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琦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琳琦,男,1965年3月生,安徽安慶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中國古代史、專門史、教育史、歷史教學論、歷史教育和人文地理等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安徽師大學術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學術和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安徽省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暨商幫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明史學會理事、安徽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安徽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
1985年6月在安徽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8年6月在安徽師範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導師為著名徽學研究專家張海鵬教授;
1996年6月在華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著名教育史研究專家李國鈞教授;
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在南京大學從事歷史學博士后研究。
1996年被評為副教授,
1999年破格晉陞為教授。
歷史學碩士、教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
研究領域和方向
明清史;徽學;中國古代教育史
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主持的項目
1.《徽文化研究·徽州教育》,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安徽省社科重大項目子項目,項目批准號:99BZS028;
2.《明清徽州區域教育發展研究》,1999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第二十六批;
3.《明清商業經濟發展與教育變遷》,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研究項目,項目批准號:01JA880026;
4.《明清徽商與徽州區域教育發展研究》,2001—2002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批准號:AHSK01-02D024;
5.《明清徽州區域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項目批准號:FAB011457;
6.《明清商人書院研究:以徽商為中心》,2002年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項目批准號:2002jw067zd
7.《明清商業經濟發展與教育變遷》,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03CZS003;
8.《明清徽州家庭教育研究》,2005年省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項目批准號:2005sk067zd
9.《安徽通史·明朝卷》,2003-2004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項目批准號:AHSK03-04D067
1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2005年,項目編號:NCET-05-0561
11.《明清僑寓徽商子弟教育問題研究》,2005-2006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批准號:AHSK05-06D031。
(主要參加者)
①《徽商與市場整合》,2001年國家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
②《徽州文化系列光碟版》,國家“十五”規劃重點電子出版物;
③《中國區域教育發展史研究》,全國教育“九五”規劃重點項目;
④《徽商與徽州文化》,國家教育部“九五”規劃項目;
⑤《中國歷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國家社科“九五”規劃項目;
⑥《徽商發展史》,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圖書;
⑦《清代徽商資料叢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項目編號: 200510121003003。
曾給歷史學和社會學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史、明清史、中國古代經濟史、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課程;現給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經濟史,給碩士生講授中國古代經濟史、皖南歷史文化研究、文化地理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明清史料學、明清史專題,給博士生開設中國古代教育史、明清史料學、徽學研究等課程。
1.1991年榮獲安徽師大“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2.1996年榮獲安徽省“95焦陂獎”優秀教師稱號;
3.1997年榮獲華東師大首屆“華為”優秀博士生稱號;
4.2000年榮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稱號;
5.1999年入選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名單,2003年入選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6. 2004年榮獲安徽省模範教師稱號;
7.2007年榮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8.合著的《徽商研究》,榮獲1998年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 1999年又榮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9.獨著的《傳統文化與徽商心理變遷》,榮獲2001年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0.合著的《徽商與經營文化》(第二作者),榮獲2001年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獨著的《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榮獲2003年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合著的《區域教育的歷史研究》,榮獲2004年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3.合作的《中國古代史課程體系建構與優化》,榮獲2005年安徽省省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4.獨著《明中後期心學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榮獲2005年安徽省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論文、論著
1.朱元璋與明初國子監,《社會科學家》1986年第 2期。
2.研究封建社會史必須重視對帝王個性心理的分析,《社會科學家》 1988年第5期。
3.論徽商資本流向土地的特點及其規律,《安徽師大學報》1988年第4期。
4.略論明清時期封建政治勢力對徽商的壓制與打擊,《徽州社會科學》 1988年第2期。
5.徽商資本流向家鄉土地述論,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1989年第10期。
6.略論朱元璋的用刑思想,《安徽師大學報》1991年第 3期。
7.略論朱元璋的立法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8.朱元璋的立法、普法、行法述論,《學術界》1991年第 3期。
9.清代的科舉制度探析,《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3期。
10.明清徽州糧商述論,《江准論壇》(人大《明清史》複印) 1993年第4期。
11.明末御邊良將熊廷弼,《軍事歷史》1994年第4期。
12.徽商的奢侈性消費及其心理探析,《歷史檔案》1995年第 4期。
13.徽商與明清時期的木材貿易,《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14.明清徽州書院的官學化與科舉化,北京《歷史研究》 2001年第6期。
15.徽商與清代漢口紫陽書院,北京《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6.“儒術”與“賈事”的會通,上海《學術月刊》2001年第 6期。
16.明清徽州的書屋、文會及其教育功能,上海《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第 4期。
17.傳統文化與徽商心理變遷,上海《學術月刊》1999年第10期。
18.徽州書院略論,上海《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9年第2期。
19.清代徽州書院的教學與經營管理特色,北京《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0.從譜牒和商業書看明清徽州的商業教育,北京《中國文化研究》 1998年第3期。
21.明清徽商與儒學教育,上海《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 3期。
22.新發現的《做茶節略》,北京《歷史檔案》1999年第3期。
23.略論徽商對家鄉士子科舉的扶持與資助,北京《歷史檔案》 2001年第2期。
24.徽商的途程觀念,北京《歷史檔案》1997年第2期。
25.徽商的店堂文化、櫃檯藝術與廣告促銷活動,(台北)《孔孟月刊》第 36卷9期(1998年 5月)。
26.徽商的商業人才觀,(台北)《孔孟月刊》第36卷12期( 1998年8月)。
27.徽商的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探析,(台北)《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7月。
28.略論徽州書院與徽州學術思想之演變,安徽《學術界》 1998年第6期。
30.“激進”的言論與“保守”的行為,廣西《社會科學家》1998年第 6期。
31.略論徽商的競爭策略,(台北)《孔孟月刊》第37卷13期( 1998年11月)。
32.明清徽州的蒙養教育述論,《安徽師大學報》2000年第3期。
33.明清徽州進士數量、分佈特點及其原因分析,《安徽師大學報》 2001年第1期。
34.宋元時期徽州的蒙養教育述論,《安徽史學》2001年第1期。
35.明中後期心學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學術月刊》 2004年第5期。
36.徽商與徽州的學術思想,《歷史檔案》2005年第 2期。
37.略論鄭玉的教育思想,《安徽師大學報》2005年第1期;
38.明清徽商婦教子述論,《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2005年第3期;
39.明代安徽書院數量、分佈特徵及其原因分析,《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2006年第 4期。
著作類
1.《中國十大商幫》(參著),黃山書社1993年版;
2.《徽商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獲安徽省省級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優秀成果三等獎)
3.《徽商與經營文化》(第二作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11月版;
4.《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5.《徽文化研究全書-徽州教育》(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6.《話說徽商》(主編),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年6月版
7.《中國考試史資料選編》(合編),黃山書社1992年 8月版(元明清部分,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中國考試製度史》(合著),黃山書社1995年2月版(明清部分,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9.《中國歷史大事典》(參編),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