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7條詞條名為王強的結果 展開

王強

風險投資商

王強博士現為龍科創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他曾在加拿大做過八年大學教授,並出任過日本日興證劵(現併入日興索羅門美邦)亞洲電信研究總監及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參與了日本移動(DoCoMo)及中國移動的上市。他獲有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並擁有CFA資格。

簡介


出生年月:
籍貫:
所在公司: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職位:總經理
畢業院校:維多利亞大學
王強,龍科創業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Sean Wang, Managing Director, DragonTech Ventures 。曾先後擔任日興研究中心(香港)有限公司亞太區電信業高級區域分析員及電信研究部負責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奔華訊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王強博士於維多利亞大學獲得計算機與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執教於維多利亞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八年之久,研究並教授信息技術。

經歷


與其他創投機構合作投資似乎已經成為龍科的習慣——與英特爾一起向中科國際共同注資1200萬美元,與華平一同投港灣網路,再度攜手英特爾與清華創投共同塑造了上海昂科。“我覺得不同的VC有不同的風格,能夠帶給一個項目不同的內涵,這就如同人多了一個腦袋甚至幾個腦袋來思考。另外和別人在一起投項目,會覺得比較穩妥——一個人傻有可能,但是兩個人、三個人或更多的人都傻的幾率就非常低了。”王強這樣解釋說。
這種聯合投資的方式在監督被投公司的實際過程中也顯示了一定的優勢。“董事會上幾家投資者能夠從不同視角提出不同的看法,這樣就可以把問題看得比較透徹。招募人員時,不同的VC又有不同的方式和直覺,能夠吸收不同特點的人才。在投資文件方面,VC們的門檻和標準各有高下,如果合作投資的話,低標準會向高標準看齊,於是整個項目文件的各項標準都比較高。”王強坦誠,與英特爾的幾次合作讓龍科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經驗。
王強認為,決定龍科投資方向要看被投項目是否兼具“概念”和“利潤”兩大要素。概念是融資的敲門磚,但是風險投資關心的是退出時是否有利潤。“網路泡沫時代”之後,風險投資對被投公司的業績非常看重,“光有一個概念是不夠的,關鍵要看有沒有競爭優勢,和把資源利用起來的能力。”
在王強的眼中,IT、通訊領域“動感很強,總有新的花樣出來,十分適合長遠投資”,資本回報相當不錯。IT公司銷售額或許不能和鋼鐵公司比,但作為投資者不光要從量上看,而是要看資本回報率有多高。一方面要看被投公司能否盈利,也就是股本彙報率有多高。另外要看資本市場的回報,也就是公司賣出時能夠作價多少。儘管IT、通訊忽冷忽熱,但王強覺得這個行業還是既有概念也能賺錢。
好對於投資港灣,王強決定投資港灣:“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是要考慮投資的成本有多高,退出時能否獲利。如果買的時候付出太多了,那麼賣得時候就可能會虧,這與企業本身好壞與否並不直接相關。不過,我覺得對成本的考慮一定要放在公司增長的大平台上看,也就是所在的市場是否讓這個公司在未來有很快的增長,能否增長到很大的規模。港灣網路恰恰在這一點上打動了投資人,這也是李一男他們的聰明之處。”

成就


港灣網路的業務主要在數字交換機、路由器,這個領域市場容量非常大。王強說,“這個市場巨大到割下一小塊肉,吃下去都能撐著的程度。”不過行業前景遠大並不是龍科投資港灣的主要原由。關鍵還是團隊。港灣網路的創業團隊與國內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CEO李一男原為華為副總裁,港灣網路副總裁彭松此前身份是華為公司國內市場主管副總裁,公司負責產品的常務副總裁路新是原華為技術數據通信部總經理。此外,公司開發體系與銷售體系核心團隊也基本上以華為員工為主。
2003年7月,龍科聯合英特爾和清華創投對上海昂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注資300萬美元。昂科的歷史很短,2003年6月剛成立,由國內兩家最早從事無線通訊領域研發生產的廠商,凱訊(杭州)網路通訊有限公司和歐盾無線網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合併而成。技術、產品、市場、管理團隊諸多方面形成極好的優勢互補,使得昂科在誕生之初便具備了成為國內優秀Wi Fi企業的基礎條件。這家“既有增長潛力,同時又有財務效益的公司”是三家VC從眾多試圖做Wi Fi的小企業中費了一番功夫才挑出來的。Wi Fi概念幾番熱炒如今已經熱得燙手,“現在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小公司實在太多了,當時和我們談過的有幾十家,如何判斷誰最優秀很困難。都是小孩,很難判斷20歲時誰跑得最快的。”最終,通過和企業家直接交流,同時參考各公司的項目經驗,王強最終認定了昂科。
團隊、技術、市場,港灣網路以夢幻組合的方式,把科技企業三個最重要的東西完美地配置一處。港灣還是龍科目前所投的最大項目:2000年9月投放300萬美元,2002年5月再次投入500萬美元。港灣網路的本土化特質成為厚重的砝碼,天平的另一側,龍科們放下了美元。

成功率


(圖)王強[風險投資商]
(圖)王強[風險投資商]
王強認為,為了保證投資企業的成功率,一個合適的團隊架構非常重要。比如,在中國,會做生意的和能夠拉來投資的人往往是兩種人。能夠做生意的人往往是比較本土化的人,他知道規矩,熟悉人脈,懂得造勢;而能夠融錢的人、特別是能夠拉到美元的人,往往比較國際化,對生意並不在行。這樣就形成了兩類人並不能夠統一在一體上的局面。
國內知識和經驗結構相對平衡的人比較少。在中國,做銷售的人市場敏感度較高;技術人才專註技術,缺乏銷售意識;管理人才往往從大公司出來,對於小公司如何創業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因而,在中國能夠從VC那裡融到錢,又具有市場感覺,同時又是一個合格管理者的創業者太難找了。”說到此處王強感慨不已。
風險投資一般流向高科技企業,但是王強覺得,就他所了解的通信技術領域,技術高低與企業成敗並無因果關係。如何縮短技術和商業市場的距離,把技術的價值最大化才最重要。他比喻說,技術是河的一岸,而商業機會在河的另一岸,沿著河走找到河水最窄的地方,然後搭一個橋把技術拿過來應用,這正是風險投資者要做的事情。
“在美國有很多完全靠專業技術打敗大公司的小公司,但在中國卻很少而且很難活下去。在中國不能寄希望於一個技術公司長期靠風險投資活著,然後等待賣給一個大公司再實現其技術價值。”基於這一點,王強只是把技術看作一個競爭門檻,技術門檻把模仿者阻擋在市場之外,本身並沒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參考資料


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0120/17474427511.shtml
中國投資 http://www.chnvc.com/investor/a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