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鄉村建設理論的結果 展開

鄉村建設理論

鄒平鄉村書店出版圖書

《鄉村建設理論》(1937年)本書是梁漱溟先生社會政治思想的代表作。由鄒平鄉村書店出版。梁漱溟自稱是其“困勉研索的結果”,“這裡面的見地和主張,萌芽於民國十一年,大半決定於十五年冬,而成熟於十七年”。從開始醞釀到成書,大凡經歷了16年之久。該書出版后,影響很大,當時學者們認為這是中國現代教育界最有創造性的教育理論著作,由此確定了梁漱溟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地位,成為鄉村建設派的主要代表人而飲譽海內外。該書出版后不到兩月又再版,1939年又在重慶印刷。其流布之廣之久,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

內容簡介


《鄉村建設理論》封皮
《鄉村建設理論》封皮
《以下簡稱《理論》),35萬字。全書由甲部認識問題和乙部解決問題兩大部分構成。甲部認識問題的主要內容有:一、“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二、“中國舊社會組織構造及其所謂治道者”;三、“舊社會構造在已經崩潰的由來”;四、“崩潰中的中國社會——極嚴重的文化失調”;五、“中國政治無辦法——國家權力建立不起”。乙部解決問題的主體內容包括:“新社會組織構造之建立——鄉村組織”、“政治問題的解決”、“經濟建設”、“末后我們所可成功的社會”。書後附錄有“我們的兩大難處”一文。在認識問題部分,主要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和以文化社會學的分析方法,來觀察、分析中國社會結構及文化傳統性質的,它作為鄉村建設理論的依據和鄉村教育思想的基礎;在解決問題部分,主要闡述鄉村建設必須依靠教育手段,通過社會組織的重建和現代科學生產及生活知識的灌輸,來解決中國的政治問題和促進農業經濟的復甦與振興,使中國逐步過渡到真正以民為主的現代國家並由農業引渡到工業化。這部書除了它的理論即梁漱溟特有的文化哲學思想被具體應用於中國社會研究外,還在於它以鄉村建設實踐為基礎,充分地總結和提煉了有關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的基本原則,許多論述中富有真知灼見,揭示了中國鄉村社會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繫,為當時從事教育改革和社會改造的人們提供了認識與解決中國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名煥鼎,字壽銘,早年筆名為壽民、瘦民,祖居廣西桂林,后移居北京,蒙古族人。梁漱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哲學創始人。由於他以宋明理學作為學問根底,並倡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開拓人類新文化生命的基礎,注重弘揚儒家學說乃至重建新儒家學說,故海內外學者奉之為“現代新儒家”。
梁漱溟
梁漱溟
梁漱溟出於世代官僚的士大夫家庭。年13入北京順天中學堂。所學科目除國文外還有英文及數理化。在中學求學時期,追求維新派,思考社會改造與人生問題。年18歲,時值辛亥革命爆發,遂放棄升學,到《國民報》當記者。此年加入京津同盟會組織,后熱心於“社會主義”。23歲時發表《究元決疑論》,受到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賞識,決定聘請到北大講授印度哲學。但因他職任司法部秘書無法分身。次年入北大任教,至1924年止,共7年。26歲開始東西文化比較研究,並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印度哲學概論》一書。次年在北大出版《唯識述義》(第一冊)。31歲時辭去北大教職,赴山東試辦曹州第六中學高中部。爾後投入國民革命,轉而立志於鄉村教育運動。1930年在河南村治學院任教務長,並接辦《村治》月刊。在河南村治學院因蔣馮中原大戰而停辦后,他轉入山東,在鄒平成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1932年發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一書,本書是他在社會改革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迄止抗日戰爭爆發,他一直在山東鄒平與菏澤縣搞鄉村建設實驗。1937年發表《鄉村建設理論》(亦名《中國民族之前途》)。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梁漱溟作為社會名流和民主人士的代表,為國共合作奔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朋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參加中央政府的政治活動,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1953年,因他在討論“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問題時發表不同政見,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批評,此後受到不公正的思想批判。1970年他開始撰寫《人心與人生》一書,至1975年完成,1984年由學林出版社出版。1985年,開始創辦中國文化書院,並以92歲高齡在“中國文化講習班”作“中國文化傳統”報告。1988年因病逝世,享年95歲。
梁漱溟一生,著述極豐,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究元決疑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大意》、《鄉村建設理論》、《朝話》、《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數十種,其中《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是他的成名作,《中國文化要義》是其文化哲學的代表作,而《鄉村建設理論》則是他的教育理論代表作,他最得意的力作還有《印度哲學概論》及《人心與人生》。山東人民出版社近出版有《梁漱溟全集》。

書籍目錄


自序
引言
甲部 認識問題
一 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
甲 起於救濟鄉村運動
乙 起於鄉村自救運動
丙 起於積極建設之要求
丁 起於重建一新社會構造的要求
二 中國舊社會組織構造及其所謂治道者
甲 倫理本位的社會
乙 職業分立的社會
丙 倫理本位、職業分立之交相為用
丁 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亂而無革命
戊 社會秩序所賴以維持的幾個要點——教化、禮俗、自力
己 教化、禮俗、自力三者內容皆為理性
庚 士人即代表理性以維持社會者
辛 周期的亂
三 舊社會構造崩潰的由來
甲 舊社會構造崩潰之由——中國文化的失敗
乙 中國對西洋之一種比較——團體組織
丙 短處正從長處來
丁 自毀與他毀
戊 自身的真缺欠
四 崩潰中的中國社會——極嚴重的文化失調
甲 倫理本位的社會之被破壞
乙 職業分立的社會之被破壞
五 中國政治無辦法——國家權力建立不起
甲 消極無力的政治
乙 思想分歧
丙 沒有階級
丁 社會事實與意識要求不符合
戊 中西精神之不同
乙部 解決問題
附錄一 我們的兩大難處——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研究院講演
附錄二 回憶我從事的鄉村建設運動
附錄三“朝會”上的講話(選錄八則)——年前後講于山東鄒平鄉建院研究部
附錄四 怎樣閱讀《鄉村建設理論》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