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大都城

營建大都城

至元五年,宮城的城牆建成。至元九年,宮城初建西華門,左、右液門。至元十八年大都城城牆最後修成。

事件簡介


劉秉忠等營建元大都城的事件。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決定遷都燕京,並建新城。至元二年郭守敬建議鑿開金口河舊渠,以便漕運燕京西山的木石興建宮殿。至元三年興建新都城的計劃確定。

相關條目


新城選址於舊城的東北,以金瓊華島離宮為中心。由劉秉忠負責城址的勘定、宮城的規劃,張柔張弘略段貞、也黑迭兒等負責指揮營建。劉秉忠、趙秉溫等根據儒家傳統的都城設計方案,恪守《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大都城基本呈長方形,周長為2.86萬米,除北面開2座城門外,每面各開3門;宮殿、城門之名多取自《易經》;分為大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大城即外城,呈南北略長的矩形,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皇城在土城內南部中央地區(以今北海、中海為中心)建在垂直於“中心之台”(今鼓樓處)的南北軸線上,周長約8 800米;宮城在皇城內南部偏東,周長約3 400餘米。至元四年正月設立提點宮城所,專門管理皇城、宮城的施工,新城開始營建,首先建造的是宮城。至元五年,宮城的城牆建成。至元九年,宮城初建西華門,左、右液門。至元十年,初建正殿、寢殿、香閣、周廡兩翼室。至元十一年,宮殿的主體建築大明殿(即正殿)建成;至元十三年宮城基本建成。至元十八年大都城城牆最後修成。至元三十年通惠河工程完成,使大都城與大運河相連接,整個大都城的營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