立碑造墳,追謚其“恭勤”,是為多羅恭勤貝勒。
同年五月初一日,命允祜之長子弘曨降等承襲固山貝子爵位。
乾隆十一年(1746年)閏三月二十三日,乾隆帝封已故多羅恭勤貝勒允祜之長女為郡君,女婿馬實為多羅額駙。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年號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
母親:謹嬪色赫圖氏,員外郎多爾濟之女。

妻妾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侍郎雙喜之女。
繼福晉:烏雅氏,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
妾:程氏,六品典衛程啟英之女。
妾:楊氏,常住之女。
妾:李氏,德住之女。

子嗣

長子:弘曨(1727—1784),固山貝子,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初十日酉時生,母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侍郎雙喜之女;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三月初四日亥時溘逝,年五十八歲。嫡夫人郭絡羅氏,筆貼式德庫納之婦;妾齊氏,三保之女;妾王氏,三等護衛博爾泰之女;妾陳氏,伍仕哈之女。
次子:未有名(1728—1731),雍正六年戊申十二月十八日辰時生,母妾楊氏,常住之女;雍正九年辛亥正月初八日丑時卒,年四歲。
長女:名不詳(1730—1775),縣主,雍正八年庚戌五月初三日子時生,母為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乾隆十年乙丑,嫁馬佳氏瑪寶;縣主乾隆四十年乙未五月二十九日戌時卒,年四十六歲。
次女:名不詳(1731—1785),縣主,雍正九年辛亥八月初二日戌時生,母為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與第一女同母;乾隆十一年丙寅三月,嫁喀爾沁公扎拉豐阿;縣主乾隆五十年乙巳十月初十日丑時卒,年五十五歲。
三女:名不詳(1733—1805),雍正十一年癸丑十一月十四日寅時生,母為媵妾楊氏常柱之女;乾隆十二年丁卯,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二等台吉庚都扎爾;女嘉慶十年乙丑六月二十日未時卒,年七十三歲。
四女:名不詳(1739—1822),乾隆四年己未三月十五日午時生,母為媵妾劉氏德柱之女;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色棱丹巴;女道光二年壬午三月初十日子時卒,年八十三歲。
三子:瑞保(1742—1745),乾隆七年壬戌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生,母妾程氏,六品典衛程啟英之女;乾隆十年乙丑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時卒,年四歲。
四子:弘嵩(1743—1777),鎮國將軍,乾隆八年癸亥二月二十九日寅時生,母繼夫人烏雅氏,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六月初五日巳時卒,年三十五歲。嫡妻蔡佳氏,六品官蔡柱之女;妾周氏,三等護衛郎塗之女。
五子:弘豐(1744—1803),輔國將軍,乾隆九年甲子三月二十五日寅時生,母繼夫人烏雅氏,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嘉慶八年癸亥九月二十六日辰時卒,年六十歲。嫡妻佟佳氏,將軍伯禧之女;繼妻烏雅氏,頭等侍衛開泰之女;妾宋氏,宋七十之女。

胤祜家族世系


第一代—愛新覺羅·胤祜
第二代—愛新覺羅·弘曨:愛新覺羅·胤祜第一子,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襲貝子,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卒。
第二代—愛新覺羅·弘嵩:愛新覺羅·胤祜第四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二等鎮國將軍,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卒。
第二代—愛新覺羅·弘豐:愛新覺羅·胤祜第五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一等輔國將軍,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卒。
第三代—愛新覺羅·永芝:愛新覺羅·弘曨第一子,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襲鎮國公,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因事革爵。
第三代—愛新覺羅·永若:愛新覺羅·弘嵩第三子,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襲三等輔國將軍,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卒,無子嗣。
第四代—愛新覺羅·綿鸞:愛新覺羅·永晉子,愛新覺羅·弘豐嗣孫,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襲奉恩將軍,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奕慶:愛新覺羅·綿鸞第四子,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襲奉恩將軍,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奕昌:愛新覺羅·綿鸞第五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奉恩將軍,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載麟:愛新覺羅·奕慶第三子,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襲奉恩將軍,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載哲:愛新覺羅·奕昌第三子,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襲奉恩將軍,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卒,無子嗣。
第七代—愛新覺羅·溥陽:愛新覺羅·載麟第一子,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襲奉恩將軍,後事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