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熱麵皮
禮縣熱麵皮
禮縣熱麵皮,熱麵皮爽滑筋道,辣味十足,為禮縣最具特色的傳統名小吃之一。是將麵粉製成的麵皮和麵筋蒸熟后,用鹽、辣椒、醋等調味料攪拌,再配以時令蔬菜即可食用的一道美食。禮縣熱麵皮,口感鮮香麻辣,麵皮筋道適合各類人群食用。
大約在90年代初,禮縣人試著將麵皮熱吃,在經歷了一系列調料和蒸法的改革之後,熱麵皮基本定型,禮縣人對熱麵皮的感情更甚於以前的涼麵皮。
比較起來,陝西漢中的熱麵皮更有名,漢中人對熱麵皮的痴迷也和禮縣人一樣,只是禮縣熱麵皮是面做的,而漢中熱麵皮是米做的,這恐怕也是因地制宜吧。再一看陝西的很多吃食都和禮縣非常類似,聯想到禮縣是秦始皇的老家,說不定陝西小吃的娘家就是禮縣呢,哈哈!
麵皮在甘肅很多地方都有,但禮縣人尤其熱愛麵皮,所以麵皮做的也最地道。
熱麵皮爽滑筋道,辣味十足,為禮縣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有專門做麵皮的作坊,大都是簡陋的房子,牆壁一律熏得黑乎乎的。門口掛一塊木板或者直接在牆上用紅漆寫上“熱麵皮”三個大字,算是招牌。有些名氣較大點的,索性連招牌都不用,客人自己就能找上門來。進屋去,迎面總是一張矮方桌,上面擺著各種佐料,周圍散亂地放著幾條長凳和一些小木凳,坐上去總會吱吱扭動。
大都是夫妻店。妻子負責蒸麵皮,切麵皮。丈夫則洗碗燒火地打下手。客人進來了,也不用招呼。要了麵皮,自己找地兒坐。往往是人多凳子少,而很多人就會端著碗蹲在店外的馬路邊上吃。碗是土瓷碗,洗凈后在熱水裡消毒。也有講衛生的,要求在碗上套塑料袋,但大多人總不那麼講究。因為麵皮越熱味道越好吃,而在熱水裡剛消過毒的碗,更能增加麵皮的熱度。雖然硬體如此簡陋,卻一點不影響人們吃它時的熱情。
熱麵皮只賣半天。每天早上七點到九點,是吃麵皮的黃金時段。每每這時候,店裡外都熙熙攘攘擠滿了人。不排隊,不賣飯票,甚至女老闆連客人所吃的碗數都不計。人太多,想數也數不過來,索性不數了,只管把切好的麵皮一碗一碗地給客人接到手上。客人吃完了,就都很自覺地把錢遞給女店主。這之間會有幾句簡單的對話。客人把錢交給女店主,女店主問:幾碗?客人答:三碗。忙得不可開交的女店主就按客人說的碗數熟練地找錢。
陝西有著名的涼皮,竊以為它就是禮縣熱麵皮的娘家。據賈平凹先生《陝西小吃小識錄》所說,製法是“一斤麵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鹽,加鹼,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籠上鋪白紗布,麵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氣圓,約六七分鐘即熟。將麵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麵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禮縣的熱麵皮做法與之相同,只是後者喜歡熱食。佐料也是以醋、蒜汁、味精、鹽、辣椒油為主。與陝西涼皮的不同的是,禮縣熱麵皮多了麵筋和麵糊。麵筋是用“洗凈”的麵糰蒸的。所謂“洗凈”就是把麵糰揉到洗不出麵漿來為止。洗凈的麵筋,吃起來酥軟又筋道。麵糊是用炒麵兌出來的湯汁,裡面也加香料,起濕滑的作用。
熱麵皮+雞蛋
在禮縣,不吃熱麵皮的人恐怕是鳳毛麟角了的。 (引自《李劍鳴散文精選集》)
在禮縣,從小攤到飯店都有麵皮,面對飯店的一桌大菜,擺在中間的麵皮總是最先被搶完。熱麵皮總是作為早餐或者夜宵,中午和下午是吃不到的,想吃就只有涼麵皮了。每天早上吃熱麵皮的人已成為禮縣街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每個熱麵皮店門口一大堆人,有時甚至要等半個小時才能排上隊吃一碗熱麵皮,禮縣考出去的學子,出門久了,十個倒有8、9個在想念熱麵皮了。
1 、選用上等小麥麵粉,用水和成麵糰;
2 、然後放入大盆用水不斷搓洗,使面水(澱粉)與麵筋(蛋白質)完全分離;
3 、接著將洗得的面水、麵筋分別盛放待用;
4 、蒸時將面水舀入麵皮專用盤內,放置於盛滿熱水的大鍋內,大火蒸3分鐘,麵筋約需30分鐘左右即熟。
食用時將剛出鍋的熱麵皮配少許麵筋,調以醋、紅油辣椒、鹽、芝麻糊、蒜泥、味精等佐料即可.
吃麵皮有很大講究。這講究主要有兩個方面:熱和辣。熱,必須是熱水裡煮過的碗。辣,講究就多了。麵皮的色、香、味主要都在辣椒上。辣椒得香而不辣。這樣一來,往往一碗麵皮里,有三分之一是辣椒。吃完了抹抹嘴,就能抹下滿把的辣椒油來。
辣椒得用熱油燙得恰到好處。油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太熱,辣椒會被燙糊,吃起來一股焦苦味兒。太涼,則激發不出辣椒的香味。辣椒里還要放上多種香料,這都是獨家秘方兒,具體都是什麼,別人無從知道。
如果此時再加一顆店家精心煮好的茶葉蛋,吃起來更是恨不得把舌頭都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