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大明寺的結果 展開
大明寺
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西臨泥溝河。西漢時期,軹城曾兩度封為侯國。大明寺前身是軹侯祭祖的焚修香院。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改建為寺院,名通慧禪院,金末毀於兵燹。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始,前後用三十年時間進行重修,改稱今名。明、清以來,多有修葺。大明寺,為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依中軸線而建,為三進院落,平面呈正方形,佔地2.06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后佛殿及左右配殿、僧房等共13座計41間。主體建築中佛殿建於元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殿身方形,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造,五鋪作斗拱,施真昂,殿內平面採用減柱造,建築純度高,為河南省現存四座元代單體木結構建築之一。后佛殿為清代重修,單檐懸山造,殿內彩繪保存較好,色澤鮮艷,是研究中原地區古建築彩繪藝術的寶貴資料。中佛殿月台兩側有元、明、清碑碣四通。月台前,有千年梭羅樹一棵,大可三圍,高20餘米,枝葉蔽日,狀如華蓋,為河南省現有梭羅樹中最繁茂的一株。大明寺1986年11月,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宋仁宗時期,作為儒學思想載體的古軹侯宗廟,變成了一座寺院,改建后稱通慧禪院。
金朝末年,大明寺院又經歷了一次空前的劫難。元代刻立的這通《大明恩公勤德之碑》 ,記錄了當年的歷史。據碑刻記載,通慧禪院在金朝末年曆經戰亂,“既罹兵燼,倒為丘墟”。一直到公元1277年,也就是元代的至元十四年,禪院主持總公、恩公開始重修寺院,歷時三十年之久,通慧禪院從此更名為大明寺。
濟源大明寺
1986年11月,大明寺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現存的最早建築是建於元代的中佛殿,這也是河南省僅存的、建築結構純度極高的四座元代單體建築之一。歷代多有修葺。現存建築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築。山門後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前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坐落在直壁台基之上,為元代建築。再向北為後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清代建築,殿內有精美的梁架彩繪。中軸線兩側還有迦藍殿、金剛殿、地藏殿、閻君殿等明清懸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築。
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