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站鎮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沂水縣轄鎮
-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下轄鎮
馬站鎮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下轄鎮
馬站,原名“浮雲”成“蒲門”。相傳很久以前,蒲門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東京,浮蒲門”之稱。後來經過桑海滄田的變化,慢慢演化成的馬站。蒼南的馬站,依山面海,多姿的地貌與特定的地理環境,賦予了馬站特有的文化。
馬站地處浙閩交界,瀕臨東海,是浙江的南大門,是全省唯一具有南亞熱帶氣候特徵的地理單元,夏涼冬暖,四季如春,境內以其獨特的小氣候和豐富的"名、特、優、新、稀"品種資源而聞名全省。特殊的地理地位,形成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使馬站素有"浙江小昆明"之美稱。
馬站鎮地處浙江最南端的東海之濱,是浙江省蒼南縣馬站農業對外綜合開發區的中心城鎮,為馬站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中國蘑菇之鄉”、“中國四季柚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鎮“的美譽。馬站鎮距蒼南縣城27.5公里,東與漁寮鄉為界,南與沿浦鎮、蒲城鄉接壤,西連岱嶺鄉、福鼎縣前岐鎮,北鄰赤溪鎮、鳳陽鄉。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3個辦事處、36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常住人口35208人(2020年)。
蒼南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鶴頂山南麓。設10個城鄉新型社區,轄5個居民區、6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閘橋頭村,距縣城28千米。霞關港是天然的避風港,外海運輸達全國各沿海港口。古迹有建於明洪武二十年的蒲壯所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漁寮沙灘長1800米,是天然的海濱浴場,系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之漁寮景區。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馬站鎮常住人口35208人。
城鎮面貌日新月異。馬站原為鄉村小鎮,房屋低矮簡陋,街道狹窄不平。1982年開始掀起老集鎮改造和新集鎮建設熱潮,至2003年,全鎮新建房屋43.1萬平方米;改建、新建街道27條,總長9.2公里;橋樑8座;鋪設給排水管道24.5公里。全鎮綠化面積達4500平方米,綠化率為12%。南新街、北興街和朝陽路街道寬敞,樓房林立,是全鎮的樞紐地帶。鎮內供電、供水、交通、郵電、衛生等公共設施逐步完備,商業區、工業區和住宅區布局分明,市容整齊,為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2003年,因城鎮發展需要進行總體規劃修編,按城鎮功能設立中心區組團、老城區組團、西南組團和東南組團。
馬站鎮[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
2006年8月10日“桑美”颱風的登陸地。
由於馬站鎮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農業資源相當豐富,農業生產十分有特色。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把農業放在首要、突出的位置,加強領導,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生產後勁,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2000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52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8%。其中糧食總產量8231噸,產值1060萬元;蘑菇產量8250噸,產值2970萬元;四季柚總產量4000噸,產值l600萬元。主要概況:
一、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98年投資800萬元建成馬站鐵場水庫,現已投入使用,共建成農田三面光渠道20多公里,機耕路30多公里,泵站10多座,架設農電網共3500多米,結合小流域治理,疏浚馬站溪、閣洋河以及平原河道池塘,增強排洪和灌溉能力,加大生態農業的保護。
二、科技興農戰略效果明顯。舉辦各類實用農業技術培訓班,逐步提高農業工作者和生產者的自身素質,與科研單位合作,進行四季柚、蘑菇等農產品良種改選及病蟲害防治課題研究,加強四季柚單株母本園培育,選派技術人員到省內外考察,引進和推廣新品種,取得可喜成績。
三、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效果明顯。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建成一批農業示範園區和生產基地,有中魁四季柚園區、車嶺四季柚園區、下魁蘑菇示範園區、魁里糧食園區、中姑、小姑設施農業栽培基地、魁里生態觀光旅遊農業園區(正在建設之中)等,加快了效益農業的發展。
