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

漢語詞語

破天荒,拼音是pò tiān huāng ,意思是指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舊時文人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四卷:“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釋義


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
形容從來沒有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語出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四卷:“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文明小史.第四十五回:「中國人在香港充當律師的,要算他是破天荒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四回:「這局子向來的總辦,都是道班,這一位是破天荒的。」

典故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荊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大中,唐宣宗年號,大中四年為公元八五〇年),劉蛻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魏公(唐崔鉉封魏國公)作鎮南,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蜺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裡外,豈曰天荒。’”
此徠事又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
唐時荊南每年解送舉人,多不成名,當時比稱作“天荒”。大中四年,荊南人劉蛻(字復愚)進士及第,時號稱“破天荒”。后以此泛指前所未有,第一次出現的新事物。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二:謝民師以詩寄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據曾說江西自宋初以來,士人未有以狀元及第者,紹聖四年何昌言始以對策居第一。故謝詩以“破天荒”比稱之。
清.黃遵憲《番客篇》詩:“平生不著襪,今段破天荒。”

用法搭配


例句

這兩位王不見王的巨星,將在這次晚會上破天荒同臺演出。
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指從未出現過的事。中性詞,偏貶義。

故事


天荒,本指渾沌未開的原始狀態,比如盤古開天地。這裡的天荒是指荒涼而落後的地區。把荊南地區稱做“天荒”,是譏笑那裡幾十年沒能有一個人上榜提名。
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應試的考生中終於有個叫劉蛻的考中了,總算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南一帶,得知劉蛻考中進士,便寫信表示祝賀,並贈他70萬“破天荒”錢。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他寫道:“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裡外,豈曰天荒。”
小學五年級課本第二學期12課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沒讓母親喂。
小學六年級課本第一學期14課:《花邊餃子里的愛》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頓餃子,自然就成了去全家的節日。