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爪
螳螂爪
螳螂爪為硬功外壯,又名金剛手。是少林七十二藝中的硬功外壯法,屬陽剛之勁,兼陰柔之勁路。螳螂爪功夫在少林武術技擊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功練成后,如與敵搏鬥,劈敵則傷其筋骨和內部腑臟。敵來向我進攻,我用掌格擋,敵則負傷而退。所以此功夫少林寺歷代武僧習者俱多,如隋代子升,唐代靈隱,宋代洪溫,元代智聚,明代玄敬,清代靜樂等高僧,皆對此術有較深的造詣。
兼陰柔之勁,練習掌側與腕部力量之功夫,略似觀音掌,而發勁之處,則完全不同。蓋彼則貫力於小臂,從上向下平切,實系剛勁,此則以最短之手法,從一折腕間而制敵,有如螳斧之砍物,故名曰螳螂爪。在拳法中稱為砍掌,少林為砍手,實系柔勁,而柔中帶剛,最為得用。練習之時,迭磚數十塊,上鋪桑皮紙約厚三寸左右,人立近磚處,將小臂伸直,大臂則緊貼肋際,貫全力於腕,手離紙約三寸,拇指向上,掌外緣向下,行時先運腕力,將側掌向上一揚,至指尖朝天為度。一揚之後,急折腕向下,用掌側向磚面之桑皮紙砍去,左右兩手,可互行或并行
習練之初,先以掌砍擊沙袋。勤學不綴、刻苦習練,日久必出功。三月後,可進入下一階段。
首先把5塊磚疊一起,上蓋三寸厚桑皮紙,用掌砍擊,每日習練,30次為一組,分6組進行,以早晚練習為佳。切記,習練時要因人而異,靈活練習,假以時日,若掌擊碎紙下之磚時,則漸漸減磚增紙,如達到此階段,需一年半方可
隨功力不斷增加,紙張亦隨之加厚,習練之法同上,待仍能擊碎紙下之磚時,則此功半成
1. 將一瓦豎立,兩邊緊挨磚頭抵住,以免傾倒,用掌下劈,此階段雖具備一定功力,但習練時需遵守功法修鍊原則方可(以下之法皆如此)。萬不可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
2. 以掌砍擊木棒,棒應聲而斷,此需一年方可。
3. 將磚豎於地上,兩面不挾不抵,舉手劈其一角,不但不倒,而且並未動搖,功至七成也,又需3年功夫。
4. 手拿鋼板,以掌劈斷,此需一年。
5. 砍擊青石,迅速削去青石一角,此功需一年。
6. 砍青石塊,應手而分開。勢如刀切而不倒,此為大功告成。共需十年苦練。
每日晨二次,每次砍數百下,砍數之多寡,可依練習之時日遞加。初練時,大約百度,以後每日多加若干度,或隔數日加若干度,至每次五百度為止。初時固無功效之可言,一年之後,大約一掌砍下,紙下之磚,碎去數塊,至能將一迭磚完全砍碎為度。然後再將磚面之桑皮紙加厚三寸,抽去磚一二塊,依法練習,亦至砍碎為度。然後再減磚加桑皮紙,直至桑皮紙厚二尺以外,其下只餘一磚,亦能應手而碎,則所練死勁,已告完成。更須變換方法,而練活勁,死勁活用,實為最難。練時先用瓦一片,直豎地上,靠根處各用一磚夾持之,使不至傾側,然後舉手砍之。初上手時,瓦不碎而倒,習至若干時以後,瓦碎數片而倒。更若干時,瓦能依手掌所砍處飛去一角,始倒地。須練至豎瓦於地,兩面不必用磚夾持,舉手砍之,應手飛去一角,而本身非但不倒,且不動搖,則功已七成。更易以最薄之磚,如法習之,依次易厚磚,至能砍最厚之城磚后,更易以石,石能應手飛去而不倒,則螳螂爪之功始告大成。此功以寓剛於柔之故,費時較他功為長,初步所以必用桑皮紙者,即所以練其柔勁,隔紙碎磚,又是練因柔致剛之力,剛柔並濟,妙造自然,宜非其他陰手殺手所能及矣。此功創始於少林,盛行於江南,澄錫昆陵等地,代有聞人,嘗有螳螂十三爪,及螳螂之法門,則系拳法而非功夫也。
根據《少林拳譜》記載,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種硬功、三十六種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均在少林寺秘傳,但無詳細文字記載。現在所說的“少林七十二藝”通常被認為是少林功夫的總稱。常在傳說和近代的武俠小說中被稱作神功。
少林七十二藝的名稱分別是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銅砂掌(竹葉手)、蛇形術(蜈蚣跳)、提千斤、羅漢功、鐵頭功、四段功、鐵布衫功、雙鎖功、上罐功、石鎖功、鐵珠袋、千斤閘、鞭勁功、分水功、玉帶功、鷹翼功、跳躍法(登高超遠法)、霸王肘、一指金剛法、拔釘功、一指禪功、石椿功、金鐘罩、鐵牛功、旋風掌、卧壺功、拔山功、金龍手、推山掌、踢椿功、鷹爪功、斬魔劍、玄空拳、金砂掌(摩擦術)、鐵砂掌、飛行功、槍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飛檐走壁法、一線穿、躥縱術、金鏟指、揭諦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閃戰法、金刀換掌功、輕身術、鐵膝功、陸地飛行術、穿廉功、浪裹功(泅水術)、點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牆術、門襠功、翻騰術、布袋功、蛤蟆功、千層紙功、彈子功、鎖指功、追風掌功、軟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