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鎮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下轄鎮

三岔河鎮,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

歷史沿革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民國時為六區,日偽統治時為六區,1938年為三岔河街,1946年4月為第十區,1947年為三岔河區,……2001年三岔河鎮被吉林省批准為中心鎮。2006年鄉鎮合併后,新城局農業示範園區劃歸三岔河鎮管轄。
1985年三岔河鎮就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第一個小城鎮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單位;1994年被吉林省政府批准為“吉林省經濟十強鎮”;1995年被國家四部委確定為“國家級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扶余市分設后,市區遷至此處,三岔河鎮更成了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2001年三岔河鎮被吉林省批准為中心鎮,2002年三岔河鎮又被命名為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2005年6月份,三岔河鎮又被省文明委推薦為全國文明鎮。2006年鄉鎮合併后,新城局農業示範園區又劃歸三岔河鎮管轄。隨著城鎮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商貿流能更加活躍,文化、教育、金融、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日趨成熟。
三岔河鎮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民國時期為六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三岔河街;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為第十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三岔河區。
1958年9月,設三岔河鎮公社。
1962年,析三岔河、蔡家溝兩公社成立新城局公社。
1983年3月,三岔河公社改為三岔河鎮。
1992年6月,與新安鄉合併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1995年11月,扶余恢復縣治後為縣政府所在地。
2005年5月,新城局鄉併入三岔河鎮。
2006年,新城局農業示範園區劃歸三岔河鎮管轄。
2013年,扶余市析三岔河鎮設立和興街道、育才街道、聯盟街道、士英街道、鐵西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岔河鎮位於扶余縣東部,地處吉林省、黑龍江省之間,榆樹市、德惠市、雙城區、扶余市的結合部,南距長春市120千米,北距哈爾濱市80千米,西距松原市110千米。東與榆樹市弓棚鎮接壤,東南與榆樹市五棵樹鎮相連,南與陶賴昭鎮、新源鎮相接,西與肖家鄉毗鄰,北與蔡家溝鎮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181.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岔河鎮地處松嫩平原,地勢東高西低,自東西兩端逐漸向中部傾斜。

自然災害

三岔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病蟲等,其中最為嚴重的為冰雹、低溫、霜凍,其次為乾旱、風災。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72年7月3日和5日,冰雹及大風持續時間較長,範圍較廣,面積較大,全鎮夏菜基本打光,大田受災嚴重,多數地塊絕收,是自1949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

氣候

三岔河鎮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較為充足。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降雪較少,江河結冰,大地封凍時間長。

自然資源


三岔河鎮境內石油、油母頁岩等礦藏資源儲量較大。地下水資源豐富,富含大量有益人體的礦物質,有利於優質礦泉水的生產開發。

行政區劃


三岔河鎮[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岔河鎮]
三岔河鎮[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岔河鎮]
2011年末,三岔河鎮轄東北、西南、道西、西北、士英、大九號、小九號、聯盟、鐵西、新安堡、腰六號、李家店、新安鎮、楊大橋、新城局、石頭城子、大梁家17個社區,西十號、前二十四號、西大七號、東十一號、西十一號、西十三號、東九號、西九號、長嶺子、半號、高家、十四號、二十號、新富、東十三號、前十三號、利民、前房身、西房身、東房身、韓家、山泉堡、腰七號、雙龍泉、老鷹咀、東大七號26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三岔河鎮下轄25個行政村。
轄十四號村、東九號村、西九號村、長嶺子村、李家店村、新富村、二十號村、半號村、高家村、東十三號等5個街道、38個行政村,41個居民委、62個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三岔河鎮行政區劃詳情
新城局村楊大橋村大梁家村
東九號村長嶺子村二十號村
半號村東十三號村前十三號村
西十三號村東十一號村西十一號村
西大七號村西十號村前二十四號村
利民村前房身村東房身村
西房身村韓家村山泉堡村
腰七號村雙龍泉村老鷹嘴村
東大七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三岔河鎮轄區總人口1433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4146人,城鎮化率44.7%,有流動人口65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2798人,佔99.6%;有滿、蒙古、回、朝鮮等少數民族,共570人,佔0.4%。人口出生率8.65‰,人口死亡率6.15‰,人口自然增長率2.5‰。
截至2017年末,三岔河鎮有常住人口32830人。
截至2018年末,三岔河鎮有戶籍人口38399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76027萬元,實現一產增加值39112萬元,二產增加值8443萬元,三產增加值28472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2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920元。
幾年來,三岔河鎮通過實施市域突破戰略,鎮城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種、養、加多業並進,新、奇、特精品疊出的強勁發展態勢。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食品製造、農畜產品加工為龍頭,以木材加工、化工產業為依託、以效益農業、棚菜生產、林果生產、畜禽飼養、交通運輸、白酒釀造業和勞務業為補充的十大主導產業。
2005年,三岔河鎮國內生產總值76027萬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9112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4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472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2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920元。
2011年,三岔河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5.9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0.55億元,鎮本級財政收入實現0.33億元。

農業

2011年,三岔河鎮有耕地面積18508畝,以種植玉米、大豆、高粱、小雜糧、蔬菜為主。
2011年,三岔河鎮生產糧食2.3萬噸。

工業

2018年末,三岔河鎮有工業企業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

商業

2018年末,三岔河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59家。

文化


地名由來

三岔河鎮原名為謝家崗子,20世紀初修築東清鐵路時,在此地設三岔河站,因此改名為三岔河鎮。

交通


2011年,同三高速公路、京哈鐵路、102國道、203省道、哈大高速電氣化鐵路5條交通幹線交會於三岔河鎮境內。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120班次,日均客運量4000餘人次。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鐵全線開通,扶余北站投入運營使用。扶余北站位於扶余市三岔河鎮,車站建築總建築面積2886.9平方米,進出站通道建築面積524.2平方米。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為500人,年發送量為100萬人次左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幼兒園25所,在園幼兒0.2萬人,專任教師175人。小學18所,在校生0.55萬人,專任教師4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0.35萬人,專任教師2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農科站1個,各類科技人才25人。

文化事業

1969年,建三岔河廣播轉播台。1981年,三岔河鎮建立電視轉播台。1995年恢復縣治后,劃歸縣政府管理。截至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線電視入戶率100%。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43個,文化大院22個。各類圖書室60個,藏書3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258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學校室外體育場8個,大型室外運動場1個,看台設座椅1000張。城鎮及周邊社區均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2個。病床350張,專業衛生人員55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三岔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30戶,人數4003人,支出325.8萬元;城市醫療救助5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80人次,共支出14.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13戶,人數2451人,支出256.34萬元。
2011年,三岔河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0人,撫事業費支出157萬元。社會福利費55萬元;敬老院1家,養老院2家,床位250張,收養農村五保93人。社區服務設施3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個,社區服務站5個。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5%。

基礎設施

2011年末,三岔河鎮有郵政局1所。電信企業3家;固定電話用戶3.1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6%;行動電話用戶3.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4萬戶。
2011年末,三岔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擁有變電所2座。鎮區園林綠化面積5.3公頃。

旅遊


石頭城子古城遺址

石頭城子古城遺址位於三岔河鎮石頭城子村,屬聚落與廢城遺址,距扶余市市區3千米。石頭城子古城屬遼金時期重要的文化遺址,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古城地形大約形成形態,方圓大約有25公頃。古城四周留有城牆,城牆保留完整。古城主要是以吉林省所立的重點文物保護的石碑為主要標誌。圓通觀坐落於古城遺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