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涵
課程內涵
課程是知識,課程是經驗
1、課程是知識
把課程的本質看成是知識,不僅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觀點,而且也是國內目前比較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觀點。這種觀點的基本思想是,課程的主要使命在於使學生獲得知識。課程被等同於知識,而知識是按學科分類的。因此,這種定義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課程即學科(科目)”。這也是一種常識化的課程觀,在學校的日常實踐中和人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
2、課程是經驗
這種課程定義把課程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所獲得的經驗或體驗,以及學生自發獲得的經驗或體驗。它是在對前一種觀點批評和反思的基礎上出現和形成的。杜威將這種觀點加以系統化、理論化並付諸了實踐。
1、課程作為目標或計劃
這種課程定義把課程視為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的預期結果或教學的預先計劃。這是一種預設性的課程觀,它揭示了課程的目標性和計劃性,課程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並通過有計劃的實施而進行的。但是,目標作為預期的教學結果同實際學習結果是有一定差別的,把課程界定為預期的教學成果只說明了課程的預期性,並沒有說明什麼是課程。
2、課程作為活動或進程
把課程界定為活動或進程是一種生成性的課程觀,這意味著課程不再是靜止的“跑道”,不再僅僅是需要貫徹的課程計劃或需要遵循的教學指南,而是個體生活經驗的改造和建構,是自我的“履歷情境”(biographic situation),即“在跑道上奔跑”(to run the racecourse)的歷程。美國當代著名課程論學者派納(W. Pinar)的概括最具典型性:“課程不再是一個事物,也不僅是一個過程。它成為一個動詞,一種行動,一種社會實踐,一種私人的意義,一種公民的希望。
對課程的不同定義,有時是針對課程在的不同層次上所起的作用而言的。美國學者古德萊德(J.I.Goodlad) 對課程的理解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看來,人們在談論課程時,往往談的不是同樣意義上的課程。他認為存在著五種不同的課程:
(1)理想的課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
指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例如現在有人提議在中學開設性教育或健康教育的課程,並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論證其必要性,就屬於理想的課程。這種課程的影響取決於是否被官方所採納。
(2)正式的課程(formal curriculum)
指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許多人理解的課程就是這類課程。
(3)領悟的課程(Perceived curriculum)
指任課教師所領會的課程。由於不同教師對正式課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因此教師對課程“實際上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的領會,與正式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弱正式課程的某些預期的影響。
(4)運作的課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
指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觀察和研究表明,教師領會的課程與他們實際實施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
(5)經驗的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指學生實際體驗到的東西。因為每個學生對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兩個學生聽同一門課,會有不同的體驗或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