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俊賢,1928年3月10出生,男,化工合成專家。四川省眉山縣人。
1950年畢業於國立中央技藝高等專科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黎明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國防科工委固體火箭推進劑專業組副組長。1995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推進劑及聚氨酯研究,是我國化學推進劑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聚氨酯工業的奠基者之一。主持參與了偏二甲肼、一甲基肼、魚推-3燃料、丁羥膠等產品的研製,迄今仍應用在長征系列火箭、先進魚雷、衛星和飛船等裝備上。提出“保軍轉民”方向,主持組建了國家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取得50多項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主編聚氨酯工業手冊一部,發表論文40餘篇,獲授權專利十餘項。
1928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有病不能到田裡幹活,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母親的肩上。母親多年辛勤勞作,但全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艱難,一度供不起李俊賢上學。最終在李氏族人的資助下,才得以繼續讀書。
1950年8月從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現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化學工程科以優異成績畢業后,欲到成都求職。
1951年在瀋陽市東北化工局研究室參加工作,由於工作努力,后被調到國家化工部俄文訓練班、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參加工作后先後在瀋陽市東北化工局研究室、天津市化工部俄文訓練班、北京化工研究院、蘇聯化委有機研究所、黎明化工廠、黎明化工研究院歷任技術員、學員、實習生、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院長兼總工程師等職,1987年被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還先後兼任國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專業組成員、國防科工委火箭固體推進劑專業組副組長,華東化工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國家科委發明獎評選特邀評審員,化工部科技進步獎專業評審成員,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會及33、34屆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理事、秘書長、高級顧問;還為中共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參事。是我國化學推進劑原材料產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五十年代至今,獲得過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大獎。
火箭
1960年1月-1966年1月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1961-1986年肼衍生物的工藝研究和開發,已用於工業生產,主持
1966年從北京化工研究院趕赴大西北的青海省。不說別的,光是高原反應就叫人難以適應,海拔高,氣壓低,快走幾步都會喘不上氣。吃的呢,早上鹽水煮蠶豆,中午青稞,吃多了肚脹難受。李俊賢在一個偏僻山溝里的化肥廠舊址上籌建化工廠,開始航天推進劑的研製工作。風沙把他的皮膚吹得乾裂,強烈的紫外線晒黑了他的臉龐,在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簡陋的科研條件下,他們一幫人奮發圖強,“誓將火箭送上天”。對於各種設備的安裝,李俊賢總是親自到現場,反覆檢查,認真把關。為了獲得試驗的第一手資料,他和同事們往往要在沒有圍牆、零下20多攝氏度的車間里連續觀察十幾個小時,然後修正工藝方案。1966年7月-1970年3月黎明化工廠,總工程師。
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製的用於人造衛星發射的高性能化學推進劑——偏二甲肼終於誕生了,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70年4月-1992年4月黎明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賢的團隊研製的偏二甲肼。
李俊賢工作照
1986年-1992年10月研究和開發的聚氨酯RIM部分材料已應用於汽,主持。
1990-1995年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
研究成就
李俊賢是中國聚氨酯反應注射成型技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在任黎明院院長期間,開發了一大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民用項目。他領導和主持的聚氨酯的研究開發,通過“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已取得二十多項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關鍵原料、配方、加工工藝、模具設計、製品生產的成套技術,現已在院內建成了多個車間和生產線,產品已在上海、廣州、武漢等地汽車製造公司配套,產品還廣泛應用於家電、傢具、建材、油田、礦山、航空和鐵路等領域。產品已成功地應用於20多種型號的戰略、戰術武器火箭發動機,航天、兵器助推器。
科技創新
聚氨酯產品
專業特長
精細化工:聚氨酯。李俊賢長期從事有機化工品的合成研究。研製成功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滿足了多種導彈的需要,生產裝置及產品質量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研製成功一甲肼,滿足了高效農藥及長壽命衛星姿態控制需要;以硝酸酯為主要組份研製了魚推-3燃料,產品質量達美國熱動力魚雷用燃料的先進水平,現已用作中國熱動力魚雷的推進劑;參與主持了固體推進劑用端羥基聚丁二烯的中試研究,滿足30多種火箭、導彈型號的需要。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液體單元推進劑-魚推-3研究”獲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李俊賢演講
