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萍鐵路
株萍鐵路
株萍鐵路自江西萍鄉安源煤礦礦區連至湖南株洲,全長約89公里,為江西省境內第一條鐵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七月開工,主要由詹天佑主持修築, 1905年12月竣工,通車至株洲站。今屬浙贛鐵路一段,為南昌鐵路局主要管轄。

盛宣懷
建設前,盛宣懷在奏章擬出修築方案,由江西萍鄉縣安源築路至湖南醴陵縣陽三石,稱為萍醴鐵路。

株萍鐵路安源煤礦段

今安萍段鰲洲萍水河鐵橋

詹天佑

萍鄉西站

醴陵陽三石車站
1903年7月,萍醴鐵路竣工通車,全長38公里。

株洲車站

株萍鐵路局
萍醴鐵路建設期間,盛宣懷等人發現淥水[萍水醴陵段]河窄灘多,仍然不能滿足煤炭運輸需要,便又奏請朝廷同意將鐵路延伸修築到株洲。於是,在萍醴鐵路竣工的同時,鐵路的第四段也就是株醴段開工了,整條鐵路也被改稱為株萍鐵路。
1905年12月,株萍鐵路全線竣工,前後耗時6年多,這是江南最早的一條鐵路,總耗資達450萬銀元,全長89公里,設四個大站即安源、萍鄉、醴陵、株洲和五個小站即峽山口、老關、板杉鋪、姚家壩、白關鋪。鐵路建成後由萍鄉煤礦的鐵路處代管,屬萍鄉煤礦資產。

浙贛鐵路
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浙江政府動工建造杭江鐵路,自東向西分四段進行(杭州—金華—玉山—南昌—萍鄉)。民國二十六年(1937),杭江鐵路與株萍鐵路在萍鄉站內接軌。從此,杭州至株洲1004公里全線貫通,定名為浙贛鐵路,自此原粵漢鐵路所屬株萍鐵路劃歸浙贛局管轄。

如今鰲洲鐵橋附近鐵路旁廢棄的舊軌
萍鄉站:
1949年5月,江西解放,鐵路工人全力以赴修復了抗戰期間被炸毀的橋樑及各種設施。
1950年3月,萍鄉在北部重新建了站房,建築面積為600個平方。
1979年12月,新建的萍鄉站投入使用,原萍鄉西站供貨運使用,老線作“滬昆聯絡甲線”。

株萍鐵路

今萍鄉(西站)老站

新萍鄉站
1995年5月30日,江西境內浙贛線複線鋪通,萍鄉同年12月25日複線通車。
2006年3月 萍鄉站電氣化工程完成。[老站和聯絡線隨從電化]
醴陵站:
1949年:醴陵站進行擴建。
1971年:醴陵站再次擴建,站房面積增至1241平方米。1982年2月20日:醴陵站升格為三等站。
1984年10月20日:醴陵站升格為二等站。
1995年至10月26日:醴陵站外2.6公里處新建站房建成啟用,陽三石車站作醴陵東站貨運使用。
2005年12月20日:醴陵站成為電氣化車站。[醴陵東站及聯絡線未電化]

新醴陵站
2007年5月10日:鐵道部決定醴陵站的管轄局由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轉為南昌鐵路局。
株洲站:
1949年9月,將株洲4站合併統稱株洲車站,屬廣州鐵路局管轄。
1950年11月1日撤銷原株洲東站。
1956年五里墩車站劃歸該站管理,為四等中間站。
1974年起鐵道部興建株洲新客站(原址改建),1985年竣工。

安源工人俱樂部成立者於株萍鐵路合影
株萍鐵路的建成,便利了萍鄉的交通,促進了萍鄉工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社會觀念和生產關係的變更。安源的路礦工人們從建礦、築路的那天起,就不斷地為反抗壓迫和剝削而進行鬥爭。從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反抗鬥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在湘鄂贛三省和長江中下游的社會經濟政治中具有極重要的地位,毛澤東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選擇了萍鄉煤礦作為工人運動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