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鐘的結果 展開
鍾
1834年李斯特作的世界名曲
《鍾》是李斯特為獻給德國鋼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鋼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六首中的第三首。
李斯特的《La campanella》《鍾》又名泉水,作於1834年,鋼琴獨奏曲,升g小調,稍快板,6/8拍。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鍾》改編。
目錄
據記載,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聽了帕格尼尼的音樂會之後,對他精湛高超的創作和演奏技藝驚嘆不已,決心要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創作了全名為《依據帕格尼尼的“鍾”而作的華麗的大幻想曲》。《鍾》即以此曲為基礎而寫成。樂曲基本上採用三段體曲式。由於運用了多次主題變化和反覆,因此也具有變奏曲和迴旋曲的特點。樂曲一開始,經過簡練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區出現了“鐘的主題”鋼琴高音區清脆悅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響,組成了一連串生動逼真的小鐘的鳴響。由於鋼琴高音區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於模仿鐘聲,因此鐘聲的效果更加明顯。接下來的主題繼續用鋼琴高音區的音色特點,奏出了不同節奏的鐘聲。這兩個主題交替變奏形成了高難度的輝煌華麗的段落。最後樂曲運用舞曲的體裁特點,在熱烈歡快的歌舞氣氛中結束。演奏時間約4分鐘。
鍾
1834年李斯特採用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鐘聲迴旋曲”)的主題寫成一首鋼琴幻想曲,後來成為《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題作《鍾》。用變奏的手法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華麗的演奏技巧和鐘聲的效果。全曲的基本結構是三段式,因各個段落多次變化反覆而具有變奏曲和迴旋曲的特點,其中的這首《鍾》,就是李斯特借鑒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主題改編髮展而成的。這是李斯特眾多鋼琴作品中最經常在音樂會上被演奏的代表作之一。
在這裡,小提琴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奏技巧被李斯特轉化為更加出神入化的鋼琴演奏技巧,他把輕盈活潑的小提琴主題移植到鋼琴上,以各種不同的織體和技巧在各個不同的音區作了形形色色的變奏,我們可以從中模仿小提琴演奏技術的斷奏、跳弓,十分新穎的在鋼琴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表現方式,像同音上的輪指、長串的半音階進行、單手帶旋律聲部的顫音,連續的八度進行和左手遠距離的八度大跳等等,這在當時都是駭世驚俗的,超乎一般鋼琴家的能力極限,令當時的聽眾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