1978偏二甲肼的研究和開發,二次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1989氯胺法制高濃度偏二甲肼合成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明獎,三等
1994、12液體單元推進劑魚推-3的研究,化學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
科技報國
• 聚氨酯研究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緊急而秘密的任務,為“兩彈一星”研製特殊的化學推進劑。
火箭升空必須依靠強大的推力才能實現,特殊燃料偏二甲基肼的研製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前蘇聯撤走專家,一缺資料、二缺經驗、三缺錢的不利條件下,李俊賢和研究室的同志爭分奪秒地幹起來。
在總結前兩年經驗基礎上,又經過充分論證,決定集中力量研究氯胺法製備偏二甲基肼。
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又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李俊賢帶領課題組對兩種方法都進行了試驗,數據表明氣相法合成液中偏二甲基肼含量較高,上級在給李俊賢課題組下達任務時,明確要求課題組只集中力量開發氣相氯胺法。然而,李俊賢在進行氣相法試驗中,發現了一些在當時條件下難以解決的困難,不得不對氣相法和液相法進行反覆對比試驗,得出了液相法能在短期內完成提供大規模生產所需技術數據的觀點。他自己十分清楚,如果不按領導部門要求的氣相法進行試驗,是要承擔責任風險、甚至會受到批評的!消息還是被上級知道了。不過,領導部門不但沒追究他們“違紀”的責任,反而認同並支持了他們的做法,1964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成果被評為中國工業交通戰線十大成果之一。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海軍服役的熱動力魚雷推進劑的技術指標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1973年9月,上級向黎明化工研究所下達了研製魚雷推進劑的任務,簡稱796燃料。他主動承諾,按預定時間提供所需批量大於噸級的796燃料,及時滿足魚雷研製需要。有關部門慎重考慮后採納了他的意見,國家因此避免了過渡性型號的魚雷研製,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把先進魚雷研製的時間表提前了3年。該項目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94年獲化學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饑似渴的學習精神和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為他的創新力和判斷力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早在1979年,時任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長兼總工程師的李俊賢敏銳地意識到,中國汽車國產化只是時間問題。於是,他將發展目標牢牢鎖定在研發國內大量急需且尚無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膠粘劑和聚氨酯兩個項目上。
在李俊賢積極推動下,黎明院於1983年組建了膠粘劑和聚氨酯兩個專業研究室,為開拓我國民用聚氨酯材料打下了基礎。
1992年,李俊賢應邀到國外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他發現一個高科技含量的PU材料,初步判斷將來會在中國有很大市場。回來后,他親自查閱資料,制訂實驗方案,終於研發成功這種材料,成功地為大眾汽車配套,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已形成一個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高技術企業。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危害人類。李俊賢積極建議並開展了消減氟利昂PU硬泡研究工作,很快研發成功替代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並快速推廣,生產出第一台綠色冰箱,得到聯合國的高度評價和獎勵。
• 團隊培養
集中力量培養科技團隊,這既是培養學術梯隊的需要,也是整合科研力量的客觀要求。“現在的一些項目研究,”李俊賢不無憂慮地說,“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性,不能把一些問題搞深搞透,這需要有關部門改革科研管理機制和增加投入。”李俊賢是“省傑出人才基金”評審組的副主任,他感到這項工作對推動科研人才團隊的發展很有意義。剛剛過去的8月份,評審專家和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等密切配合,促成20多個課題組獲得傑出基金資助,涉及金額數千萬元,涉及化工、農業等多個與省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領域。
科技工作者要心懷國家,李俊賢不無自豪地說:“我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參與主持並研製出了偏二甲肼、一甲肼,研製了魚推-3燃料,主持了固體推進劑用端羥基聚丁二烯的中試研究。”這些火箭推進劑作為重要的戰略敏感物資,發達國家是絕對不賣給中國的。中國從被人家“卡脖子”的狀態,到現在完全實現自主製造,無不得益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由李俊賢牽頭搞出的重要發明成果。李俊賢告訴記者,偏二甲肼推進劑研究在兩彈一星研製中十分重要,該研究項目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抓的。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用的是偏二甲肼推進劑;現在中國衛星、“神舟”系列飛船發射都使用了偏二甲肼和一甲肼。
“我們搞科技發明,唯一的動力就是報效國家,”李俊賢說,“沒有想到個人得失、名利,主動請纓去干,早一天研製出來就早一天增強國家實力。”上世紀70年代初,國家發展高速、遠航、大深度魚雷,擔心李俊賢主持的課題組能否按時研製出推進燃料,打算換一種普通燃料。從來很謙虛的李俊賢在研討會上表示:“耽擱任務我們負責!”硬是提前兩年拿出了先進的魚雷推進燃料。李俊賢說:“用落後燃料就使魚雷比先進國家整整落後一代。大規模普及后,再換難度就太大了。無論如何,要讓咱們的魚雷不比別人差!”
