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鎮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轄鎮

永興鎮位於四川省開江縣的東北部。距縣城8公里,距河市機場85公里,距達州火車站80公里。1933年10月,紅四、九軍共8個團進擊永興境內,與國民黨王陵基的三師激戰。2000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興鎮常住人口為25922人。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1號):撤銷新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興鎮管轄。調整后,永興鎮轄原新太鄉和永興社區、糖房壩村、龍頭橋村、箭口埡村、門坎坡村、柳家坪村、姚家壩村、方家溝村、席家壩村、何家埡口村所屬行政區域,永興鎮人民政府駐新苑街17號。

歷史沿革


永興鎮原名永興場。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定名永興鄉。1958年,改為永興公社;1984年,複名永興鄉;1992年12月,由永興鄉改為永興鎮。
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達州市科技示範園。
名稱來歷明朝初期因連遭火災,明末將場鎮遷往現址,希望永遠興旺,故名永興。
地理位置地處開江縣北部,東依新太鄉,南與新寧鎮普安鎮相鄰,西邊和北面靠騎龍鄉。人民政府駐新苑街17號,電話區號0818,郵政編碼636254,距開江縣城區8千米。
原名永興場。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永興鄉。
1952年,分為永興、中壩、永樂3鄉。
1956年,中壩、永樂2鄉併入永興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12月,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永興1個居民委員會;糖房壩、龍頭橋、箭口埡、石堰口、門坎坡、柳家坪、姚家壩、方家溝、席家壩、何家埡口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居民小組、81個村民小組。
糖房壩龍頭橋箭口埡門坎坡柳家坪
姚家壩方家溝席家壩石堰口何家埡口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勢東、西、北三面高。境內最高點位於五指山苦瓜槽,海拔1100米。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17.1C,1月平均氣溫5.8C;7月平均氣溫26.9C。生長期年平均250.4天。無霜期年平均282天,最長達331天,最短為2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6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7月最多。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4年9月5日,6000餘名村民受災,損毀農田3000畝,經濟損失5000萬元。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以煤炭為主。煤炭儲量67萬噸,可采量60.3萬噸,主要集中在方家溝村。

土地資源

永興鎮全鎮幅員面積55.9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6770畝。鎮治新苑街17號。
境內屬東、西、北二面高,南面低的深丘與平壩相間地勢,永興河穿越其境。最高峰五指山苦瓜槽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7℃,年降雨量1150毫米一1300毫米。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煤矸石、頁岩等,天然氣蘊藏豐富,與騎龍鄉天然氣源相通,構成川東最大氣田之一,現有天然氣井5口。境內著名翰田壩煤礦和龍泉山煤礦享譽省內外。

生物資源

種植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豆類、薯類、花生、油菜、蔬菜、藥材、水果、油橄欖等。養殖業有豬、牛、羊、禽、魚等。

交通


鎮內交通發達,是通往縣城、普安鎮、新太鄉、靈岩鄉的重要交通要道,有村公路21條,100%的村、97%的組通公路。有客貨車159輛,摩托車523輛,運輸十分便捷。2011年,境內道路總長110千米。

經濟建設


綜述

加強了市政建設。1986午前只有1條百板街。到2005年末,街道迅猛增加到6條,總面積達1.50平萬公里。有農貿市場2個,郵政大廳1個,郵政分投點2個,移動、聯通網站各1個,鎮內安裝程式控制電話機3154部,行動電話機2386部。有自來水廠2個,變電站1個,供電所1個,戶戶通水通電。

第一產業

耕地面積18321畝,林地面積1982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7628萬元,比上年增長13%。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4318噸,其中水稻6980.6噸,玉米44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1552噸;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4068噸。
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81畝,產量795噸。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024元。

第二產業

初步形以煤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73651萬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13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6825萬元。

第三產業

鎮內有五金、百貨、食品、釀酒、煤曠、煤矸石磚廠、精洗煤廠、建築建材企業、個體工商戶等316家。建有良種豬、牛養殖基地12個,飼養奶牛60頭。2005年,引進資金在龍頭溝村建起永發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487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802萬元,第二產業5436萬元,第三產業3635萬元。糧食總產量19900噸,肉類5800噸,水果1700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636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
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710萬元。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0.8萬頭。2011年,生產肉類5800噸,其中豬肉4000噸,牛、羊肉1800噸;畜牧業總產值7000萬元。

社會


教育

1996年,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2005年,鎮內轄有完全中學1所、中心校2所、村小7所、鎮中心幼兒園1所,在校中學生1639人,小學生2731人,在園幼兒297人。學校體育活動開展有序,永興小學女子足球隊曾於1989年8月,參加四川省小足球"萌芽杯"比賽獲第一名。
有文化娛樂場所28個。有醫療保健衛生院2個,醫務人員43人。村衛生站12個,個體診所5個。有線(含光纖)電視用戶3461戶。
2011年末,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3400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9所,在校生2025人,專任教師3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011年,教育經費達3600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個;農家書屋10個,藏書2萬餘冊。
永興鎮
永興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2個,衛生站11個;病床15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0人,其中執業醫師100人。
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5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500人,參合率95%。

體育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3個,全民健身場地4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廣播電視

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368戶,人戶率82.3%。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戶,人數110人,支出26.5萬元,月人均201元;城市醫療救助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人次,共支出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5戶,人數1414人,支出126.9萬元,月人均74.8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5人,支出7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人次,共支出13.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1.9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所2個,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3154戶,行動電話用戶2386戶,寬頻接入用戶3154戶。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6千米,生產能力14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年人均生活用水13噸。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高壓輸電線路3條,供電。可靠率100%。

人口民族


2005年,全鎮有8024戶、32096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3004人。少數民族有侗族、苗族、土家族回族一共18人。
2017年,總人口19966人。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56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50人,城鎮化率12.8%。總人口中,男性18719人,佔52.5%;女性16945人,佔47.5%。2011年,人口出生率7.1%e,人口死亡率8.4%0,人口自然增長率-1.3%。
2021年6月15日,根據開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興鎮常住人口為25922人。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50.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48.8平方千米,佔95.9%;水域2.1平方千米,佔地面積4.1%。

旅遊


飛雲溫泉開江胡氏節孝坊
開江金山寺寶石橋水庫水利風景區
開江縣博物館達州文筆塔
開江寶泉塔雙飛溫泉
寶石湖開江仁德橋
開江陶牌坊普安姜吳氏節孝坊

獲得榮譽


2000年,門坎坡村農民蔡立興發明的多功能脫粒機,獲四川省專利權。2001年4月,柳家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坤權被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04午12月,永興鎮中心校創建為"第二批四川省綠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