四、農產品市場體系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以四季柚、蘑菇等拳頭產品為龍頭的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創辦了天豐食品有限公司、鴻迪蘑菇加工廠等農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支現代化供銷隊伍。辦成了蘑菇交易市場、水果市場等農業產品專業市場,醞釀成立馬站蘑菇合作社,使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農村面貌改觀,城鎮品位提高。經過幾年的努力,馬站過去"臟、亂、差"的現象已有較大的改觀,城鎮建設成績顯著,並逐步實現由農村集鎮向現代城鎮發展。通過環境治理大行動和"雙整治"活動,城鎮的綠化面積達到15000平方米。馬站溪和閣洋河得到治理,重現河寬、水清、岸綠景象;違章建築、建章篷架、戶外廣告、臨時攤點得到整治,交通秩序得到整頓;城鎮亮麗工程建設:北興、迎賓、河濱等主要街道鋪設釉磚1800平方米,建設燈箱廣告60多隻;郵政、電信、信用社等大樓拔地而起,閣洋河小區開發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基本齊全,工商、土管大樓等公建項目已進場動工,文體中心正在圖紙設計和地質勘測。"十五"期間和二OO一年遠景目標,該鎮的城鎮建設藍圖已構繪出爐,重點要完成六項工程:馬小遷建、醫院改建、城鎮防洪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馬站引水供水工程、文體中心工程、客運中心遷建工程等,進一步提高城鎮的檔次和品位。
工業、商業方興未艾。2003年,全鎮有工業企業12家,工業總產值2331萬元,涉及蘑菇加工、儀錶、紡織等行業。商業市場興旺繁榮,2003年,鎮內建有小商品、蘑菇、水果、蔬菜、糧食複製品、畜牧、木材交易等7個貿易專業市場,年市場交易額達11500萬元。共有國營、集體、股份、個體商店420多家,朝陽路為全鎮“誠信經營文明示範街”。
交通事業得以發展。水霞公路(78省道)穿越境內,建成四級公路5條,村村都通機耕路。共有機動車輛400多輛,客運班車開往溫州、靈溪、福鼎、沙埕以及馬站境內的霞關、沿浦、漁寮、岱嶺、城門、雲亭等地,每日豪華卧鋪班車開往廣州、深圳、汕頭、東莞等地。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鎮有幼兒園6所,小學8所,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4683人。其中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達63%。鄉村電子信息館、卡拉OK廳、網吧、老人文化中心、康樂中心(桌球城)等文化設施一應俱全,有線電視終端5300戶,程式控制電話4700多門,容量10000門,擁有手機約8000部,寬頻用戶200多戶。醫院、村級衛生室、婦幼保健站、愛國衛生辦公室等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實行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建成市級敬老院。
馬站鎮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素有“浙江小昆明”之稱。境內有“蒲江十景”,分別為鶴頂積雪、三星漁火、筆架夕陽、湖井龍潭、牛獅水庫、合掌仙岩、老鷹怪石、岑山花井、鐵場瀑布和蒲江九九,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別有一番風致,令人嘆為觀止。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馬站試驗站,具有南國園林特色,終年樹木茂盛,鳥語花香。坐落在積穀嶺腳的古遺跡張琴墓,矗立於園山仔巔的馬站革命烈士陵園,分別被列為省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下峰宮被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漁寮景區面積23平方公里,距縣城靈溪64公里,緊靠馬站鎮。該景區由漁寮澳、霧城澳兩大沙灘和草嶼山、大麗關島等島嶼組成一幅充滿自然野趣的山水畫卷。
漁寮沙灘長2000米,寬200至600米,是我國沿海大陸架上最長最大的沙灘,而且以水清、沙軟、灘平、海闊見勝,四周林木繁茂,青山疊翠,環境優美,是理想的海濱浴場和沙灘運動場。這裡盛產一種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沿岸有雙榕迎浪、金鉤吊鯉、雙虎搶豬頭等礁石奇景。最奇特的是沙灘當中有一堆巨大的亂石,用石片敲擊在任何一塊不同的部位上,便可發出各種不同的音韻,故稱“音樂石”。近海小島還有石筍、媽祖、觀音、水簾等洞景。
霧城沙灘在漁寮沙灘北面1000米左右,長800餘米,寬200米,處在水質清澈、風平浪靜的海灣內,是一處極佳的海水浴場。澳口東有鳳山、西有龍山,"龍鳳呈樣"之態勢。傳說舊時每早必有濃霧,故澳后村落稱為霧城,即明初抗倭壯士所城(后併入蒲門所城,全稱蒲壯所城),今城基尚存,人們屐履所至,無不激發懷古之幽情。
蒲壯所城(國家級文保單位)是浙南明代抗倭重鎮,位於馬站鎮附近的蒲城鄉。該城原稱蒲門所城,屬金鄉衛,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后因霧城的壯士所(城)合併到蒲門所,遂改稱為蒲壯所城。這裡文物古迹很多,當地民謠有:"一亭二閣三牌坊,三門四巷七庵堂。東南西北十字街,廿四古井八戲台。"其中著名的有北宋探花、禮部侍郎陳桷住宅遺址、古井,民族英雄陳后英廟、墳和建城時由國師選定埋在十字街的奠基石,以及宋、元時代的石刻、城牆等。該城是蒼南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開展古城歷史考察和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2021年4月,馬站鎮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