這份責任感,換來的是優異的業績。李俊賢主持研製的偏二甲肼,純度高達99%;一甲肼產品質量超過美國軍用標準,高級魚雷燃料與美國先進魚雷燃料質量相當。1989年,“東方紅三號”通訊衛星遠地點發動機模擬高空點火,使用的是存放了13年之久的一甲肼產品,可見科研成果質量的過硬!
耄耋之年的李俊賢,還在指導著更高能量火箭推進劑的研究工作,支撐著他的,還是那顆報效國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2018年初90歲的李俊賢和夫人丁大雲,以兩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黎明院黨委寫信,提出捐贈500萬元,支持黎明院博士科研創新、幫扶單位離退休困難職工。
2018年6月8日上午李俊賢院士所在的洛陽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為此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黎明院黨委綜合考慮老科學家的生活所需等多方面情況,決定接受300萬元捐贈。
個人言論
李俊賢認為,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專心致志,踏踏實實,實驗數據等等來不得半點虛假;也要關心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實現科研與產業的最佳對接。“國防安全和國家發展靠自主創新,中原崛起也要靠科技自主創新,”李俊賢深有感觸地說,“作為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理解自己肩上沉重的擔子,努力工作,創新不已,造福人類”!
性格特點
成功的背後,是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學風。他對數據要求十分嚴格,科學實驗是什麼樣,反映出的結果就應該是什麼樣,決不能摻雜水分。“成功往往從發現問題而來,只有扭住問題不放,才能找出辦法。”他對設計、技術、計算和實驗報告、設計圖紙等,件件都要仔細推敲,善於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問題,而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找出深層次原因,並立即修正工藝方案。
強烈的愛國心和事業心,甘於寂寞、淡泊名利的心態,為他的勤奮學習提供著不竭的強大動力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李俊賢院士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
李俊賢總是善於抓住一切細碎的時間來學習,兜里總是揣著一個記滿各種新名詞、專業術語和新構思的小本子。即使在開會、出差的間隙也在隨時翻看、思考。上世紀80年代,電腦走進辦公室,他硬是通過“一指禪”苦練出過硬的電腦打字技術。如今,他每天都熟練地上網際網路,查閱資料,閱讀外文文獻,跟蹤最新科研動態。電腦里,全部裝滿各種資料,多到硬碟都不夠用了。
1966年6月為了儘早建成我國第一套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裝置,李俊賢和大家一樣,堅決服從組織調動,來到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的高原深處。在海拔2400多米的化肥廠舊址上籌建化工廠,作為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李俊賢帶領大家以“誓將衛星送上天”的豪邁氣概,克服一切困難:吃的是鹽水煮蠶豆和煮青稞粉,用青稞粉蒸出的饅頭總是熟不透;住的是干打壘,睡的是大通鋪,遇到下雨時泥水經常滲透被褥無法入睡。他經常強忍胃痛工作到深夜。經過不懈努力,偏二甲基肼生產裝置終於在1968年2月正式生產。此後,用該項技術相繼在不同地區建設了多套偏二甲基肼生產裝置並投產,保證了我國國防和航天的急需。
2021年6月,中共中央關於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決定,李俊賢入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2021年7月,入選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李俊賢是中國化學推進劑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聚氨酯工業的奠基者之一 [1] 。(中國院士館評)
李俊賢中國化學推進劑原材料專業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反應注射成型技術領域的開拓者 [16] 。(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評)
李俊賢同志在6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視國家需要高於一切,始終將科研目標鎖定在國際先進水平上,鎖定在滿足國家航天和國防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上,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風範,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紮實苦幹、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重大科技獎項,為中國國防科工事業做出重要貢獻,李俊賢同志是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是共產黨員的時代典範,是中國化工系統幹部職工的一面旗幟 [17]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