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日族

崇拜日本流行文化的青少年族群

哈日族原先是指熱衷崇拜、複製日本流行文化的青少年族群,這群人從生活、娛樂、思想上,大量地從日本文化中吸取養分。現在不論在台灣、香港,還是在大陸,都有相當數量的哈日族。這個辭彙的推廣主要是起自哈日杏子的哈日族系列漫畫

哈日族


哈日族起源
哈日族
哈日族
哈日族
哈日族
日本文化對於台灣老一輩 也有相當的吸引力,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錯置的鄉愁”。國民黨過去對於鶴佬文化有一定的限制及破壞,例如電視節目很少有真正的鶴佬連續劇,最多只是鶴佬語發音、由外省人或外省化的鶴佬人所想像的鶴佬連續劇(只有語言模仿到,文化及生活卻與實際相差很多,而且水平大多不高)。老一輩的台灣人卻能由日本連續劇找到更多相近的生活、文化經驗;使得老一輩的台灣人只能依賴日劇來解“鄉愁”。有些哈日族是以外表來哈日,會在西門町這個哈日大本營中大量購買日本最流行的服飾、配件、手機吊飾等等,讓自己看起來像日本人,同時也參考日本的時尚雜誌,學日本人化妝。哈日族在口語上,也大量複製日文常見語彙。

知日派


他們的日文能力大多不錯,通常會從較嚴肅的領域來複制、內化日本文化與精神,例如定期去日本旅遊、喜歡“泡湯”(浸泡溫泉)、閱讀日本書籍報紙期刊等,會主動去了解日本的政治、經濟議題。

歷史上的哈日族


在中國歷史上,推動西化時期的滿清政府、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許多政軍強人也是哈日族,因為他們希望能夠透過日本吸收西方文化,並且有大量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但因為兩岸文化教育界的反日情緒而有意無意的忽略。
美國最近也吹起日本風,不論日本的漫畫、動畫都很流行,而湯姆·克魯斯拍攝電影“末代武士”后,也被當成是美國的哈日族。
哈日族的社會脈絡
在台灣的職場上會日文通常競爭力會有優勢,日文是最多人學的第二外語。台語有許多外來語是來自日文。台灣的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受留日學者的影響,不少條文參考自日本法律。在製造業領域,也有不少用語直接承襲日文用法,例如螺絲起子lo-lai-ba即源自日文“ドライバー”;螺絲墊片則同日語被稱為“ワッシャー”。即便這些日文名詞最初都是來自於英文,但台灣人仍較習慣日文說法,可看出日本對於台灣工業現代化的影響。台灣人習慣吃日本料理,並且對日本製品有強烈的偏好,許多商品包裝(尤其是食品)即使主要在台灣市場販售,也會印上日文文案,營造一種日本製品的意象。許多日文的廣告詞也逐漸轉化成通俗的台灣用語,例如“產地直送”、“嚴選”、“達人”等。商品電視廣告也時常以日語發音。這都意味著日本文化深入台灣社會各個領域,哈日族有著各式各樣的社會與文化資源來支持他們的行動。
日本文化對於台灣老一輩也有相當的吸引力,日據時期產生了一群老一輩的台灣知日派。戰前出生的台灣人很多都可以使用流利的日文。吳念真曾在他編導的電影“多桑”裡面特別去描述跨越兩個時代的台灣人(台灣日據時期與國民黨統治時期)對日本的情感。有學者認為,哈日來自於台灣社會集體的情感結構,而對日本的認同是台灣民族認同形成的重要參照。因此哈日現象並不能完全以表面的流行文化或追星現象來理解。在台灣,台灣人喜愛日本事物,有其複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
全球的哈日現象
日本的漫畫、動畫在全球都很流行;在美國,湯姆·克魯斯拍攝電影《末代武士》( Last Samurai)后,也引發了美國的哈日潮流,近年來法國和俄羅斯等國也出現了以漫畫為主和哈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